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黄亚洲:你的善行,我的热泪盈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6日10: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黄亚洲

  又接触到一批关于“助人为乐”的典型材料。灯下,纸页翻动之间,感慨便挤满心头,嗡嗡嘤嘤,如同蜂群。

  读着这些特别朴素的文字,以及想到晃动在文字背后的那些特别朴素的身影,不由自主地眼角湿润。

  他们是信奉善行的一群,他们也都是小人物。

  每天,他们做着各种各样的小事与琐事:

  这位老伯十年如一日义务清除城市的“牛皮癣”;那位民警认年近古稀的烈士父母为“亲爹妈”尽孝近三十载;这位“公益的疯子”把所有的精力和个人积蓄全部投入公益事业,救助他人六千人次;那对父母在丧女之痛的同时无偿捐献出女儿所有的有用器官,使四名病患复燃生命之火、两名失明者重见光明。

  他们不图回报。他们相信“别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快乐”。他们活跃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或者乡村,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评判他们。可能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小人物,小人物做这些小事天经地义,不需要大人物来大肆宣扬。

  这年头,他们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陌生,就如半个世纪前的“雷锋”之于我们。

  坦白地说,“助人为乐”与“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教诲以及各自的实践,一直纠缠于我们这个民族的道德史,数千年不得消停。尤其是后一种劝诫,近一时期,竟在某些地方呈现出了极致现象,譬如“见倒不扶”,甚至“重复碾压”。

  不止一回读这样的新闻,心里冷。

  为这样的行为辩护者,也有一堆理由,譬如眼下社会法制不彰,个人权益难以保证,极易导致善行受诬,所以在“助人难”的大环境下大家也只能“自扫门前雪”,云云。这些“雄辩”自然有几分道理,我们不是也常常对大环境牢骚满腹吗?中国不是一个容易导致人与人互相冷漠的“纵向社会”吗?但是毋庸讳言,一个深层次原因,还是全民价值观中呈现的大面积道德滑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在全民意识上的渐行渐远。

  原因也是很清楚的,我们曾经看不清中国文化传统里那些优秀部分。我们“破四旧”的铁扫帚扫走了所有祖上的遗产还自以为得计,以为自己是彻底革命者,日夜自豪高唱“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我们不仅借“继续革命”的名义完成了自戕,还在“改革开放”的名义下理直气壮地为极端个人主义“正本清源”。

  我们在许多年里把儒家文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认定这种封建文化是中国积弱千百年而招致列强欺凌的罪魁祸首。我们戴着红袖章“批孔”,喊“圣人”为“老二”,自以为站在道德顶峰上。几十年下来,整整一代人的“温良恭俭让”跑光了,甚至还祸及我们自己的下一代,接连两代人都不知道怎么做“文明人”了。等到去台湾旅行一番,才忽然有所感觉,觉得人家也是中国人,但这一类中国人怎么会是“那样的”?

  儒家文化没有遭到大规模批判的地方,情况好像就是不一样。

  确实,我们在道德的层面上已经看不清自己的面目了。那些“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舍小我为大我”的叫人热泪盈眶的热词,在人心深处越来越成为“弱势群体”,只呈现为每年三月五日的临时行为,到时候领导鼓鼓掌,你也鼓鼓掌,大家搭一个花架子。

  我在写作长篇小说《雷锋》的时候,就逢着许多“忠告”:你这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吗?难道现在还是个学雷锋的时代?你脑子不要进水哦!

  我知道现在是“市场经济”,是“价值多元”,我也不赞成回到“精神第一”的假革命时代,但总不见得人人都同意“礼崩乐坏”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和健康现象吧?总不见得个人利益总是要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吧?看到某些外国学者议论“中国人怎么会这么自私”的问题,心里总是一抽,总是在第一时间怪人家为什么戴着有色眼镜为什么这么刻薄,总是觉得“丑陋的中国人”是个博眼球的夸张说法,但后半夜仔细想想自家,心里确实会翻江倒海。

  好在这些年“价值观教育”越来越显力度,雷锋的笑容不顾众多讥笑而坚持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广告牌上,紧接着便是季节的有所回春,“最美”现象被燕子一群一群衔来,我们的心也随着花朵的盛开迅速地升温。

  眼前的材料,是燕子衔来的又一批。

  灯下翻阅,时间久了,眼睛便会湿润起来。不是人老了眼睛有疾病善流眼泪,事实是心有所动了。

  中国百姓的心还是善良的,善行还是有人趋之若鹜的,尤其是小人物。在某些大人物越来越多地成为“大老虎”时,这种坚持善行的小人物就越显得珍贵而可爱。

  我想,我们这个社会,雷锋的笑容总是会愈益灿烂的,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嘛,毕竟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国人在各国文明程度的比较中会作出反省嘛。

  《礼记》说“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若要保持春色的永恒,关键还是“不怠”的普及。不是几个人的不怠,而是所有国人的不怠;不是小人物的不怠,更是大人物的不怠。

  这就是榜样的作用了。

  所以对善行人物的宣传还是必要的,光大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还是应该理直气壮的,不要见到本土的先哲孔子就贬其为“老二”,见到任何“舶来品”都赞其为战无不胜。老是这样下去,一个民族的面貌就容易猥琐,不要又怪人家看你不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