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晴日步寻《马赛曲》作者墓(沈大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4日13:39 来源:中国作家网 沈大力
 鲁日·德·李尔像 鲁日·德·李尔像

  蓝盈盈的天空,白云飘浮宛若仙境。少有的暖天如冬日里的早春一般,路边野草地上,车前子已经绽放,黄灿灿的似在召唤人踏青。我和妻子来到位于巴黎近郊舒阿希·勒鲁瓦市德莫尼街18号墓园,拜谒《马赛曲》作者鲁日·德·李尔墓。

  由年轻女守园人领路,我们很快就来到目的地,看见一座褐色的花岗岩墓碑上镌刻着:“献给《马赛曲》作者鲁日·德·李尔(1760—1836)” 女守园人介绍道:“作曲家晚境凄惨。他因欠债被关进圣贝拉吉监狱。好友布兰将军将他救出囹圄,接到舒阿希·勒鲁瓦。他于1836年6月26日死去,故而埋 葬在这里。最初的墓石保留至今,就在前面墙根下。”她手指不远处的砌石围墙,让我们看那已受风雨剥蚀的原墓碑。眼前的新墓碑上刻着《马赛曲》首句的五线 谱,金光闪闪,十分耀眼,给人爽朗之感。“1915年,法军在阿图瓦之役失利,总统普安卡雷为鼓舞士气,决定将‘军官诗人’鲁日·德·李尔迁至先贤祠。” 热情的女守园人继续说,“最终,他的遗骨被送进了荣军院存放。”

  法国给予德·李尔如此荣誉,是因为他谱写了《马赛曲》,即现在的法国国歌。早先,法国大革命之初,从工兵梅济耶尔军校毕业的鲁日·德·李尔于 1791年5月1日驻守斯特拉斯堡。一次共济会活动中,他结识了该市市长迪特里希。应其邀请,他谱写了数首爱国歌曲,其中《自由颂》由民众在该市的演兵场 合唱。1792年4月20日,法王路易十六向奥地利宣战,迪特里希市长25日晚在其官邸招待驻斯特拉斯堡的莱茵军军官。迪特里希对出席晚会的鲁日·德·李 尔说:“德·李尔先生,民众响应‘祖国在危机中’的号召,从四面八方涌来当兵御敌。请您为我们写一首振奋士气的战歌。这样,您一定不愧为法兰西民族的优秀 子弟。”德·李尔当即应承,回到住所连夜在小提琴上屡试旋律,配进“宪法之友协会”当天在大街上所贴公告里“拿起武器来,公民们”等豪言壮语,谱成《莱茵 军战歌》:“前进,祖国的儿女,光荣的日子已来临……”翌日晚宴,迪特里希让他的妻子露意丝用羽管键琴伴奏,身为男爵的他亲自演唱了鲁日·德·李尔的作 品,赢得满座共鸣。事后,露意丝在1792年6月12日给她哥哥彼埃尔·奥契斯的信里回述这段经历说:“我丈夫想到让人写一首应时的歌曲。工兵上尉鲁日· 德·李尔是一位诗人兼作曲家,和蔼可亲。他很快就谱出一首战歌。我丈夫本是一个出色的男高音,他亲自演唱了这首新颖的、激动人心的歌曲。此曲似格鲁克的作 品,但音调更为激昂慷慨。至于本人嘛,我发挥了配器的才能,用羽管键琴等乐器配了总谱,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歌是在我们家里伴奏演唱的,听众满意之至。” (原文见亨利·里日尔编纂的《阿尔萨斯年鉴》)不久,“罗纳与卢瓦尔战斗营”正式向公众推出了这首斗志昂扬的军乐曲。

  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封建君主国家采取极端敌视态度,企图武装干涉,以代表旧制度、反对革命新思想的奥地利打头阵。1792年7月,奥军进犯法 境,法国立宪议会向全体公民敲响“祖国在危机中”的警钟。马赛的联盟军营队在让-玛丽·巴赫帕鲁率领下,向首都进发增援,沿途高唱《莱茵军战歌》。这支部 队于7月30日进入巴黎,8月10日参加巴黎公社(1789-1795)攻克土伊勒里宫的起义,推翻了国王路易十六,驱逐了吉伦特派。由此,巴黎人自然而 然地给德·李尔谱写的战歌取名《马赛人赞歌》,又称《马赛曲》,沿用至今。

  世事无常,鲁日·德·李尔命运多舛。马赛营队进入巴黎后跟民众一起将国王一家人从土伊勒里宫赶出,关进坦普尔圣殿主塔。鲁日·德·李尔对此举大 惑不解,愤然提出抗议,因而触怒共和军将领拉萨尔·卡诺,被撤消了工兵上尉军职。与此同时,曾启发他创作《马赛曲》的迪特里希男爵坚持“君主立宪”,煽动 斯特拉斯堡抵御“8月10日起义”,事发去国,流亡归来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年率马赛联盟军营队唱着《马赛曲》进军巴黎,推翻路易十六的共和派将领巴赫帕鲁,也因同情吉伦特派被判处了死刑。鲁日· 德·李尔同样险遭厄运。他一贯反对罗伯斯庇尔,国民公会宣布实行“恐怖”措施后,革命激进派怀疑他心向封建君主,将其逮捕,囚禁于圣日耳曼-昂莱监狱。热 月政变处死罗伯斯庇尔,鲁日·德·李尔遂写下“酒神赞美歌”,颂扬热月党人清除法国大革命激进派的行动。不过,1795年由于旺岱地区和朱安党人连年叛 乱,封建王朝复辟气焰嚣张,危及到共和政权。这种形势下,热月政变后得势的国民公会起用一度遭监禁的名将罗什,责令他平定法国西部的保王党骚乱。鲁日· 德·李尔最终还是跟随罗什将军率领的布雷斯特海军军团,在布列塔尼的吉伯龙港击溃了保王党在英国支持下叛乱的“白军”登陆。

  鲁日·德·李尔实际在意识形态上充满矛盾。路易十六兄弟路易十八卷土重来的王政复辟时期,他向保王党献上了一曲《国王万岁!》,然而并未得到复 辟君主的欢心,后来,“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决定由荣誉军团发给他一份终身年金。据传说,在《马赛曲》首次被定为法国国歌那天,作者本人却被关在监狱 里。他坐在牢笼潮湿的麦秸上,听到铁窗外人们在唱自己以满腔热血谱写的《马赛曲》,一阵阵感伤,泪水盈眶,实为一人生悲剧。正如舒阿希·勒鲁瓦墓地女守园 人反复强调的,鲁日·德·李尔暮年不曾安享天年。他穷困潦倒,被迫变卖了父亲留下的产业,独自在现今的“鲁日·德·李尔街”6号蜗居里残喘10年。那儿现 今立着一块名牌,表明他曾在此栖身。

  我们辞别守园人,又来到该市以《马赛曲》作者命名的广场,这里竖立着一座鲁日·德·李尔大型纪念碑。从广场的绿草坪上眺望,但见《马赛曲》作者 手执军刀,昂首挺立在高耸的基座之上,被蓝天白云衬托得格外英姿勃发。趋近细看,献辞“给《马赛曲》的作者鲁日·德·李尔,1792年4月25日”映入眼 帘。这座纪念碑系由公众捐资建造,1902年7月6日揭幕,供行人驻足瞻仰。纪念碑上有三幅浮雕,展示法国大革命中《马赛曲》唤起民众前仆后继、为自由而 战的壮烈场面。浮雕令人想到奥古斯特·比奈利1875年所绘油画《鲁日·德·李尔谱写马赛曲》。画面上,鲁日·德·李尔在自由法兰西女神的象征感召下伏案 凝神聚思,心驰推翻欧洲封建君主同盟的疆场,胸中荡起爱国激情的节奏,谱成《马赛曲》。奥利维于1820年在其所著《革命战争评价史》里指出:“未来的几 代人听到颂赞战争业绩的军歌,难免会对其雄纠纠的尚武音乐惊诧。但确实是这种歌曲在历史上激励将士们奋不顾身地奔赴前线。”

  《马赛曲》恰是这类作品的典型,虽然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自1795年7月14日至今,仍作为法国国歌在大部分官方活动中演奏。1830年革命 时,音乐家柏辽兹为之添加了管弦乐配器,供给合唱伴奏,益发气势恢弘。到1848年革命爆发,柏辽兹再度为《马赛曲》配乐,并在总谱开端写道:“献给一切 有心地、有呼声,热血沸腾的人。”鲁日·德·李尔一生戎马倥偬,但爱好文学,写过若干歌剧,还曾翻译英文著作,均无突出成就,主要还是靠《马赛曲》戴上桂 冠载入史册,受人景仰。

  不过,他本人对头上的光环并不以为然。法国国民议会图书馆现存他1830年9月1日写的一封亲笔信,说人们对他及《马赛曲》多有过誉。他坦言: “我只是在真理的启示下突然心生一种微弱的灵感,脑海里从不曾浮现成就的荣耀……实在不配受此赞赏。”这番谦辞表露了德·李尔的人格,可法国人对他的崇敬 经久不衰。早在1879年,巴黎第一区就出现了以他姓氏命名的街道。1882年,他的家乡隆勒索涅邀请法国雕塑家、纽约《自由女神像》的作者巴赫托尔迪为 他塑造了一尊雕像,竖立在该市骑兵团广场。该雕像于1936年《马赛曲》作者逝世100周年之际印在全国发行的纪念邮票上。2006年,法国又为他发行了 一套彩色纪念邮票,印的是伊西朵尔·毕勒斯的画幅《鲁日·德·李尔咏唱“马赛曲”》和他的故乡隆勒索涅以及双亲曾居住的蒙泰古村影像。除著名画家大卫挥彩 笔绘德·李尔歌唱《马赛曲》外,至少有5部影片描述过他创作《马赛曲》的历史场景,其中《拿破仑》和《士官卢塞尔》里,分别由哈里·克利默和彼埃尔·德斯 塔伊扮演鲁日·德·李尔的角色。另外,凡到巴黎的游人,一般都要去香榭丽舍田园大街尽头的凯旋门,观看一座拱脚柱石上由弗朗索瓦·鲁德创作的大型浮雕《志 愿军出征图》,通常被法国人称为《马赛曲》,自然产生对鲁日·德·李尔作品的联想。而今,在隆勒索涅市,每到鲁日·德·李尔诞辰、逝世或《马赛曲》问世的 周年纪念日,市剧场的排钟就会每小时轮番齐鸣,奏响《马赛曲》起首的音符旋律,声彻远方,让人追怀法国大革命那一段民情激奋、令人难忘的历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