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苏宗胜:花若简淡而隽永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4日13: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人物名片

  苏宗胜,1956年生,山东淄博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协理事、山东画院院聘画家。作品多次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美术展览并获奖。曾在北京、西安、杭州、南京、郑州、广州、珠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银藤溢香图(国画) 136×68厘米 苏宗胜银藤溢香图(国画) 136×68厘米 苏宗胜

  花鸟画家苏宗胜钟情于藤花,临摹过上百遍吴昌硕的紫藤花,在创作中,他不仅画紫藤,还画银藤、白藤。看他画中的藤花,让人想起明代散文家刘侗在《吏部古藤》中所写:“方夏而花,贯珠络璎,每一鬣一串,下垂碧叶阴中,端端向人。蕊则豆花,色则茄花,紫光一庭中,穆穆闲闲,藤不追琢而体裁,花若简淡而隽永。”

  与苏宗胜见面时,他刚从秦岭看花回来,且正预备到黄山,“那边朋友讲,山上的野藤开了,我这几天就要去,15日左右就要败了,就看不到了。”每年春暖花开时,苏宗胜就忙着四处采风。“南方、北方不一样,南方紫藤花开的时候是有叶子的。北方的是没有叶子的,这与气温有关。南方的紫藤上面长有一些绿色的苔点。北方的紫藤,比如山东曲阜孔府里有几棵老的紫藤,树皮是光滑的,凑近去摸一摸,有种结实的感觉。”

  除了去山中看花,苏宗胜对身边的花花草草,也会长久注目。“小区里面有一棵花开了,我肯定在看,当看到刚要开的花苞,或者是小蜜蜂飞来,或者是风吹来花轻轻摆动,眼睛就会发亮,很兴奋,就是要找这种感觉。”

  苏宗胜如此喜欢花,或许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相关,一方面家境很好,另一方面,家中的十一个堂兄弟姐妹中有九个都是女孩。“从小就和姐姐妹妹在一块,就喜欢美的东西,对情感的重视、细微的感悟更多一点。”而能走上绘画之路,苏宗胜回想起来,能记起幼时在母亲怀中看到她剪窗花时掉落的碎屑。年龄稍大一些,买年画的任务都是他来完成,他记得那时很喜欢水墨写意画,长大了才知,很多年画都是大画家画的,有一幅《风雪夜归人》即出自黄胄笔下。

  “文革”时期,到处都张贴大字报,正是此时,苏宗胜与毛笔结缘,“毛笔一接触宣纸那种‘沙沙’的声音,会让人产生一种灵感,一种冲动,一种激情,一种兴奋。”后来追随齐辛民老师学工笔花鸟画。1989年,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苏宗胜看到枝条相互缠绕的老藤,心中颇为震撼,便开始画紫藤。之后,他的作品参加市里的展览,获奖的正是紫藤作品。

  但与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家画的紫藤相比,苏宗胜总觉得难以突破,加之年轻气盛,追名之心就很重,“就想画得更好,成为一个名家,成为像齐白石那样的画家。”这让他的作品有些“燥”。后来无意中他看到别人画的白藤,有所感悟,开始创作白藤、银藤。

  2005年,苏宗胜像往常一样去九华山写生,在寺庙中遇见一位师父,便和朋友一起皈依。每日持诵《金刚经》让他心静了下来,也感悟到许多。“比如,齐白石讲‘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跟《金刚经》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相通的。”

  此前苏宗胜努力去追求突破、追求自我风格,多少有些刻意,自皈依佛教,“心就自然地清净、平和,找到那种本源的东西,我开始喜欢清淡、清雅,找一个清静的环境,画画变得无所求而有所求,所求是希望给人们一种清静的感觉。我每年有三四次到九华山看法师,算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个花鸟画家应该找到一种清净的东西。”

  除了藤花,苏宗胜开始喜欢画荷花、莲花,表达禅心清韵,这很容易理解,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最近这几年画了好多好多的荷花,追求这种形式美,也追求它们那种仙气,亭亭玉立,没有污染。要画好画,画得既有传统又有自己的风格面貌,还要不停地追求。”

  在苏宗胜的画中,花鸟与山水的结合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潘天寿先生就是把花鸟和山水相结合,我最早是看到他的《画语录》之后开始画的。在他之前,宋代马远就把山水和花鸟结合得挺好。潘天寿先生画得好,格调高,只可惜‘文革’十年没有画画。如果‘文革’期间他要是继续再画的话,他的山水与花鸟的结合是我们后人难以企及的极致。山水与花鸟的结合有一个好处是把花鸟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它回归自然,山水的大场景能把花鸟的那种委婉、唯美、婉约衬托出来。但是山水的衬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在构图方面,花鸟、山水不能硬搬到一块。”

  无论是藤花、荷花,苏宗胜将自己的情致、心性融入其中,而这些花的品性也在他心中留存。“藤萝的生命力很强,千年的藤都有,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感觉。如果在密林里面,它的藤条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阳光,这是我所喜欢的。”

  春夏时节,苏宗胜多奔走各地中寻花,等花落了,他便开始重新创作,让这些花在纸上重新绽放,在山水之中,永不凋谢。记者 徐新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