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中国梦”与文学创作研讨会 >> 正文

彭云:弘扬中国梦要传播文学的正能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0日15:5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彭 云
彭 云彭 云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最大主题。我理解,中国梦不仅代表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现实目标,更蕴含着一种“理想之光”和“精神之魂”,凝聚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体认和思想共识。

  中国梦也是文艺创作不能游离,而且必须高扬的主题。用文艺作品来形象地弘扬中国梦,大到表现对国家民族宏大目标的共同追求,倾诉爱国情怀,描绘中国奇迹,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小到着眼一家一事、一人一心、追梦圆梦,讲述凡人小事,记录身边感动,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都能够做各自不同的生动表达。主题内容十分宽广,题材领域常写常新。

  文学是建构梦想、启迪心智、铸造灵魂的一门智慧之学、情感之学。用文学来弘扬中国梦,最重要的是要与时代的召唤同频共振,表现出一种正向的信念和追求。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在创作实践中还是有不少问题。一段时间来,我们都能够感到,一些文学作品里戾气、怨气横飞,蔑视传统,抱怨现实,推卸责任,逃避担当。一方面抱怨不公、宣泄不满,另一方面却又以不公、不善对待别人。有的作品中过多展示社会的阴暗面,放大人性的丑恶和扭曲;有的作品放纵欲望横流,呈现出极端利己主义的倾向;有的作品看似客观冷峻写了悲剧的人物、悲惨的命运,但却带着一种玩虐心态和冷酷情感。从这些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轮又一轮希望的破碎,产生的是一重又一重叠加的绝望,传递的是一层又一层的负面情绪。生活中人们经历的种种挫败和压力,在文学作品中再集中起来重历一遍。这其实很残酷。这种以恶相向地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人心,反倒滋长更多的烦恼、仇恨和绝望,甚至激发了人性丑恶与私欲的过度表达,最终难以构成真正的文学深度。文学的社会批判、道德批判、人性批判的意义,不能只停留在为丑而丑,更不应当是以丑为美。也许一朵“恶之花”是文学的奇葩,如果遍地都是“恶之花”,那呈现出的就是坠堕的人心、病态的心理和粗鄙的境界。缺少理想、爱和美的作品,很难与时代前进的脚步合拍,难与人心的向背合拍,难与文学的崇高追求合拍。这样作品,多看无益,不看也罢。

  文学来自于生活,但又高拔于生活。文学的意义在于对心灵的理解和对人的悲悯,更重要的是要用感情色彩给人们以建设性的正能量。现在,大家广泛说起的“中国式的着急”,道德伦理的滑坡,以及一些同胞在国内外的屡屡出丑的言行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乱象归咎于社会转型期间的综合症,但不能不说文化、文学在引导中是失了职的,让太多负能量充斥了创作之中,夹杂了太多破坏性的因子。文化上的迷失怎能引领人们进入精神高地?畸形构建的精神世界怎能支撑起健康的社会心态?

  文学不是不能表现问题,更不是要矫饰黑暗,但作家不能只是一个发牢骚的人,作家要看到希望、指向温暖。生活是五味瓶,作家是用自己的笔把酸甜苦辣撒在人们的伤口上,戳到人们的痛处,还是把这些滋味放在人们的嘴里,让人们在细细品味人生百味的同时,增添身体里的营养和力量?文学是让人们认识到历史滚滚向前、荡涤尘埃的趋势,看到生活中真诚美好、同情互助、惩恶扬善的主流,还是让人们更绝望、更渺茫、更忿恨?这恐怕就有文学的高下之分了。好的作家不仅要有悲悯和关怀,更要有鼓舞和激励,让人们的心灵能够通过文学的桥梁抵达光明温暖的栖息之地。

  总之,弘扬中国梦对于文学的意义,就在于要用文学的力量传播一种正能量和精气神。就在于告诉人们,不管角色多小,不管处境多难,都永远不要放弃人生的尊严和价值、追求和希望、勇气和信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