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中国梦”与文学创作研讨会 >> 正文

马金莲:守候在文学的净土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0日15:53 来源:中国作家网 马金莲
马金莲马金莲

  我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现在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届高级研讨班参加学习。我2000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碎媳妇》《父亲的雪》。

  在这个时代,爱上文学,从事写作,我是幸福的。尤其对于一直生活在宁南山区的我来说,那里社会经济相对发展的落后使我们的世界好像一片净土,在那里我能够静下心,坚守清贫,用一颗虔敬的心进行书写。所以,我文字里具有的那一种较为原始的淳朴和宁静不是刻意寻找而来的,而是生活、生命本身就赋予的。当然,写作终究是苦中作乐的事,是一个人的战斗,眼界的封闭,思想的狭隘,看见的看不见的各种困难,都需要我不断地去克服,去超越。文字营造的世界,是温暖的,是矛盾的,当然,也难以避免生活中那些必须面对的残酷和冰冷。同时,得承受一分孤独,很多文字都是在孤寂中研磨而出的。当我在纷繁人事中抽空思索一些打动自己的生活细节,然后把那些零散的珠子用文字精心串起来,几经打磨,变成小说,我看着自己的文字觉得内心获得了安宁和平静。写作让我的内心变得宽广,获得力量,我才能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人世间安静地立足。

  我的文字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大多从儿童、女性视角入手,描叙西部农村人们的生活、命运、人生状况。这些人和事都是围绕着一个村庄写出来的,这个我最初生活过的村庄是我的灵感的源头。对于写作,我始终怀着一颗真挚纯朴的心,喜也罢,忧也罢,用文字点染出内心的真实部分,也就完成了最初的心愿。对于小说,对于这个世界,我都没有别的奢求,就这样一直一直地写着,用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内心朴素的想法,以朴素的方式面对世界。

  在首都学习的这段日子里,我常常想起西海固我的老家,想起某一张熟悉的面孔,想起某一棵柳树,想起在土地上开始春种的那些劳作的身影……时间在向前走,怀念却沿着记忆的道路往回走。就在这怀念中,我重新思索一些人和事。那些留在记忆里的面容和细节,那些善良的心和笃定的信仰,那些硬朗的身姿和爽朗朴素的笑。我的父老乡亲,他们至今还在西海固的深山里默默无声简单朴素地活着,在清贫中苦苦挣扎着。我的心平静了,他们平衡了我的世界,他们平淡普通的生活里蕴含着多少闪光的财富,我只遗憾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更深地挖掘更好地展现。在思索与怀念里。我又面对着他们的当下。和当下所有的中国村庄一样,西海固的年轻人也在纷纷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与孩子。我试着将笔触延伸到他们,写他们的渴望与追求,欢乐与疼痛,成功与失败,男人与女人,思念与留守。

  早在2007年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北京有个鲁迅文学院,是作家写作到一定阶段后进行休整、充电、获得提高的地方,那时候我就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2013年,这种向往变成了一种渴望。几经努力,当我踏着三月的春风走进鲁院大门的时候,玉兰花含羞待放,鲁院的老师们非常朴素真诚地迎接了我们。我在鲁院的日子开始了。经过交流,我了解到我们班五十个学员竟然都和我是一样的心境,大家无一不是怀着对鲁院的敬慕和向往来到这里的。鲁院是安静的,又是芬芳的,是温暖的,又是智慧的。我们有幸聆听着一位又一位当代学界泰斗精彩的讲座,我们面对面进行着热烈而真诚的研讨,我们如饥似渴阅读着图书馆里的经典……我觉得真是幸福,在这段日子里,外界的纷扰和我们无关,我们可以一心追求文学的纯粹和高洁。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觉得守住文学这片净土,将文学有尊严地坚持下去就是我的梦想。

  在文学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

  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