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经以科学,纬以人文——吴岩、沙锦飞老师莅临中国矿业大学进行科幻交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9日16:16 来源:吴霜/文 周蓉/图

  我的家乡,江苏徐州,自古就是九州之一,五省通衢,交通便利,山明水秀,烧烤飘香。可惜距离中国的几个科幻中心——成都、北京、太原都比较远,总是和科幻扯不上什么关系。终于,2013年10月29日这一天,两位爱科幻、懂科幻的学者——吴岩老师、沙锦飞老师,踏上了这片热土。

  29号晚,两位老师在江苏师范大学做了科幻讲座。30号一大早,我和徐州本土资深幻迷卜昊(某神秘土豪)驱着一辆很舒服的小车前往宾馆迎接两位老师。

  一进门,我就像一只小动物蹦跶起来,扑向两位老师。卜昊童鞋虽然表面要保留一位青壮年男子官员应有的的沉稳持重,但是眼神仍然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吴老师作为科幻作家、北师大教授、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似乎具有一种超能力,就是不见老。如果把他几年来的照片排成一排晃动,会产生一种重影的效果。这不是视觉暂留现象,是科幻能使人永葆年轻。

  沙锦飞老师,棕色皮衣,墨绿色军装裤,眉目如电,十分炫酷。他是科普作家、科普理论研究学者,精通物理学。

  满怀喜悦收下了老师亲笔签名的赠书后,我们驱车前往一个名为“百味地锅鸡”的具有徐州特色的土菜馆吃饭,通行的还有我的好基友——前江苏师范大学科幻协会主席周蓉。吴老师笑眯眯地把地锅鸡的饼和肉一点点转移到自己的碗里,沙锦飞老师面前的小盘子中慢慢堆起了一座鱼骨头的小山。随着一桌油汪汪、香喷喷的鸡鸭鱼肉渐渐消失,话题也越来越深入,从四维空间到文化差异到电影美学……饭局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两位老师对徐州的饭菜质量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科幻迷俞洋随后也专门请假赶来,和我们一同前往徐州楚王陵汉墓景区。徐州以两汉文化著称,楚王陵汉墓也颇为壮观。老师们参观了墓穴、金缕玉衣、兵器馆……一路吐槽无数。

  气氛在进入汉兵马俑景区的时候达到了高潮。吴岩老师看着带着圆形头盔、背着方形箭筒的兵马俑队伍,一口咬定这是外星宇航员的装束,一种星际争霸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看着兵马俑破碎一地的头颅,我们一致认为,这场景会是韩松老师的菜,如果他来到这里,也许会诞生一篇妙不可言的重口味科幻小说。

  出口处,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幅巨大的兵马俑彩色照片,目测是两个古代男性,耳鬓厮磨,不忍直视。沙老师把手挡在我的眼前,警告我非礼勿视。我顶着小姑娘的虚名,怀揣着一颗女汉子的心,恋恋不舍地从壁画前面走开了。

  快离开展区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棵熟悉的树。去年春天,这棵树上开满了银白搀着粉色的花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一幕,美得令人终身难忘。这花儿的美,也和科幻有关。欲知详情……不告诉你们。

  晚上,来到矿大。我的导师王青老师热情邀请二位老师和幻迷吃饭,还专门带来了很清香的好茶。因为在北师大的共同经历、因为电影,几位老师相谈甚欢。想当年,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做的是科幻电影,也多亏了导师的支持,十分感谢。沙锦飞老师在吐槽中国科幻电影的同时,吃下了不少叫做“烙馍”的徐州特产,表情中热切掺杂着好奇,十分有趣。

  晚上,讲座正式开始。地点在我的母校中国矿业最高端洋气上档次的镜湖大讲堂。作为科幻小白作家的我,也沾了老师们的光,在台上客串了一把。

  讲座以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吴岩老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中国科幻的历史与现状,从梁启超到鲁迅到老舍到叶永烈到刘慈欣,着重强调,优秀的科幻作品应当“经以科学,纬以人文”,兼具科学之美和人文之美。沙锦飞老师深刻剖析了中国科幻电影市场的现状,着重指出,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科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品,而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在中国还是不多,这就要靠在座的所有同学的共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吴岩老师所举的几个科幻小说的例子都十分生动,前排有几个男生听得目光痴迷;沙锦飞老师艳压全场的艺术范儿也迷倒了不少女同胞。

  除了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几位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刘宇昆、陈楸帆、夏笳之外,我还十分入迷地回忆起自己如何被科幻击中了三观的那个时刻,告诉学弟学妹“那时候的感觉真是好像第一次特别喜欢了一个男孩子啊……”。想必表情过于沉醉,引起台下一片笑声。

  整个讲座过程中,大礼堂坐得满满当当,还有很多童鞋席地而坐。玩手机的都很少,绝大多数人都认真地听着,笑着,思考着。大家都明白,这样的场面,在当今的大学课堂里,还是……比较难得的。

  过程中,很多同学表示,是《科幻世界》的忠实读者,“磁铁”也有不少。还有刘慈欣老师的中学校友。我借机炫耀了脖子上的“三体”徽章。在一个学弟激动地告诉我“没想到能见到《双生》的作者那本杂志我还是在高中物理课上读的”时候,作为小白作者,我感到无比自豪。

  最后,两位老师还结合两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全国大学生科幻小说征文,谈到科学小说的创作,鼓励大家投身科幻小说创作。我也以学姐的身份,放粗嗓子,目光炯炯地叮嘱大家。其实想想自己尚不成熟的几篇作品,也是颇为心虚……

  讲座过后,不少同学仍徘徊在两位老师身旁,交谈合影。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好奇的光芒,看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我心里很甜,也很惆怅。

  读书、写作业,晚自习,听讲座,然后在暮色中走回宿舍,听到舍友叽叽喳喳的笑声。

  校园多好,多好的校园时光啊。

  洒下我七年青春时光的矿大,今天,我带着一颗科幻的种子回来了呢。

  夜色中,我们驱车离开学校。矿大的门口,有个很大的日晷,指针是不锈钢的,有七八米高,又尖又细。

  “吴老师、沙老师,我的新小说开头,就有这个日晷哦”。

  “啊,是吗?要好好写啊。”

  “恩”。

  把母校,写到心爱的科幻小说里,难道不就是对人生最美好时光的,最美好的纪念吗。

  我们期盼,有一天,徐州、矿大、镜湖大讲堂,这颗科幻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期盼,到那时候,中国科幻的发展,也已是,春风化雨,润泽大地;举目间,绿树成荫,处处桃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