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在历史的血与火中闪现人性光芒——读长篇小说《琵琶弦上说》(谭家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9日14:34 来源:中国艺术报 谭家尧

《琵琶弦上说》  杜鸿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1月出版

  长篇小说《琵琶弦上说》以大革命时期为背景,以发生在1929年西陵峡谷里邓村、太平溪、三斗坪和莲沱一带的峡江赤卫队“九四暴动” 370名峡江赤卫队员惨遭杀害的历史事件为原型,通过虚拟化的人物描写,在历史的血与火中,呈现出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并闪现出温暖的人性光芒。

  该著作以虚拟的人物、故事来表现作者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以多视角的现场描写与悬念的设置,推进故事在历史里行走,特别是提供了高频率场面转换 的范例。如前10章的现场描写,每章中都有场面的视角转换。粉落杀死嫖客钱牌九是第一个悬念,粉落打入大牢后被格外关照是第二个悬念,粉落与雷传志接头只 有外场描写,没有内场私话描写,又安排了第三个悬念。梨花莫名其妙的失踪又安然无恙的回来是第四个悬念,这些悬念形成了戏中戏、案中案的离奇建构,促使故 事情节跌宕起伏,读来扣人心弦,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阅读感。当然,不仅在前十章,后面也有很多悬念,比如,第十八章中,醒豆儿和鲁少达一番云雨之后, 鲁少达做的一个噩梦,是暗示性悬念,之后大堂的大梁突然坍塌,这也是一个暗示性悬念。一直支持杨老四从事农民武装暴动的周复兴直到最后才知道粉落就是自己 的女儿杨草,杨老四也才知道周复兴就是他的亲爹。其实前面几处已埋有伏笔,在第十二章中,朱梦周“把一枚桃花塞到杨端正手里,就匆匆走掉了”是一处伏笔, 在围剿杨老四的前沿阵地上,“雷传志展开一面绣着桃花的彩旗,挂在了阵地上。粉落见了桃花旗,开始闹肚子,一再要求回琵琶镇” ,又是一处伏笔,为揭开粉落的身世和身份早已安了“楔子” ,只是一层窗户纸就待捅破而已。

  与此同时,唯美的后现代主义技法的运用,也是小说的一大特点。作品大胆地运用后现代小说不确定性的技法,以戏仿、碎片为手段的转场方式,将一个 又一个细节连接起来。作家一方面尊重历史的大背景,但基本摆脱了史料的束缚,打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纯人性纯环境的描写语境里,重视人性的披露,这种极具 戏剧特色的描写手段既是分离历史与文学的杠杆,又是体现历史被文学化后的重要标识。杜鸿还善于依据人物的角色和场景来安排人物语言和策划叙述语言。杨端正 和周复兴虽是同一个人,但杨端正是一个纯朴的庄稼汉子,语言质朴、简单;周复兴是一个在神灯会这个大染缸里沐浴过的革命者形象,语言带有神性、鼓动性和坚 定性。语言区别最大的是梨花,她在革命阵营里,其语言特点具有号召性、预见性和领导性,语言符合一个典型的革命党领头人的形象。转场到反革命阵营里,她是 小姐,是阔太太,又是堂堂警察局长的情人,对下人语言就刁蛮,对雷传志就显出矫情和任性,要不,像狐狸一样狡猾的雷传志会百依百顺吗?

  纵观杜鸿的小说创作,他把对历史的认知、憧憬和睿智的思考熔铸在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里,从而通过精湛的艺术技巧,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建构形神兼备、思想深邃的艺术精品,为教育和启迪读者而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