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李新勇:在徐州街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9日14:10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新勇

  到徐州不到李可染故居去看看,怎么也说不过去。他可是开创现代“李可染画派”的一代宗师,何况从地图上看先生的故居离我们的住处又是那样近。

  出宾馆沿淮海路往西,到解放路再向南,跟随地图指引,我和老李很快来到故居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在小区里找了半天,无论如何竟找不到故居,一连问了三个居民都说不知道。被问的人又帮我们问周围的人,也说不知道。听他们的口音,似乎不是徐州本地人,若是本地人,就得替大师感到委屈了。那么大一位国画大师,咋就被遗忘得那么快呢?又找了一阵,遇到一个贩水果的拉车人。我们并没有先问,是他见我们寻寻觅觅,想问路又问不出个所以然的样子,就主动上前来问我们:“你们要到哪里?”他居然没先向我们推销他的水果。我立马对这满脸胡子茬的中年人产生好感。

  我问:“请问李可染故居怎么走?”

  “过前面马路口,向前走到第四根电桩,向右拐,往小区里走20米左右,左拐。要不要我带你们去?”他一边指路一边说,一弓身子,车子跟着向那边去了。

  我们赶紧说不用了。刚才我们在那小区里转悠的时候,就差最后一步,结果又从小区里出来走到解放路上。

  天南海北到处跑过的驾驶员老李说:“没想到徐州人这么实诚。在其他城市,问路比要钱还难。比如华东某国际大都市,文明程度够高了吧。你去问路,要么不告诉你、不理你,要么让你先交三五元的咨询费,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耐烦地吼一声‘往前走’就把你打发了——什么路不是‘往前走’难道还要退着走?——还带你去?别说门儿没有,连个窗户都没有。”

  头天晚上我就已经感受到徐州人的实诚了。头晚抵达徐州已经9点过,洗漱完毕走出宾馆在淮海路上转悠,很想买份当天的报纸。这么多年我有个习惯,刚到一个城市先买份报纸,了解一个城市,从这个城市的报纸开始。在大街上走了很远,不见报亭,就上前向一位卖烟酒糖茶的大姐打听还要走多远才买得到报纸。要换其他地方,你要么买点糖买点烟或者买点酒人家才愿意受你一问。在这里你火柴都不用买,她热情地说:“这街这段儿没有卖报纸的,你买什么报?”我说:“我从外地来,随便早报晚报都可以。”她说:“我这儿有份晨报,早上买的,我看完了,你拿去好了。”说着就把报纸递给我。我很感激,高兴地对她说:“我给你钱。”她说:“我都看完了,谁还要你钱?拿去吧!”这不关钞票的事,事情虽小,却折射出一种理念和品质。

  老李听了,说这地方奇怪,按说像这样的交通枢纽,市民来自天南海北,照道理民风应该混杂,应该五颜六色才对,没想到越杂的地方民风却越淳朴。

  我说我也感到奇怪,这就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市民来自天南海北不一定就混杂不清,如果一个城市在兴建之初就有这种潜在的气质存在,无形中就会为后来的发展形成一种推动力和感染力——所有最后落脚徐州的人,在没到徐州之前,心中都有一份淳朴、纯粹的渴望,到了徐州一看,大伙儿都那么淳朴、纯粹,于是也跟着亮出本色,继续在淳朴、纯粹的道上大步向前。

  话没说完,李可染故居就到了。这是一座四合院,高房深墙,大门紧锁。一看大门上的开放时间,离开馆还有半个小时,等了45分钟不见有人开门,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仍不见有人来开门。打这儿经过的居民告诉我们,故居内部正在进行修缮工作,目前钥匙在工程队那里。据说这故居李可染先生生前并不常住,说它是故居有点勉强,就像我们在某个城市读了几年大学,总不能把你住过的地方都称为故居吧?但徐州人对李可染有感情,记得他的诸多好处。李可染先生有不少国画,就作于此。修缮李可染故居目的不仅是为告慰先辈,更是为了传承文脉,激励后学。这又是徐州人淳朴、纯粹的可爱之处。如果将来还有机会再到徐州,再到李可染故居,肯定是另一番景象了。我能想象到未来的繁荣兴盛。

  我也为刚才连问三个人都不知道李可染故居找到原因:徐州是李可染先生的出生地,此地对可染先生来说,不过是先生一生中经历的若干驿站之一,相对于其他驿站来说,只有徐州保留了这一座李可染故居,如今还进行了修缮。此地来因为他而来,去因为他而去,在来与去之间,他并没有刻意要给谁留下什么深刻记忆,且周遭居民多为后来迁入者,大师又仙逝多年,因此不清楚是再自然不过的。不过,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徐州自古就是书画之乡,近年来在书画界有“中国书画看江苏,江苏书画看徐州”之说,先不管这句话准不准确,此说的出现大概与李可染先生给徐州带来的良好影响有关。

  这样想的时候,我特别想进去感受一下李可染先生当年的气息,但我最终没有进故居参观,至今还是件憾事。

  从小区里出来,我们打算搭车去参观龟山汉墓,还是不知道怎么走。

  在一个路口遇上一位值班警察。我俩问他附近有没有开往九里山方向的公交车。警察认真地思索一会儿说:“对不起,答不上来,我打个电话给你们问问,稍等。”

  接着就用对讲机帮我们询问,警察结束通话,抱歉地对我们说:“对不起。你们要么打的去?”

  我们连说感谢。警察说:“事儿没办好,可不好意思了,就别谢啦!”

  走在路上,老李说:“乖乖,在这里连正在执行公务的警察都那么细致,真是实诚。”

  老李嘴中的“实诚”就是淳朴、纯粹,这是徐州人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