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马淑琴:真正的不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4日10:18 来源:中国艺术报 马淑琴

  清明时节,播进唐诗的细雨浸润着对于故人的思念之情,又滋生出一连串青枝绿叶般的追忆与怀想。我从手机里搜出一个号码,真想拨通后问问作荣老师:您在散文中把重病喻成死亡的预演,却为何超越常规和家人朋友的心理承受,直奔生命的终极呢?

  韩作荣是我内心崇敬的诗人老师。以前并不认识。1999年7月,我在西单图书大厦选购一批诗集,其中一本是《韩作荣自选诗》 。封面一幅作者吸烟的侧身像,颇有鲁迅之风骨。更是那些诗歌,独特的感悟和表达方式引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诗境。诗章不论长短,“最珍奇的是那种来自生命内趋力的沉重而庄严的人本精神。本身所具有的深层语言意象的精神表达性” (老岛) ,更令人震撼。后来得知,这本集子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参加诗刊研修班,指导老师寇宗鄂先生,引见我认识了韩作荣老师。第一印象是外表消瘦,但能够感觉到他骨头的棱角和力量。如他的诗文。

  后来,参加中国诗歌学会的采风创作活动,和作荣老师渐渐熟了。在大连鲅鱼圈举办诗歌高端论坛,三位论者之一是作荣老师。另外两位是张同吾和叶延滨老师。针对有些人热衷于流派的研究,他们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我不知道什么流派,只知道有好诗和坏诗。 ”精彩的论断和引用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在鲅鱼圈的时候,我和作荣老师开玩笑:“我早就是你的粉丝。 ”并历数读过的他的那些书。为使他深信不疑,还举些重点章句。旁边的同吾老师笑着说:“看来是真的。这些内容编不出来。 ”作荣老师也笑了。

  2012年初,筹备地区诗歌学会,聘请诗歌界的一些老师出任顾问,我忐忑拨通作荣老师的电话,商请此事,并邀请他参加活动。他欣然同意,我很感动。当年7月中旬,我们与中国诗歌学会、北京作家协会共同组织了一次诗歌采风创作活动。那天上午,本来9点钟开会,作荣和宗鄂老师不到8点就到了。他们说,怕堵车,老早就从家出来了。开幕式上,作荣老师即席讲话。他说:“其实,对于北京,我是外地人,在这里呆三十多年了。如果还有点时间,我很愿意到这里来,因为城区的空气太污浊了,实在有点活不下去的感觉,甚至喘气都困难。能有这么一个好地方,空气好,风景好,水好。实在难得。其实人的生存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阳光、水分和空气。这是最普通的,恰恰也是最致命的。所以,我觉得像门头沟这样,有百里画廊;有古老的村落;有灵山秀水;有深厚的文化积存。既有自然的生态,也有人文的历史。是一个非常好的所在。听说门头沟地区小煤窑都关了,以旅游产业为主,这是大自然给的。很多画家都在门头沟建房购房,包括我非常尊敬的师长张仃先生,每年我都要来看他几次,现在他去世了。这个地方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我想以后,在城里住的人,最后都要考虑搬到这里来。尤其是老了之后,我觉得这个地方最好的是自然生态环境,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切,多少钱都买不来。我相信,这里的灵山秀水,一定会给我们很多灵感;我们这些诗人,也能写出和绝妙山水相衬的诗歌。 ”

  在三天时间里,作荣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了治理以后的永定河和门头沟的五条沟,包括门头沟的源头;考察了灵水、爨底下等古村落;勘踏了历史悠久的京西古道;寻访了小桥流水环绕的马致远故居;登上了定都峰上的定都阁。回去不久,他就寄来了用钢笔写的三首诗稿。分别是《门头沟》 《马致远故居》和《石头村子》 。他用对一代元曲大家的倾诉进入对《马致远故居》的刻画:“这就是你的小桥流水人家吗……恍惚中你的雕像站立起来/一袭长衫随风鼓荡/须发若古道的衰草/迎着西风残照老树枯藤/吟一曲肝肠寸断的歌谣/那是瘦马的蹄铁敲击石板/零落破碎/呜咽的声音/干硬的词语分崩离析/如石块堕落惊飞黄昏里的黑鸦……”看了双石头村建在石头上的房子,作荣老师写到:“一栋栋石头房子/依山势上升/居高临下/竖起石头的城堡/石墙砌垒在石头之上/整座山都是地基……”生动的意象,抽象的语言界定感知,准确地契合事物的本质。国庆节前见到作荣老师,他送我一本新近出版的《韩作荣自选集》 ,还说有时间再写几首门头沟的诗,编一大组,在报刊发表。我万分感激。

  才一个多月,作荣老师就走了。阴冷的11月14日,从八宝山送别作荣老师回来后,把他的几本书整齐排列在写字台上,逐一翻看。看到这样一段话“虽然一些著者易腐的肉体已在这世界消失,但其鲜活的灵魂仍在著作中活着……那该是真正的不朽。 ”

  作荣老师真正不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