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书评 >> 正文
近二十年杭州风雅精细的慢生活,可以说使江弱水这位徽籍人士活脱脱出落成当代最具江南气质的学者。江弱水《赖床》一书,也许正是他生活哲学的写照,所谓“适度的懒惰,是人所拥有的最佳形象”。
关于江弱水“适度的懒惰”,有一则有趣轶事。1999年,浙大教授胡志毅见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来求职的江弱水,说:“杭州是个好地方,可也是个消磨意志的城市。”不曾想,江弱水轻声回道:“我本来就没有什么意志。”
就是这个“没有什么意志”的人,后来写出的文学评论,令友人周瓦女士赞叹“评论也可以成江南织锦,看得流光异彩,读得口角噙香,直逼张爱玲句句惊艳的小说。”江弱水自己也毫不过谦,对于《中西同步与位移——现代诗人丛论》等专著如此评价,“我估摸着自己最好的散文其实都在学术著作里,因为我总想把文字写得好看,配得上我的研究对象,那些文学大师”。
文字如此refined,是“前诗人”江弱水一以贯之的有意为之。在2013年底《南方人物周刊》的访谈中,他坦承自己的心路:“我十五六岁时想做一个诗人,最初写了10年的诗,但后来不写了。这二十多年里,只读,只研究,不写。我曾一直认为我还可能写诗,但现在清楚地知道不会了。这个可能性已经向我关闭了。诗不写了,但退而求其次,我还可以写文。我如果还有什么可能性,那就是我可以把文章当诗来写,而我相信,我今后的文章会比以前写得更好。”
于是我们看到,近年来,逐渐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江弱水开始在致思精严的学术研究之外,写散文,写书评,挥洒自如,胜义纷呈,实不负卞之琳对其文字“纯正光润”之称许。
《赖床》这部小书,看似闲适轻松,其中也暗藏小小“野心”。显见的“野心”当然是收入了2012年对蒋勋的严厉批评《撕扇记》,以示对诗歌研究的正本清源,这三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直接将江弱水推入公众视野,《撕扇记》的得失,此处不多做置评;而我们应关注的是隐藏的更大“野心”(或曰志向),江弱水曾在各种文字中多次表达,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现代汉语切断了与历史的联系,千年之泽,一世而竭,正如他在自选诗集《线状的心情》的前言中曾说,他在“等待着中华的语言重新在静中形成”,要将我们的汉语重新玉成,需要恒久的耐心与尝试。
江弱水曾说,他最喜欢的日本文学家是永井荷风和河谷崎润三郎这两位,洒脱、滋润,有时又哀感顽艳。“如果不是二十世纪的巨变与深忧,中国人写出来的散文,应该很多是这个样子吧”。
而今江弱水在《赖床》中论世情风物的随笔文字中所做的,也正是帮助我们恢复“这个样子的”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和对细密绵长文字的感知力吧。
读家:吴敏
●随笔:《赖床》
作者:江弱水
定价:32元
评分:7.5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