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别有乡愁一万重——评电视剧《原乡》(范咏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2日09:44 来源:中国作家网 范咏戈

  尽管《原乡》从策划到拍摄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但是近日央视播出后仍能引起热播热议,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感。笔者认为,这与主创们书写了来自人性 深处的乡愁有关,与中华儿女“两岸一家”认同有关。观众总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文化氛围下去欣赏一部剧的剧情、故事、感情等,特定现实无疑影响着他们对剧 作的接受。

  《原乡》具有当下性、现实感的品相也许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创作之初,主创者也曾考虑这类题材、这段历史能不能在今天受到关注?在一种泛娱乐化 的创作和欣赏氛围下,收视率会怎么样?这部剧多地拍摄,投资、回报都很具体。然而,主创团队最终把这些都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以对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乡愁 的敬畏,决定不能以消费感情的方式去做那样一部剧,而是致力于打造一部充满着呼唤激情的乡愁史诗。这种体现了电视人责任和担当的创作秉持十分可贵。

  乡愁是人类的共同情感,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题材。我国早在《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诗句:“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两岸因历 史原因造成的上百万人38年隔海相望的乡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史上最深沉的乡愁。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早已脍炙人口,小时候乡愁是“邮票”,长大后乡愁 变成“船票”,后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而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那首著名 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爱国思乡之情椎心泣血,堪 称乡愁的绝唱。这些无疑都给《原乡》的创作以滋养和启发。和这些作品不同的是,《原乡》由个人情怀扩而为乡愁史诗,以洪根生、杜守正、八百黑、傅友诚为代 表的4个台湾老兵和他们对应的大陆妻儿父母,以岳将军、路长功(后来的转变)为代表的台湾军方高层人士对“老兵回乡运动”的理解同情,以及以庄力奇、台生 等为代表的在台湾长大的一代青年对大陆的认祖寻“根”构成的故事线索,集中诠释的是故土难离,亲情难分。《原乡》的情感叙事传承了中华文化“落叶归根”的 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渴望统一的共同心愿,这样的乡愁是饱满和厚重的。

  《原乡》以38年纵的历史感和两岸三地横的地域感,在纵横交错的交叉点上书写的乡愁史诗可谓“别有乡愁一万重”。20多年前,当年的去台老兵逐 渐老去,音书滞乡的折磨益发痛苦,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愈发强烈。终于,他们准备冒死回大陆探乡问亲。先是杜守正以赴美探亲为借口,假道香港转机时 “潜回”大陆。他肩负着根生、八百黑、小傅、朱晋等的托付上福州,下婺源,去山东,奔重庆,把摄像机里台湾老兵在“眷村”对亲人的呼唤放给他们的大陆亲人 看,又用摄像机录下各家老兵大陆亲人的生活带回台湾给老兵看。殊不知杜守正的一举一动都被“警总”监视并立了案,甚至下了逮捕令。但是来自人性深处的乡愁 呼唤是无价之情,可以将生死进退置于不顾。杜守正之后,根生也冲破重重阻扰去香港见到等了他30多年未改嫁的阿茶,最后连“警总”高官路长功也为了重庆倚 门倚闾的老母亲辞去高官,加入到“老兵要回家”的游行队伍。在眷村那棵大榕树下,几个老兵在杜守正从大陆带回的几包家乡土前下跪恸哭令人动容。根生和阿茶 在时隔35年后在香港聚首,此时根生已在台湾另建了家庭,阿茶愁苦辛勤憔悴尽,相见却在无奈中。她忍着内心的极度悲伤大哭一场后,转而替根生着想:让他放 弃回大陆定居的想法,在台湾好好和后妻网市及女儿晓梅过日子。她佯说回婺源后就和同村的老马结婚以宽慰根生。中国妇女身上的传统美德让这些台湾老兵因由人 思乡,由乡生愁,剪不断,理还乱。

  剧作通过对乡愁所作的深入开掘和生动呈现,传递出“两岸一家,永不可分”的家国情怀。《原乡》反映的时代是前两岸时代,两岸关系还处在互称“匪 区”“敌战区”的时代。后来的开放禁令是两岸政治家为历史写下的重重一笔。而其背后真正的动力则是民心不可违,是那些穿着“我要回家”“我要妈妈”T恤衫 游行的老兵的推动。正是在政治家和民众共同推动下,两岸关系才能够结束互相敌对的噩梦走到今天。《原乡》把握住历史潮流和人心向背,以正确的历史观重述的 两岸关系的历史也是面向未来的历史。

  《原乡》书写乡愁史诗的匠心还在于把去台老兵们心心念念的望乡之情延续到了青年一代。剧作巧妙地安排了一组在台湾出生的庄力奇、台生等人物线索 和故事。尤其是本来受“警总”之命监视杜守正的庄力奇,在跟随杜守正的大陆之行中,亲眼看到老兵家乡的风光美、人情美以及由于两岸隔断造成的悲剧受到震 动,甚至初次接触热情好客的大陆姑娘严凤仙就萌生了爱慕之情。最后他从立场到情感都站到了老兵一边。台湾青年一代对大陆的认同无疑是这部乡愁史诗的重要内 涵和亮点。

  《原乡》作为一部成功的乡愁史诗,除了开掘了一个具有特殊价值的题材,除了它对乡愁的深度解读,还在于它以豪华的主创阵容获得了剧作独特的审美 品格。在台老兵们集中居住的眷村的实景拍摄,摄像机和宝岛宾馆等等标志性道具和场地的精彩运用,两岸三地演职员的通力合作,包括台湾演员讲的台湾普通话, 都拍出了两岸题材的质感。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几位表演艺术家张国立、陈宝国、奚美娟等的重头戏、对手戏,他们对乡愁情感的精彩演绎成为该剧的一大看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