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新闻资讯 >> 正文

小小邮票描出少儿平安大图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31日16:46 来源:辽宁法制报

老人们参加社区关心下一代活动

王景富(中)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找到乐趣


  一张小小的邮票,普通人用来寄信,搞收藏的人拿它当个宝,集邮协会的人则把它当成研究对象。而沈阳市职工集邮协会的老人更将邮票与孩子联系在了一起,演变成为一种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教育模式。

  集邮协会里的“关工委”

  曾经名为沈阳市老年人集邮协会,后来改名沈阳市职工集邮协会,这家成立几十年的民间集邮协会,除了本职工作,还做了太多集邮之外的好事。
  王景富,72岁,集邮协会成员,一名老集邮爱好者。无论走到哪里,王景富都会在兜里揣几张邮票,用他的话说:“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虽已年过七 旬,但是王景富红光满面、头发乌黑,问他保持年轻的诀窍,他告诉记者,集邮协会的老人有一个共同的年轻秘诀:长期与孩子们在一起,关心下一代。
  1998年,王景富退休。2002年,他加入沈阳市职工集邮协会。“起初,都是一些常规的活动,包括老友们探讨集邮知识,听集邮讲座,搞各种形式的邮展,可是大家觉得,除了老有所乐,做点感兴趣的事外,还应该老有所为,做点有益的事情。”王景富说。
  退休之后,王景富担任了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街道沈阳站社区的党委委员,主要负责关心社区下一代工作。王景富说:“那时候的工作比较务虚,就是个头衔, 没有什么实际工作。”通过聊天得知,集邮协会还有几位老人在社区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而这项工作也只是一个“虚职”。就在老人们想着怎样能为社区做些事 时,集邮协会秘书长赵广恩提醒了大家,早在几年前,根据当时市里工作部署,每家市属单位都要与本地区的中小学“结对子”,帮扶青少年,开展关心下一代工 作。集邮协会挂靠在沈阳市总工会名下,按照规定,也应该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
  “可是一直以来,只是名义上的对接学校,具体事情都没有做,我和几个老友商量之后,决定先把这项工作做好。”当时,集邮协会有两所对接学校——沈阳市 第五十六中学和新民市兴隆店小学。走进校园,讲授集邮知识,很快成为两所学校的教育特色。“起初,集邮老友们都没有太多的经验,集邮协会有一位王述贵老 人,毛遂自荐,成了学校集邮讲座的主讲人。”王述贵之前经常出现在电视里,有着多年的集邮经验,在王述贵的示范下,老人们不但提高了自身的集邮知识,也逐 渐摸索出和学生接触、教育学生的方法。
  这项对接工作,一干就是10年。王景富告诉记者,基于在学校帮扶的成功经验,大家决定把关心下一代的经验带回各自的社区。2003年,王景富组织沈阳 站社区20余名青少年来到中山公园,开展了学习集邮知识,弘扬革命精神的游园活动。王景富清晰地记得,那是第一次带那么多孩子到公园活动,生怕孩子们出现 安全问题,讲故事、踏青、做游戏,关心下一代工作成为一种乐趣。王景富说:“带着孩子们出来玩,就像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我感觉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种 责任,我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好。”

  小邮票蕴含大教育

  很多时候,好的思路都是在交流中碰撞出来的,集邮协会也不例外,老人们在交流中找到了教育的创新点。“邮票,见证了每个时代不同的印记,这是人 们收藏的关键因素。”王景富提出一个观点,“在以往的关心下一代教育中,我们都是泛泛地讲授集邮知识,应该结合青少年儿童的特色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采访中,王景富说起了自己和邮票结缘的经历。他青年时期在文革中度过,那时候王景富在部队工作,和家人、朋友的主要通讯方式就是写信。“那个时代的邮 票主要以毛主席的形象为主,我积攒了不少相关的邮票,但是还没有开展集邮。”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王景富手里有了“闲钱”,他决定搞点 收藏。“八十年代的邮票分为T票和J票,一个是特种邮票,一个是纪念邮票。”关于每个时代的邮票及其专业知识,王景富熟记于心。从那时开始,王景富成了集 邮迷。关心下一代教育方式也因为集邮得到了创新。
  “给孩子们讲集邮知识,一定要符合孩子们的成长特点。”王景富边说,边拿出一套他收藏的“儿童邮票”。记者看到,上面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讲孩子们喜欢的邮票故事成了一种主要的教育方式。
  2011年以来,王景富先后4次在沈阳站社区给孩子们讲解邮票知识,让孩子们在集邮中获取知识和快乐。同时,集邮协会的老人们非常重视相关邮票的积 累,“比如去年,在邮票年度的发行计划中,准备在母亲节出一套关于关爱母亲的系列邮票,这种邮票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我们都注意收藏,用于平时教育之中。”
  在集邮人的眼里,每一张邮票都有其价值和意义,都显得十分珍贵。有人说王景富是“收藏家”,可是王景富手里的邮票并不多。沈阳站社区党委书记张晓欣告 诉记者,每次活动,都看见王师傅手里拎着一袋邮票,每次都全部分给孩子。王景富说:“我拿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孙子孙女对待,只要对教育有益,送些邮票 有啥的。”
  在收集“儿童邮票”的同时,王景富还注意将其进行分类,老人提出了两个教育词汇,一个是“有教无类”,一个是“因材施教”,面对青少年的教育,一方面 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方面还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类教学。王景富举例说,“现在大家都在畅谈中国梦,青少年怎样开展中国梦教育?我们首先要启发 孩子的认识。”“邮票与中国梦”,就是老人在社区给孩子们上的一堂课。王景富准备了大量与历史、党史、文化相关联的邮票,根据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 事件等给孩子们生动地阐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一个人的邮票有限,可几个人凑在一起,就能达到几十万张之多,随着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王景富和王述贵两位老人把集邮协会的邮展搬到了社区,精选很多珍贵的邮票在社区展出。
  一张小小的邮票在王景富老人的手里成了一部生动的“活教材”。

  小手拉大手,梦想一起走

  除了集邮协会原创的“邮票教育”之外,老人们还在积极思索怎样能够拓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覆盖面。
  能为孩子做点啥?这个问题,王景富思考了十年,也正是这十年,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在改变和创新。一次,王景富遇到老朋友尹泉,尹泉一直在沈阳市交通指 挥中心工作。“我当时就想,关心下一代不仅要有爱,还应该有法制教育,学法懂法应该从小抓起。”经过思考,王景富向尹泉提出了能否让社区的孩子们到交通指 挥中心参观的想法。尹泉当即同意了这个想法。在王景富的带领下,社区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来到指挥中心,在大屏幕前,清晰地看到了全市交通情况,“哪里有不文 明行为,哪里有人闯红灯,都看得一清二楚,这一次法制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受益匪浅,甚至能达到一个效果,就是当家长领着孩子出行时,如果家长不遵守交通规 则,孩子能够及时指出来,这就实现了教育的意义。”王景富笑着说。
  经过一次交通方面的法制教育,王景富联合集邮协会的老友,寻找教育资源,如禁毒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同时,各种公益日也成为关心下一代的契机。王景 富说:“比如,沈阳曾经在大街小巷找‘膀爷’,我们就针对文明出行问题对社区的孩子们进行教育,有的时候把孩子教育好,就能够起到正能量的作用。”
  在多年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王景富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准备参加高考的学子到幼儿园儿童,都倾注了王景富的心血。“小手拉大手,梦想一起 走”,是老人提出的关心下一代口号。一次,王景富在送孙子上幼儿园时发现,社区有很多年轻人因为上班没时间接送孩子而发愁,王景富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 “艰巨的任务”。可能有人会问,现今社会,邻里之间的信任还在吗?可是王景富老人就利用关心下一代的方式得到了邻居们的信任。
  社区贾大爷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天下午3点50分,就会看到一位老人,手里拿着几个书包,肩上背着几个书包,一面仔细查看马路状况,一面指挥着孩子过马路,直到孩子们安全到达社区。这位老人就是王景富。

  一次幸福的邮寄体验

  实寄封,是集邮中具有历史价值及纪念意义的邮寄信封。在一次社区集邮知识讲课中,很多孩子对实寄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怎么能让孩子们体验一次邮寄实寄封的感受,成了王景富挂记的一件事。
  2012年,学雷锋纪念日前夕,集邮协会组织活动,王景富和集邮协会秘书长田恒丰谈到了想给社区孩子邮寄实寄封的想法,正巧,田恒丰想带着痴迷集邮的 外孙女做一次邮寄实寄封活动。当时田恒丰说:“抚顺是一座雷锋城,我们就带着孩子去抚顺,让孩子感受雷锋精神,然后寄一封实寄封回沈阳,这样多有意义!” 就在田恒丰的建议下,两位老人带着孩子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在雷锋塑像前,孩子们光荣宣誓,“我们年轻的时候正值学习雷锋精神热潮,现在的孩子长在新的时 代下,这种情怀意识很淡薄,我们用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孩子对集邮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价值观念。”王景富动情地说。
  参观完纪念馆,王景富领着孩子们把信封填写好,贴上邮票,到邮局盖上邮戳,一一投进信筒。几天后,当信封被邮递员送回到他们的手中,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而这也是王景富最开心的事。“看到孩子们高兴,我们就高兴,这说明我们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起到效果了。”

  【后记】

  如今,王景富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的,热心社区公益活动、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参加集邮协会活动……如果把集邮协会的老人们比作满天繁星,那么王景富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老人们在关心下一代中实现了晚年时光的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乐。
  “我今年70多岁,可我觉得我还不老,关心下一代工作,我会一直做下去。”王景富这样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