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走活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一盘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31日11:14 来源:中国民族报 钱丽花

  近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涉及川、黔、滇、藏、陕、甘、青7个省区,覆盖面积超过68万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万。

  这一《总体规划》的实施,将对覆盖区域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的相关专家。

  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之举

  《总体规划》最早的创意基础是费孝通先生在1980年提出的“藏彝走廊”这个民族学概念。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文化重建过程中,立足于藏、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文化部设立了国家羌族生态保护区。目前,在这一生态保护区重点项目有660多个,完成投资20多亿元。

  “在羌族保护区基础上,我们希望建设以‘藏羌彝文化走廊’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产业带,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我们只是找到了文化产业这个新的切入点,把历史地理概念拓展延伸到社会经济文化领域。”

  刘玉珠认为,《总体规划》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之举,体现了融合发展的特点。首先,是空间的融合,将川、黔、滇、藏、陕、甘、青等7省区的文化产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进行跨地区、跨行政区划的产业组合;其次,是发展方式的融合,挖掘整合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公共文化、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实现区域生态、文化与旅游业的交融发展;第三,是产品的融合,通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内不同项目的建设,整合资源与市场,实现区域内文态、业态、生态、形态融合。

  为民族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开启先河

  在《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合理利用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富民、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等一系列目标,确定了发展重点领域、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文化产品生产等主要任务,确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新兴业态。

  “这一跨区域、跨民族对文化资源整合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行政区、各民族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开启先河。”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张友说,长期以来,藏羌彝聚居区在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方面,都是以行政区或聚居区为单位,各自为政,由于资源分散、资金实力限制等因素,无力将文化产业推向更大的市场,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转化。这一规划为所覆盖的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找到了突破口,为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蓝图。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羌学研究中心主任蒋彬认为,《总体规划》的发布,为覆盖区域的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培养民族文化产业人才。

  “按照《总体规划》,国家将对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倾斜、资金倾斜以及搭建相应的平台等,这些对于民族文化发展而言,显然是一次新的机遇。” 蒋彬说。

  对于羌文化而言,蒋彬认为,之前,国家羌族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虽然有力地推动了羌族文化的保护。但客观而言,这种保护是一种被动的保护,保护区建设始终面临着资金、政策等诸多问题。《总体规划》的实施区域不仅涵盖了保护区全部区域,而且以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发展,因此,能更好地保护羌族文化。

  此外,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羌族地区重建、新建了大量的文化设施,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能很好地加以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羌族聚居区汶川灾后重建中的文化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

  一个好的规划,如果不能得到科学有效地实施,那就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如何科学地实施《总体规划》,各位专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政府搭好台,企业唱主角

  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制订子规划,并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搭好台”!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和团体,必须加强品牌打造。面向市场挖掘本土民族文化的要素,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张明善(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必须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很多地方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实际上,应该用“保护性地利用”来代替“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是保护。一旦少数民族文化失去了本真性,那就不再具有开发的内在核心价值。

  一些民族地区的文化与旅游产业一结合,就变了味,走了样,甚至把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混在一起。这样,只能造成文化及其衍生产品的同质化。相关部门应该在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中提取一些有价值的元素,做一些适度调整,再进行市场化的开发。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贾银忠(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专家)

  要注意资源型开发与跨越式发展的结合

  《总体规划》中提到的四个发展重点领域,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和文化创意,大部分是资源型的文化产业开发。虽然西部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但总体而言,现在,东、中、西部的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平衡。除了《总体规划》中提到的重点发展领域,还要积极地发展出版、影视、会展等文化产业,要注意资源型开发和跨越式发展相结合,全面激发西部的文化产业发展潜能。这样,才能实现西部文化产业的后发优势。

  ——杨嘉铭(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藏学研究专家)

  文化产业应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建议按照无形与有形融合、软件与硬件融合、文化与城乡融合、品牌与产业融合、保护与传承融合的“五个融合”原则指导规划实施。

  以“三个集中”、“三个整合”、“三个转变”为规划实施目标,推进规划覆盖区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三个集中”的要点是:文化向品牌集中、产品向市场集中、游客向景区集中;“三个整合”的要点是:整合资源、整合资本、整合人才;“三个转变”的要点是:村民向市民转变、资源向资本转变、乡村向城镇转变。

  ——张友(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专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