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科学的歌剧制作体系为优秀剧目保驾护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31日09:2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 健

  中俄联合制作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拉开2014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序幕——

  科学的歌剧制作体系

  为优秀剧目保驾护航

  随着国家大剧院与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首度联手制作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上演,2014国家大剧院歌剧节正式拉开了华丽的艺术大幕。本届歌 剧节集结了16台重量级演出和数十位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可以说,高水平的艺术呈现、国际规格的耀眼阵容使其备受期待。在10部参演的歌剧大戏中,5部作品 是国家大剧院的自制剧目。除了《叶甫盖尼·奥涅金》,乌戈·德·安纳执导的大剧院版《游吟诗人》和郭文景、徐瑛、易立明合作打造的原创歌剧《骆驼祥子》将 首次亮相,复排演出的《茶花女》和《纳布科》也将再次以一流阵容续写歌剧传奇。6年来,国家大剧院制作了37部剧目,其中歌剧就有27部;剧目制作经过了 “引进来”、“联合制作”、“独立制作”三步走的历程,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替代战略”和“品牌战略”,实现了歌剧制作水准的跨越式发展。此次《叶 甫盖尼·奥涅金》的成功上演,正是得益于大剧院6年来的艺术积累,它也为中国歌剧原创能力、制作手段、国际化拓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诸多启示。

  诗情画意讲述动人爱情

  早在2007年底国家大剧院初成立时,马林斯基剧院便在其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捷杰耶夫的率领下,带来开幕歌剧《伊戈尔王》和基洛夫芭蕾舞《天鹅 湖》的演出,这也使其成为当时中俄两国建交以来来华演出最大规模的俄罗斯艺术团体。如今,捷杰耶夫又再度挂帅,与中国国家大剧院联合打造柴科夫斯基经典俄 语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马林斯基剧院建院230年来首次与亚洲剧院的联手之作。

  《叶甫盖尼·奥涅金》讲述了圣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与淳朴多情的塔吉亚娜之间的感情纠葛,整部歌剧虽然弥漫着寒冬般的痛苦情感,但视觉上却始终 洋溢着明媚的阳光和青春的清新,自歌剧上演以来受到全世界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青睐,更是当今全球各大歌剧院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此前,该剧导演斯捷潘 纽克曾经这样描述这部歌剧:“我既想听到纯正的俄语,展示普希金时代人们的举止、礼仪和行为上与当今的不同之处,同时,我也着重避免将这部作品变成那种 ‘历史入门’的东西。它既要在心理上有足够的说服力,同时人物从最初的奥涅金到最后的查列茨基以及连长都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正是这种“有血有肉”的舞台 解读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整场演出,诗情画意般的舞美制作成为最大的亮点。斯捷潘纽克将现代舞台审美与苹果丰收、水轮车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其中,遍布舞台的鲜艳苹 果成为剧中最主要的视觉符号,充满了隐喻色彩,它们与女主角塔吉亚娜的爱情命运紧密相连,同时又成为男女主人公内心世界逐渐走向孤寂的象征,流露出无尽的 悲剧意味。此外,舞台幕布的设计也充满创意,舞台上部和两侧分别装有一块黑色的幕布,保证了幕布可以在舞台任何位置逐渐打开。通过这一设计,不仅大大增加 了舞美呈现的灵活度,更为观众营造出强烈的镜头感。而在黑色幕布之外,月光从一扇窗照向舞台,一处塔吉亚娜的“私人空间”便呈现于观众眼前,让人遐想联 翩。

  大剧院歌剧制作体系日臻成熟

  早在2009年,国家大剧院便与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意大利帕尔玛皇家歌剧院等分别联合制作了歌剧《蝴蝶夫人》《弄臣》等剧目,彼时,国家 大剧院更多的是虚心向西方老牌剧院汲取经验。如今从联合打造《叶甫盖尼·奥涅金》看出,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制作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和以前的联合制作 相比,国家大剧院又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和马林斯基剧院共同商定主创方案,包括导演、编舞、舞美等;而剧目排练和演出的部分则各自完成,大剧院此次完全使 用自己的团队,包括舞台监督、合唱团和管弦乐团等,而在之前我们更多地是借助对方剧院成熟的制作力量。”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向记者介绍说。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外来的指导越来越少,自己的专家越来越多”。2009年,国家大剧院首次与意大利凤凰歌剧院合作时,意方携20余人的舞美团 队前来助阵。而此次与马林斯基剧院合作,仅有该剧的服装设计和舞美设计两位前来观摩设计成果。大剧院舞台技术部部长管建波表示:“在这次联合制作中,舞美 部分的工作基本都是由我们自己完成的。大剧院的舞美团队根据舞台设计方案,针对歌剧院舞台的尺寸进行重新调整,委托国内厂家定做;装台工作,包括升降的高 度、每个布景的位置、换景时的步骤等也是由我们自主完成的。”

  大剧院的这种创作自信从何而来?“这得益于我们建立了科学的歌剧制作体系”。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说。在联合制作时,国家大剧院不论与谁合作,都 要参与到制作环节中,不断培养、锻炼歌剧制作的中国力量。通过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剧目制作系统,国家大剧院逐渐充实人才队伍,在2009年成立剧目制作 组、合唱团,2010年成立管弦乐团,2012年成立创作中心,2013年成立剧目制作部。如今,以剧目制作部为核心,建立了歌剧创作、制作等生产环节, 形成了包含制作、主创、主演、小角色、舞美、合唱、乐团以及排演团队8个板块在内的歌剧制作体系。而接下来,在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日程表里,又已写下了 几个世界知名剧院的名字:英国皇家歌剧院、美国华盛顿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我们接下来与这些剧院的联合制作都会沿用这次与马林斯基剧院的合作方 式,共同制作歌剧《安德烈·谢尼埃》《西部女郎》《阿依达》,通过合作,使剧院之间能够分享更多的资源,又能促进国家之间及艺术机构间的文化交流,是一种 双赢。”韦兰芬说。

  把中国歌剧推上世界舞台

  在成立的第7个年头制作第一部俄语歌剧,显然是国家大剧院多方考量的结果。大剧院院长陈平表示:“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歌剧艺术,我们的 歌剧制作根据观众对剧目的熟悉程度逐步展开,先从意大利歌剧开始,逐步拓展到德奥歌剧,再到现在制作俄罗斯歌剧,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演出安排,逐步拓展观 众的接受度。”正是这种对观众群体和市场接受尺度的准确把握,让国家大剧院的歌剧艺术爱好者遍布各个年龄层,尤其是年轻人群,甚至已经养成了定期欣赏歌剧 的习惯。

  古今中外的歌剧舞台,演员永远是核心。柴科夫斯基在创作这部歌剧时就希望年轻演员能来表演它,因此国家大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这次都不约而同地将 培养年轻艺术家作为合作的重点。在演员的安排上,国家大剧院一如既往地设置了中国组演员登台历练,饰演中国组“塔吉亚娜”的青年歌唱演员柯绿娃就表示,虽 然这不是她第一次饰演塔吉亚娜,但是这次让她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塔吉亚娜内心很矛盾、复杂,是一个比较难演的角色,尤其是她富有诗意和爱幻想的性 格。斯捷潘纽克给我们深度剖析了这个角色,让我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捕捉得更加透彻。同时,他在指导我们的过程中会亲身示范,对肢体和表情的要求标准特别高, 这使我们的表演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

  国家大剧院与世界一流艺术院团的一次次握手不仅把世界上的艺术经典呈现到了中国观众面前,还用自身强大的推动能量促进世界各艺术院团同中国的交 流与合作,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崭新平台。陈平表示:“国家大剧院通过建立科学的歌剧体系,培养中国歌剧人才,创作中国题材的歌剧,不断推 动中国歌剧的发展。未来3年,大剧院还将有《冰山上的来客》《骆驼祥子》《长征》《日出》等10余部中国原创歌剧问世,而这将占据国家大剧院未来3年剧目 生产量的1/3。”可以预见,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艺术打磨、沉淀后,承载着“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原创民族歌剧一定会传播得更远,成为世界歌剧舞台的 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