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打造经典的范本(木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8日09: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木 弓

  阿来大手笔。《瞻对》格局宏大,思想博深,情感沉远,笔力雄健,是近年来文学创作十分难得的力作,更是一部具有文学经典品质的大作品。阿来实际上是虚构文学的大家。他的小说《尘埃落定》已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的序列。然而,他的非虚构的创作也出手不凡,也能一下子就站到经典的高度上去,真是令人惊叹。虚构文学需要大手笔,非虚构文学同样需要大手笔。

  《瞻对》讲述了“有清一代”政府对四川藏区一个偏辟的小地方——瞻对的多次用兵进剿的历史。这段历史长达200年,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可以说,一个小小的瞻对的命运,和一个王朝的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上演了多少风起云涌的历史活剧,涌现了多少英雄传奇故事。事实上,这些传奇故事背后,有着深远的地缘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矛盾冲突的背景。小小的瞻对,经过一次又一次战争,已经和清政府,西藏的统治者如噶厦政权以及宗教势力形成了极为复杂的难解难分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一个地域的历史进程,也使这样一个文化地域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甚至和一个国家民族核心利益相关的价值意义。有意思的是,这一连串长达200年的历史事件的起因,竟是因为这个地区民风彪悍,崇尚“夹坝”,打劫了“三十多名官军”的严重后果。作品这样一种结构安排,就是一种相当典型的经典性构思。一般人可想不出来。

  实际上,《瞻对》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一部文学经典,而在于一个优秀作家如何打造一部优秀作品,在作品的思想艺术内涵里注入经典的品质。我们显然一下子就能注意到作家历史资料的占有量和案头工作量。作家肯定有一种写作的冲动,但肯定不是一时冲动。完成这样格局容量的作品,准备起来一定非常理性有序。这部作品虽然有着相当突出的传奇色彩,但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人文地理民俗风情以及国家地区档案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点传奇化。这部作品一定要建立在如此史学家一般的严谨治学的态度上,才能建立起作品的主题、作家的思想。传奇只是表面的,深层结构是历史和文化。这个学问基础打牢了,作品才是可信赖的,才可能注入经典的品质。

  由此,我们会进一步注意到作家的历史观的确立。这部作品表现出作家对历史,特别是对如此重要且难度相当的民族问题的正确思考,以举重若轻的方式表现出正确的历史态度。其间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瞻对传奇英雄贡布郞加是作品的一个重要人物,但经过严谨的考察后,虽然消除了这个人物身上农民起义英雄的光环,但也没有如当地人那样,认定为民族英雄来简单颂扬。在今天,这种强盜式的人物,通常会在挖掘民族文化的大潮中摇身变成民族英雄。对这个人物冷静描写,表现出作家的独立思想。同时,对一个少有传奇性却真正反抗压迫而牺牲的农奴起义者撒拉雍珠却给予高度评价,投入真情。在我们这个有意无意回避“农民起义”甚至漫骂农民起义的年代,作家要做出自己的判断真的很难。需要勇气,更需要思想。

  胸有成竹,举重若轻,从容平稳,炉火纯青的叙述是这部作品具有经典品质的保证。能有这样的大手笔,一般都会落实到一个作家的文学才华,甚至语言天才上。阿来的确具有文学天才的素质,但在这样一部以历史材料分析认知见长的非虚构性作品中,更值得去说的是作家的思想艺术的张力,一种语言的掌控能力。很显然,这部作品是作家叙事控制力的范本。一部非虚构性的作品,作家要对历史非常尊重敬畏,就要保证叙述最大程度上的真实性,因此,一些资料的重要细节不能被忽略或故意放弃,同时,又必须保证作品饱满的文学含量,体现出作家独有的思想艺术个性,之间的语言拿捏特别需要功力。例如“我”这个叙述者的介入就很讲究。作品中“我”介入非常合适到位,并引出不少类似小说闲笔的材料来,一下子使整个文本的信息量大大丰富,而且韵味十足,这都是大格局作品的应有品质。但在非虚构作品中,也通常是“我”这个叙述人失却控制力而失败。“我”的过分介入、滥用和无节制成了一种聒噪。今天的许多非虚构的作品,正因此,导致对我们的历史、现实和时代,对经济社会各种尖锐问题的个人化非正确的解读,得出许多偏见,还以为深刻。应该好好学习阿来,也许就能找到通向大作品的大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