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文化“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6日09: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黄尚恩

  从前年风靡一时的“骑马舞”到最近火爆荧屏的《来自星星的你》,新一轮“韩流”强势来袭。一时间,中国的各大网络社区“到处都教授,满目千颂 伊”。与此同时,英剧《神探夏洛克》、美剧《纸牌屋》也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追剧者”。这些文化产品既能漂洋过海“走出去”,又能折服人心“走进去”,确实 值得我们思考。近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通过不同渠道、载体走出国门,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反响的并不多。因此,如何生产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 秀文化产品并把它们有效地推向世界,成为众多行业人士关注的话题。

  文化产品质量要过硬

  “走出去”的文化产品能否真正走入人心,关键是产品的质量本身。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直言,我们的一些文化产品在海外难以被受众接受,直接原 因就是一些低水平的文艺产品混杂其中。比如,中国现在某些音乐团体到国外演出,一窝蜂去维也纳金色大厅,都是为了去“镀金”。然而,中国文化“走出去”, 目的不是为了贴一个标签,然后出口转内销。我们的文化产品应该承担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如果国际市场总是充斥一些粗制滥造的中国文化产品,别人就有可 能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读,那些优秀的文化也将很难真正“走出去”。

  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将文化产品大概分为“技艺文化”和“内容文化”两类,前者如武术、工艺等,后者如文学、影视等。在他看来,我们的“技艺 文化”真正实现了“走出去”。这一类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心灵手巧和精湛技艺,但由于其所承载的内涵不够丰富、隽永,满足了受众的视听需要,却不能激发太 多的情感共鸣。要真正实现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能够触动心灵的“内容文化”不应该缺位。因此,他建议打造一批优秀的“内容文化产品”,在 其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全球推广的中国艺术,必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艺术家韩美林认为,文化“走出去”,首先要守住我们的文 化之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一些年轻艺术家存在对中国传统吸收和重视不够的问题,他们的作品就很难有国际影响。即便有暂时的影响,也难以长久。徐悲 鸿、林风眠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画的发展,正是因为他们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并进行创新,他们的作品才具有全球影响力。当然,学习传统,并不意味着放弃 创新。我们在创作时尽情吸收祖先的营养,也要加上现代的元素,实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让国人能够接受,也让世界能够理解。

  优秀的文化产品应该完美体现时代的风采、民族的特色。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谈到,我们有些国内票房非常高的喜剧电影,在国外的票房却非常 低。这是我们现在一些电影追求泛娱乐化的体现。因此,文化“走出去”,文化产品一定要有内涵、有正能量,真正体现出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 文化上的博大精深。

  中国故事,国际表述

  中国文化“走出去”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我们的文化表述方式密切相关。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长城认为,中国故事能不能讲好,中国 声音能不能传播好,关键要看受众是否愿意听、听得懂,能否与我们形成良性互动。因此,要坚持“中国故事,国际表述”的理念,以该国、该地人民易于接受的话 语体系、表述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注意进行必要的话语转换,真正实现与当地人民的情感共鸣。

  实际上,在我们生产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表述方式的接受问题。比如,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几乎成了中国的符号。如果 在表达我们当下的思想观念时,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对外国人的吸引力,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此,高云谈到,话语转换不仅仅指翻译,更主 要的是指内容表述方式的转换,这是一种从项目策划起始即着手的转换。其目的就是,能为他国受众接受,进而赞成我的观点,甚至追随我的步伐。这是“讲好中国 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跨出的一步。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吴长江曾多次参与中国美术的国外展览。他认为,中国美术目前的展出、推广方式比较陈旧。人们满足于从前模式化的推广方式,较 少考虑到西方社会和观众的审美习惯与接受方式。事实上,填鸭式的硬性推广策略如今已经难于生效。但是,我们又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研究和策划意识。因此,有 必要进一步整合研究和策划力量,组建专业团队,对具体展览项目进行策划。同时,部分展览可以采取与西方重要博物馆、美术馆和知名专家合作的方式,用他们习 惯接受的方式进行推广。

  要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表达,就需要众多的人才作为支撑。目前,专业人才较为缺乏,懂文化、会经营、懂外语、擅策展、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 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因此,多位专家学者呼吁,应围绕文化“走出去”,大力培养和引进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素养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

  积极扶持,期待更大发展

  中国文化“走出去”,涉及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业等多个主体,企业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然而,由于力量弱小,与国际同行竞争面临巨大压 力,而且国内有着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有一些企业“走出去”的愿望并不是那么太强烈。因此,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还需要给予更多的政策鼓励。中国电视 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欧阳常林认为,确立打造中国文化产品的有关标准,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产品出口、境外投资、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台积极的扶持政 策,这都是业界一直在呼唤的。

  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提出,中央和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要加大对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对国 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营业税免税。结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逐步将文化服务行业纳入“营改 增”试点范围,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此外,还将为文化企业出口提供通关便利,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因公出境审批手 续。这些措施将会起到巨大的扶持作用。

  另外,《意见》还体现了对原创内容的极大重视,将在文化产品的编创、设计、翻译、配音、市场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 研部主任祁述裕表示,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生产体系中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只有转型升级,增加文化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才能跻身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转型,已经悄然进行,我们期待文化“走出去”通过这一环走上新台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