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对《警察日记》最初的印象是,这样一部讲述警察故事的影片,并没有此类职业属性所特有的极能蛊惑感官的、具爆发性的视听元素。它与导演宁瀛另一部相当杰出的影片《民警故事》所带来的切入现实底部的探查、见微知著的奇效也不尽相同。无论你的观感如何,必须承认,这是一部极难定义、既去风格化又欲语还休的奇片。
《警察日记》是碎片式的,也可以说是一笔流水账。宁瀛的异人之处在于,她将一起灭门惨案贯穿至鄂尔多斯一公安局长从警十七载的似水流年之中。这起始终未能告破的案件,成了这位前化学老师、后穿上警服的郝万忠胸口中永远的痛,他应当是死不瞑目的。总以为能在宁瀛的这部新作里,看到类似于《杀人回忆》《十二宫》这类经典犯罪电影中的人生景观。这两部来自韩国和美国的当代电影的杰作,都讲述了寻凶者在办案过程中的种种强迫症,以及更为深重的无力感。要求宁瀛去抒发这样强烈的宿命意识,只怕有失厚道。影片用拒腐、擒凶、打黑等戏码,树立的是一个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的好男人形象。
与宁瀛最引以为傲的生活流书写不同的是,她的镜头不再不远不近地注视着太阳底下且忙且盲的芸芸众生,而是通过颇具压迫感的大特写(好几处的人物特写甚至带有一种古怪的狰狞感)和力图让时间停驻的慢镜头,不仅仅展现郝万忠的疲惫,也表现他周围这一群人的焦躁和不安。在好几处镜头运用上,都能见出这位女导演难得的理性思维。比如郝万忠拒腐的一段,他不停地打电话,而镜头则是通过风扇的缝隙捕捉着人物的形态,仿佛是一个无形的网在紧紧地跟随着他。不同时空的链接,既打破了叙事结构,又能更简洁地进入叙事的内层,显示出宁瀛卓然不凡的掌镜功底。片中有着大量的非常规镜头,郝万忠倒在操场上的一幕,不是我们常见的俯拍,而是把摄影机放在与地面平行的一方,仿佛有一道神秘的目光要带走这个中年男人的生命。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郝万忠独自一人,又重新踏入惨案现场的场景处理。整个段落在强光下,却一样透露出阴森、可怖。郝万忠怀着深深的自责,坐在了闲置已久的沙发上,灰尘略显夸张地扬起,仿佛惊动了什么。此时,门开了一道缝,这里已经在暗示,郝万忠将带着这份沉重的心结告别他眷恋不已的人世。
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片中所谓的讲述者——一位资深的记者,他在听到对郝万忠各式各样的赞誉之后,自己却始终没有对郝万忠的言行做出评价。这位记者指涉的就是我们这些观众,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宁瀛在这样一部执行起来险阻重重的影片里,仍有着太多耐人寻味的留白,这些留白既无损于英雄形象的树立,又保持着一个电影工作者独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