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新闻资讯 >> 正文
随着日本国门的打开,迪士尼的动画片源源不断地涌了进来。由于美国动画产业相对成熟,规模化生产又导致成本低廉,各种动画产品在价格上完胜日本。电影院老板在进货时自然首选物美价廉的,结果导致日本的本土动画在电影院再无立锥之地。
偏巧此时,连锁性的灾难出现了。日本在完善法制的社会进程中,对文化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诸如“所有诱拐犯罪的作品都要禁止”(大致相当于咱们现在所说的“涉暴涉黄”吧),哪怕是系列剧中的某集出现碰线行为也会当即停播全剧。所有这些措施的极致就是1939年颁布的《映画法》,不仅针对动画、而且针对一切映画(电影)都制定出了严格的规则——拍摄之前需提交电影脚本;针对不同年龄观众的分级制度;对外国电影的播映予以一定限制……所有这些,对于日本电影业尤其是动画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的。日本政府在限制娱乐动画的同时,对于教育动画却垂青有加。所谓“教育动画”的概念,要么是教人弃恶从善,要么是普及有关科学知识——有些动画片甚至直接与学校教材紧密挂钩,甚至都可以被称为“教辅动画”了。有关方面之所以对教育动画青睐有加,关键还是看中了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比如说拍摄一部有关植物生长的影片,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比较困难的,但利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则相对容易得多。教育人士自然不肯放过这样一个机会,所以还是有一批相对不错的动画作品应运而生,茁壮成长。
探讨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不可能不谈到笼罩其上的军国主义阴影。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与美国正式成为敌对国。日本政府做事比较极端,马上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取消了英语考试——因为这是敌国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动画在日本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日本军方却对动画这样一种易于被人接受的宣传方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日本海军专门出资拍摄了动画影片《海之神兵桃太郎》,借用日本传统故事人物“桃太郎”为主人公,而故事内容却充斥了军国主义色彩,对侵略战争大肆宣扬。由于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这部影片长达74分钟,这在当时的日本动画界是十分罕见的。但影片问世后却反响平平,因为影院中的观众寥寥无几,当时正值东京大空袭——先保命要紧啊。
但还是那句话,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这样一部思想不健康的动画影片,却打动了一名少年。影片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让他十分陶醉,并深刻地影响了他此后的人生道路——从而也影响了日本动画的未来发展。
这位少年正是手冢治虫——举世闻名的著名动画形象“阿童木”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