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青果巷》的回声(张育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10:02 来源:光明日报 张育华

  近日在央视8套热播的电视剧《青果巷》在“文物保护”“忘年恋”的冷门题材之下,潜藏着幽深、尖锐、恒久的故事灵魂,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勇气和美学灵气,值得深究。该剧如一首时代的文化奏鸣曲,行云流水般表现出了两大文化模式、两种对抗主题的惊心动魄——消费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对峙,竞争文化和传统情怀的战争,纯正人性和异化人格的较量。

  在消费文化流行的时代语境下,《青果巷》以看似柔弱的小巷风情,却如高山大川一般与消费主义、竞争文化进行正面坚决的抗争,让人看到了传统力量与美好人性的胜利。借用学理的说法,《青果巷》不是一部陈述生存困境的实然之作,而是一部用二胡、琵琶奏出恢宏价值陈述的应然大作。故事表层是对小巷的物质文化保护,深层则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精神捍卫。在我们被消费主义雾霾弄得灰头土脸的当下,《青果巷》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的勇气,赋予生活更多的阳光和信心,让人们相信“天下滔滔,仁者无敌”的真诚,令人心生敬意。

  剧中,以工具理性全副武装的强势女人文迪,最终以失败与忏悔结局;血管里不可能流淌着道德血液的商人谢伯昭,终于在紧张焦虑、心理孤独中领悟了操控他人、累积财富、追逐成功欲望的虚妄。在深刻描画个人主义阴暗面的同时,《青果巷》可贵地重申了爱、自律、仁义、承诺、容忍、谦恭等滋养生命的品质。在《青果巷》里,“抗争”意义的声部呈现非常有力,人物之间的冲突与个体的内心战争妥帖地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了难得的叙事自觉。青果和王庚的爱情世界,干净透明得几乎一尘不染,反衬了蔓延于世的以性取代爱、以欲望替代情感的时代问题。而青果的那把红油纸伞,则是个具有点睛味道的文化符号,散发着遮挡文化风雨的意蕴,让人感受到了从容走过多舛命运的定力。这样的处理虽不乏浪漫虚拟,但将其置于社会深陷伦理焦虑的当下,故事体现的美好道德力量令人神往。

  《青果巷》的风格基调好似水墨长卷,其中不动声色的“破墨法”等拍摄方法颇有爆发力。开篇,唐月乔敲诈雨中开车撞伤大宝的肇事人,此时的人物对白设计犀利之极——“别说的那么赤裸裸,那叫信息费”。谢妙莹酒吧相亲的一场戏里那个口口声声金钱“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的小男人,也传达出对这个价值杂糅时代的反讽意味。还有,大宝不慎将买盐找回的两毛钱掉进下水道,十分焦虑懊恼,王庚为了帮他捡钱弄得一身泥土。但当大宝欢天喜地地举起那脏兮兮的硬币时,观众却见到了干净圣洁的金钱,尽管它是那么微不足道。这个细节表现了对弱者的爱与接纳,充满人性光芒。一如青果的几度下跪,为母亲向唐伯赎罪的深情一跪,拜师的庄严一跪,每一跪,都表现出人性的高贵气质。

  《青果巷》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品评,比如对不断打破平衡、以充沛活力推动故事发展的激励事件的得体把握,人物对激励事件的精准反应,以及灵气四射、富有吸引力的微妙开端——青果为老板诵读图书。还有“忘年恋”的起始,二人还钱和退画的一还一退,不期而遇,恰是展现其高贵心灵的相遇。主创的智慧尤其体现在对故事前行张力的掌控上。通常我们看到的是,不管什么恋情,一旦挑明了,走到一起了,戏的张力基本上也就终结了。但《青果巷》的拍摄始终握着故事的底牌——上代人的恩怨情仇、命运纠结,以此作为故事不依不饶的推动力,成为中国电视剧讲故事的一次成功探索。而且戏剧张力的构成也精彩多变,时而多重交织,时而单向行进。这种用张力而非用情节套路讲故事,当是《青果巷》出手不凡的美学贡献。当然,苛刻地说,该剧的大团圆结局表达了编导的仁慈和百姓的祈愿,然而现实毕竟很骨感,当人性扭曲畸变到如文迪、如唐月乔那般地步,弃暗投明的大逆转,是否会显得有点梦幻?这一点还值得商榷。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长、教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