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评论 >> 正文

俯瞰大地 仰望苍天——刘志成散文印象(胡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09: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胡 平

  全国知名散文家中,刘志成的特殊性首先在于他的出身——也许没有其他散文家像他那样,要过饭、下过井、吃过蛆虫、修过单车、住过楼梯间、当过三轮车夫。这是一位彻底出自底层,凭勤奋写作成长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主席、《西部散文家》和《西部散文选刊》杂志执行主编的作家。写散文不是写小说,不能玩虚构,作者的亲身经历如何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刘志成的散文多描述亲历亲闻,其不同寻常的人生经验强烈吸引了读者,受到欢迎是很自然的。他有几个名篇,每个人都可以读一读,读了绝不至后悔。

  《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是他的一个典型系列,在作品中描述的那段岁月里,刘志成靠脚力为生,风里雨里奔走街头,饱尝一个三轮车夫遇到的辛酸苦辣世态炎凉。他体验过的生活不是普通作家能“深入”进去的生活,其中裹携着真正的绝望和悲凉、茫然和希冀、梦想和奋斗。他的作品被称为“用血水写成”,是不为过的。世界上也只有后来成为作家的人,承受过的所有苦难才得到报偿,岁月才不会白白流失。

  作家是要有名篇的,刘志成有两个名篇最为出色,一个是《怀念红狐》,一个是《待葬的姑娘》,它们同样产生自下层生活的馈赠。前者写乡下的刘志成家和红狐一家发生冲突,母狐狸偷了鸡,人去报复,找到窝,端走了四只小狐狸。母狐狸一路跟着,凄凉地干嚎。过了些天,一个月光朗朗的半夜里,那只红狐带着泪痕在院里跪下号叫,瘦了很多,关在屋里的小狐也跟着叫,响成一片。母亲再也忍不住,把小狐送出门交给了母狐。作品最后有一个细节,看似不起眼,却使人难忘,那就是母狐狸叼了院子里的一只篮子把4只小狐带走,“我”想阻止它带走篮子,被母亲拦住了。这类细节毫无虚饰,交织着生活中真实的逻辑,耐人寻味也触动人心。这篇作品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教材不是偶然的,它感动过无数人,也包括学生们。后一篇里,读者被带入一处常人不可到达的旧窑,那里糜烂的草地上躺着一个病重的瘫女,她是被买来为16年前死去的光棍汉殉葬的,但养了半年还没死,遭人嫌恶。人们可以随意殴打她,她无法反抗,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作者特别写到,她仍然是有感情的,会为被人踩死的老鼠流泪,原来那些老鼠是她惟一的伴侣。作品凄凉动人,令人读后久久不能释怀。这个女孩肯定早已不在人世,人世间没有几人知道她存在过,惟有偶然路过的刘志成,把她的样子记载了下来,给予她灵魂一丝慰藉。不能说刘志成的每篇作品都好,但他是拿得出一些确实感人肺腑的作品的,点亮他作品的,多是弱小生命的或强烈或幽暗的光芒。他的有些创作使人想起高尔基的《在人间》,“人间”在他的散文里无疑扩展了视域。我们需要这样的散文家。

  刘志成能在散文创作上异军突起,又与他身上一些天然气质有关。他朴实、豪爽、善良、极富同情心和容易被感染,对周围世界充满敏感和表达的冲动,这些气质在创作中无不化为艺术的动因。刘志成和同仁们淋漓发挥了西部散文的雄风,他自己的作品则更具黄土高原信天游的悠扬调式,当然,他本人就是个诚挚热烈的歌手。他是北方的,也是民间的,散文既无“小女人”的矫揉,也无“大文化”的迂阔,而是“俯瞰大地,仰望苍天”,唱给世间万物和自己的心灵。他注意词汇的动感、用语的色彩,追求句式的变化,但远离文人气味;他重视纪实,不多作生发,更无意铺排,有时可以把上等题材写得很简约,简约到让人抱憾的程度,但由于如此,他获得了更多的敬意。

  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好处是人的个性得到极大解放,人的才华得到更多凸显。刘志成产生于这个时代,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