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耕耘也美 收获也丰(苏小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1日10:12 来源:人民日报 苏小卫

  2012年的年初,听说焦波带着几个年轻人去他老家的一个村子里拍纪录片,准备在那里拍一年。没人不认为这是一个好创意:有气势,有规模,有悬念,有新意。没人不想成为其中一员,从容地、近距离地体验、观察、思考、表达。用一个完整的时间周期,对一个固定的群体进行自由的记录,在我的想象中,这本身就是一件有魅力的工作。

  一年飞一般地过去了。直到看见拍摄归来的焦波,我才猛地意识到,这件工作远不是我所想象的轻松和浪漫,这一年对他们比对我们要漫长得多。虽然焦波并没有任何抱怨,他是一个能吃苦的人,熟悉他作品的人都知道。

  在看到作品之前,我先看到了焦波的焦虑,他说太多的素材,太多感人的故事,太多精彩的瞬间,太多想说的话,怎么才能变成一部电影呢?一年365天(准确地说他们呆了373天),一个村子老少500多口人,3台机器,每天拍,不停地拍,素材堆成了山(焦波说有1000个小时)。素材越多,山就越高,要想爬上去,得修一条路。在梳理和剪辑的过程中,焦波请教了纪录片界很多前辈和专家,一次一次送粗剪,听意见,然后再修改,再听意见。不偷懒,不省略,不抄近路,所有路都是自己跑。一转眼,2013年又过去了大半年。

  终于在屏幕上看到了他们做的片子,它大大超出了我的期待,没有想到这么饱满,有生动的人物,有曲折的故事,有复杂的思想,有深沉的情感。人物众多,线索交织,节奏紧凑,叙事清晰,引人入胜。没想到这么真实,真笑容,真眼泪,真争吵,真表白。创作者就像一群好运气的寻宝者,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来什么,生活的宝藏俯拾即是,充满情趣,活色生香。女儿要出嫁了,杜深忠往她包里放两万块钱,说别嫌少,女儿说,你养我这么大,还得搭上钱。磊磊在外面上学,每次回家都和父亲吵架,说真不想再回这个破家,过年的时候,他唱了一首歌,父亲哭了。我也哭了。

  《乡村里的中国》试映广受好评,在几个影展中都拿到了大奖,并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越来越多的人谈论它,都为自己和它的巧遇感到惊喜和兴奋。他们说,这是中国纪录片2013年一个独特的收获,真实的情感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勾起了人们的乡愁。他们说,这部作品写出了农民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和城里人一样丰富而敏感,一样充满梦想。他们说,这部影片记录了中国农村的现状,表达了农民的期待和诉求,既沉重又真实。这些感受也是我的感受,相信也是越来越多观众的共识。

  直到现在我还常常会想起影片中的那些人和群山之中的村子,我很想知道,这部纪录片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一个开始吗?他们的生活和想法会不会发生改变?村支书张自恩的旅游开发计划会不会很快实现?是一次体验吗?他们不再只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喇叭的听众了,从此以后,影视的神秘感就消失了吧?杜深忠也不会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了吧?是一种安慰吗?那么多陌生人理解了他们的内心,懂得了他们的悲欢,记住了他们的笑容,磊磊和他的父亲能感受到观众的感动和牵挂吗?也许都是,希望都是。

  《乡村里的中国》即将公映,我希望焦波收获更多的赞美,找到更多的知音。这部作品和他完成这部作品的方式,对我们经常急于求成、有些耽于享乐的影视界是一个特别好的提醒,也是为人民而创作的一次成功的实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