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科技就像一直陪着我们的‘哆啦A梦’,神奇又实在。”银川二中高一年级李羽梵在参加首届科技周活动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作为银川二中建校60周年的献礼活动之一,科技周通过前沿科学讲座、学生科技作品制作、化学微实验演示和科幻剧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尝试将课程中无法深挖的科学知识,进行集中探讨,让学生动起来。
“机器人部”成校园偶像团
在3月12日下午的“学生科技作品展示”环节,最受关注的应该是“机器人部”的两组机器人。虽然由于场地问题,机器人实体没能到现场助阵,但光是演示视频就已经引来了不少粉丝。
“今年已经是‘机器人部’成立的第四个年头了,有两件相对成熟的机器人作品,一是‘黄金一小时救援机器人’,它们会紧抓医疗急救的黄金一小时,对突发性心脏病人进行抢救,在未来的人口老龄化和大社区趋势下很有意义。另一个是‘软笔书法教学机器人’,它可以模仿书法家的用笔,手把手教人写毛笔字。”高二年级的安子晖说到机器人滔滔不绝。
科幻剧培养出一批科幻迷
以前,一提到科技周,学生就会想到科技小发明。但今年,银川二中的学生却独辟蹊径,搞起了更加生动直观的“舞台科幻剧”。3月14日下午,学校体育馆内真是嗨翻了!由高一(14)班创作编排的科幻剧《如果有一天》引来掌声不断。
剧情主要讲述了读高中的电子产品迷Tom,因为只顾着玩儿手机而疏远了父母,变得不爱交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外星人带离地球,从此开启了他奇妙的旅程。“其中涉及到火星探测器、玉兔车和时空穿越的内容,并且添加了热播剧的搞笑台词,大家能够在笑声中学到科技知识。”编剧之一的曹越介绍。
另一位创作者任洁说:“对于很多太空前沿科技,我以前并不十分了解,但这次创作时,我们20多人的团队每人都翻阅了不少资料,现在应该都算得上是小行家了。希望科幻剧演完之后,同学们更加重视亲情和亲子交流。”
负责组织协调的柴兴国老师说,如今高考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定理、实验成果得来不易,对于科学,我们要有最起码的尊重。
本报记者 赵月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