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女王”驾到——记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上海越剧院一团团长方亚芬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9日09:58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悦
方亚芬近影方亚芬近影

  “ ‘坚守’是悲壮的,但是如果连这两个字都放弃,那只有悲哀了” 。在国家大剧院的休憩区,方亚芬用小勺搅拌着杯中的咖啡,说出这样一句话,声音很轻却显得格外掷地有声。那晚,上海越剧院的青春版《家》作为刚刚结束的国家大剧院越剧艺术周中唯一一部男女合演戏登台演出,但是此次带队进京演出的上海越剧院一团团长方亚芬却眉头一紧,“我问了下,这次来国家大剧院演出,出票并不理想。我们的戏通常都是由市场来考量的,尤其在上海的演出都是演出前几天票都售罄的,这次票卖得不好,总归有些沮丧吧。 ”上海越剧院此次带来的青春版《家》作为越剧艺术周中唯一一部男女合演的民国题材戏,包围在几部繁花似锦的女子越剧经典剧目之中,确实显得有些“另类” ,甚至是陌生。不熟悉的唱段、不熟悉的演员……但是如果你步入剧场,看了这出戏,却会有不少“惊艳”之感。继《家》之后,由方亚芬领衔的上越一团全新制作的大戏《铜雀台》日前在沪首演,又在沪上刮起一场男女合演越剧的“小旋风” 。

  撑起一个“家”

  男女合演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来上海时和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提起的,目的是改变越剧单纯女演员的阴柔局面,扩展越剧表现题材。60年来,上海越剧培养了刘觉、史济华、张国华和赵志刚、许杰、张承好等两代男演员。“女子越剧”和“男女合演”两花齐放,形成了上海越剧的繁荣局面。上海越剧院分一团和红楼团,一团的特色便是男女同台。它的男女同台并不是指在舞台上安插几个男演员做龙套的角色。而是男主角的启用上,用上真正的男性,其他的角色,也大多是男人演男人,女人演女人。

  第一代越剧男演员曾有过一上台就被观众轰下台去的经历,因为观众对越剧男小生的不习惯,到了第二代越剧男演员赵志刚这里,男女合演终于算迎来了一个小辉煌。2011年曾任上海越剧院一团团长的赵志刚离开剧院,去了杭州,剧团曾陷入了一个困难时期,一团青年演员多,缺乏一个带头人,领导把眼光投向方亚芬,希望她勇挑重担,方亚芬思前想后,咬牙撑起了这个家。

  2011年6月起,方亚芬担任上海越剧院一团团长。剧团是事业单位,国家全额拨款,一年的演出指标为90场。“全额并非全员,实际上,剧团还是与经济效益挂钩的。 ”方亚芬说,“当了团长后,怎么协调矛盾、怎么为职工争取利益,都要格外上心,要担纲演出抓创作,还要管好一个团队,对我来说真是很大的考验。 ”之前,方亚芬是一位名演员,担任团长后,她除了到外地演出,只要人在上海,天天到单位报到。

  经常有青年演员管方亚芬叫“女王” ,方亚芬便发嗲说道,“我不要当‘女王’ ,‘女王’好累不说还好老,我愿意当无忧无虑、人见人爱的‘公主’ 。 ”说到《家》的复排,方亚芬表示,“之所以选择推出青春版《家》是因为现在缺少好的剧本,无法为青年演员度身定制原创的男女合演剧目,而《家》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男女合演剧目,可以让青年演员有一个较好的展示平台。 ”虽然越剧《家》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充满倾轧争斗的、没落崩溃的封建大家庭中几对青年的爱情悲剧,而在台下青年演员们认真刻苦、互帮互学,经常互相把场打气、提出修改意见,俨然是个和睦的大家庭。剧组还特意定制了写有大大一个“家”字的汗衫作为工作服,在剧场排练时,方亚芬以及复排导演胡勖等都穿着工作服“招摇过市” ,颇引人注目。方亚芬说,“我们团的氛围非常好,有凝聚力,充满青春气息。小年轻们对事业很热爱,遇到困难也百折不挠,他们真是爱舞台上的那个《家》 ,也爱工作中团里这个‘家’ 。 ”

  再上“铜雀台”

  上海越剧院如今的位置——复兴西路,与方亚芬的恩师、越剧袁派创始人袁雪芬的故居相距不远。袁雪芬与方亚芬的师徒情分,整整持续了近30年,直到2011年袁雪芬去世。1983年,方亚芬随镇海越剧团到上海演出,时任上海越剧院的院长袁雪芬对这个颇有灵气、扮相甜美的女孩十分欣赏, 1984年方亚芬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攻花旦。这名年轻的越剧苗子飞速成长。1987年,方亚芬进入上海越剧院,名气在越剧界渐渐打响。袁派是越剧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袁雪芬对徒弟的严格也是很出名的。方亚芬回忆,老师在世时,基本不对自己的演出说赞美之词,而是以“斧正”为主。袁雪芬一直对爱徒强调:认真唱戏,清白做人。方亚芬也一直秉承“唱戏等于做人”的观念,在舞台上演得用心,舞台下活得坦荡。

  在同行看来方亚芬是个各方面素质都很全面的演员,无论是扮相、唱腔、身段、表演都很出色。戏剧界前辈评价方亚芬:音色甜润明亮,唱腔质朴自然。善于吸收融汇,不仅具有袁派唱腔的魅力,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方亚芬1993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白玉兰”戏剧主角奖、2007年则最终摘得了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

  刚刚在沪上演的《铜雀台》22年前曾经演出过,原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胡导曾撰文赞赏该剧“为越剧审美作了一种开拓” 。1996年,上海越剧院对该剧重新加工,改名《曹植与甄洛》,由女子越剧改为男女合演。此番是第三度重排,算是上海越剧院为男女合演团度身打造了一台“新戏” ,这也是纪念越剧男女合演60周年的一部作品。 《铜雀台》改编自言秋士编剧的《曹植与甄洛》 ,但编剧李莉、黄嬿只保留了剧本的五分之一,对剧本进行重新编排和开掘,一改以往甄洛的花瓶形象,以全新的女性视角,重塑并深入刻画了这位传奇女性角色。

  方亚芬说自己饰演“甄洛”是甘当“大绿叶” ,为的就是给青年演员们助阵。 《铜雀台》中的男一号曹植由陆派小生徐标新饰演。在上一版《曹植与甄洛》中扮演曹植的是赵志刚,依照以往剧团的“惯例” ,新一版的曹植会选择赵志刚的学生齐春雷扮演,但剧组在权衡了两位年轻男小生的特点之后决定由徐标新扮演曹植,而由齐春雷扮演戏份相对较少的曹丕。说到这一点,方亚芬大赞自己的团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团队,她说这一安排并没有让两位演员生了“心病” ,反而在排练中十分和谐。值得一提的是,方亚芬特别强调要把徐标新的名字放在自己的前面,因为在她看来曹植才是剧中的主角。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