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在中国实现了将近1.9万块银幕的保有量之后,优质电影已成为稀缺资源
中国电影需要制片门槛吗?
◎行业的事情应该由行业协会管理,使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行业工会的作用。
◎作为政府来讲,是如何以培训、交流、座谈、论坛的方式,提升制片能力水平的问题,不是规范制片的问题。
中国电影产业从2002年的9亿票房到2013年的219亿票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在每年进入影院的几百部电影中,真正以电影本身创造市场价值的、留得住的作品能有多少?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张丕民认为正因为中国电影的改革目标非常明确,改革思路非常清晰,改革措施非常得力,才有了电影从2002年到2013年的跨越式发展,这说明中国电影还需要进一步改革,释放红利。对于电影制片无门槛的创作环境,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尹力表示担忧,“现在我们的影院多了、银幕多了,这就像餐厅一样,你把餐厅建好了,装修很好,桌布、餐具都很高档,于是吃什么变得很重要。在中国实现了将近1 . 9万块银幕的保有量之后,优质电影已成为稀缺资源。 ”
尹力:行业的事应该行业协会管
“在电影产业的两个终端,即院线、制作中, 《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或许能看做对前者的规范,比如说有多少钱可以建立影院等等,但是在整个电影的制作和创作上的规范现在还是缺失的。 ”尹力说,“在产业得到快速增长的同时,相应的行业管理、政策法规也应当跟上才对,这其中应当包括入门的门槛、行业的自律、维权等。否则很多问题也会凸显,比如目前影视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产品粗制滥造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尹力在全国政协会议小组讨论时多次提及电影审查制度的原因,他很期盼能出台更高的制度,比如电影分级制。尹力说:“分级制这些年一直被误读,以为一谈到分级,就意味着要拍三级片了,其实这是一个谬论。分级是让更多的不同年龄层的人,看不同的电影。目前上院线的各种电影,或多或少会夹杂些暴力、情色场景,这导致教育界一谈电影就说青少年受此影响。电影不分级,势必意味着审查的门槛要更加严,是一刀切。这样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上也会逊色一些。 ”
尹力表示,今天我们站在中国电影庞大的产业面前完全有理由对今后的五年和十年进行展望、战略规划、高端设计。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制片、创作形成什么样的门槛的问题。尹力提出:“行业的事情应该由行业协会管理,使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行业工会的作用。这是产业使然,也是中国电影发展到重要节点的使然。 ”
张丕民:用好市场这只手
张丕民表示,目前每年六七百部的电影产量,类型题材丰富,这说明是改革开放带来了动力。“如今在工商局一块钱就可以注册公司,电影的生产市场很活跃,那我们为什么要设准入门槛,如何去规范它? ”张丕民的观点是,“最大的规范就是市场这只手。 ”
张丕民说,“其实市场已经在发挥着很强的作用,只要片子的思想没有问题,你就可以进到市场去,如果市场不接纳,就是死路一条。如果设立门槛,要是一些有志青年凑点钱想拍一部片子,就要把他们放在门槛之外吗?我们有电影审查制度,不会随随便便放一部片子进市场的,所以对于制片来说,其实不在于规范不规范,而是对于制片单位,我们怎么样提高它的管理水平。作为政府来讲,是如何以培训、交流、座谈、论坛的方式,提升制片的能力水平的问题,不是规范制片门槛的问题。 ”张丕民希望经过制片人之间的交流、学习、碰撞,甚至是市场上一些经验的汇集,让他们慢慢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有很多公司会死掉,但是遵守市场秩序、按照产业发展思路走下来的公司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
目前行业内出现了不少跟风现象。张丕民说:“所谓的跟风或者系列作品这种产业化也不是不成立。研究一下《哈利波特》系列,从‘哈一’到‘哈七’ ,就可以发现,也是系列电影,但它每一个环节,讲述的过程,包括它的呈现手法都在创新,所以创新的问题,要引起创作者的高度重视。只有在题材、故事、形象,包括技术等等方面创新,电影才更有吸引力,电影产业才能做得更大。回到最核心的问题上,电影既然是一个文化产品,它当然要有责任意识,要弘扬核心价值观。同时电影创作要尊重观众,尊重他们的选择,我们不能把观众当做一个可以随时来摆弄的对象,要在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保持艺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