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立传(李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4日09:4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 星

  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立传

  ——读贾松禅长篇历史小说《大汉将军李广》    

  贾松禅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汉将军李广》在汉初中原与匈奴长达数十年战争的广阔历史背景上,再现了一个忠诚爱国、品德高洁、英雄无畏、、受人爱戴的飞将军李广。书中的李广形象使人眼前一亮,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教化意义。

  小说在以基本史实为骨干的同时,虚构了一些重要情节:一是写了李家与霸陵尉张家的恩怨,设置了其父李尚被张家陷害入狱几乎丧命的情节,不仅写明 了李广的家世背景,也使从军以前的李广的人生经历更为清晰,性格更为丰满;二是虚构了李广与若兰公主长达一生的爱情,这条贯穿全书的情感线索,赋予能武善 战的李广以正史中未及的情感内涵;第三,小说中李广买棺亲葬冻死街头的仇人邓通这一情节,使李广的人格境界跃然提升,感人至深。

  其次,小说自始自终贯穿着李广与从弟李蔡性格命运的比较。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同时参军,并同时任皇帝侍卫,在同一或不同的战场上立功。为人乖巧 圆滑的李蔡步步高升,而李广却因刚正不阿、直言敢行屡受挫折。在李蔡广置田产住宅时,李广却以皇帝近臣武卫的显要地位拒绝一切不义之财,乃至家无余资,仍 住在成纪的乡下。当李蔡说服他接受那些占贪官财富“九牛一毛”的贿赂,并授以“四不受”之要诀时,他却断然拒绝。究之于史实,这也是符合李广、李蔡两兄弟 的历史和性格真实的。

  其三,围绕李广起伏跌宕、英勇悲壮的一生,小说描写了西汉初年从吴楚七国之乱,到与北方匈奴打打和和、和和打打,直到汉武帝重用卫青、霍去病, 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带来有汉以来长期少有的边境和平。小说涉及汉文帝、景帝、武帝到灌婴、灌夫、周亚夫、晁错、枚乘、袁盎、程不识、卫青、 霍去病、张骞、韩王信、邓通、吴王刘濞等著名的历史人物形象,呈现了所谓“大汉雄风”。李广虽然阴差阳错始终未得“封侯”,但与他同时的三代皇帝却都对他 的才能和品质十分赞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做到了识才善用。他的自杀,是生性骄傲的他对自己军人尊严的维护,也是对部属的保护。轰轰烈烈的生是许多伟大人 物都能做到的,但庄严而自尊地“死”却不是所有伟大人物都有勇气选择的。李广是有勇气的,这为他带来了当时与后世的无限敬仰,正如司马迁所云:“及死之 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并留下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千古名言。

  与对汉王朝军事、政治历史的广阔展示相一致,小说对匈奴王庭历史、风俗、文化的表现也是相关历史小说中所罕见的。它不仅写了从老上单于粥稽到军 臣单于代递的斗争,还写了伊稚斜单于与於单叔侄争位的阴谋和血腥,表现了汉匈两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血肉关系。特别是对游牧民族的性格、草原风光、萨满 巫术等边地文化,也做了生动而具体的描绘,这些都得益于作者在西北边地多年的军旅生涯,以及对蒙古、藏、回、裕固、东乡等民族信仰风俗的熟悉和了解。

  同代大臣对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的评价或许是恰当的。他喜欢冒险,这冒险也常常成功,但却与战争大局未必有益。在撇清卫青对李广之死 的责任时,作者贾松禅是客观而清醒的,但他究竟没有走出司马迁的情感和视阈,没有赋予小说以新的思想光亮。其实,司马迁并没有为了私谊心怨而背弃事实,篡 改历史,他肯定的只是在裙带之风甚行的封建官僚体制下,作为平民子弟,李广的努力和贡献,他清白无瑕的人格,他在官僚体制和权贵阴影下的悲剧命运。《大汉 将军李广》在回答“李广难封”的总题目下,实际上已触摸到司马迁的愤怒,只是对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尚缺乏进一步的展示和描绘。

  早在1934年,鲁迅在批评当时弥漫于社会的“自欺力”的同时,曾肯定地指出: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虽然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李广就是为鲁迅称之为“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 在当前中国的现实背景下,以文学的手段,重塑李广的形象,张扬李广的品德风范,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