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寓言 >> 新闻 >> 正文

庄子与寓言(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1日16:55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

  田 遨

  苦乐观 生死观

  “夫大塊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宗师》篇)这就是庄子的苦乐观与生死观。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齑送,吾葬具岂不备耶?”(《列御寇》篇)这就是庄子对死带有满足感的观点。

  “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刻意》篇)也是把死看作休息状态。

  “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缮性》篇)他在这里认为,富贵是倘来之物,不应为富贵而开心骄傲,也不应为贫贱像俗人那样关心。这才真做到通脱。

  生活中是有欢乐与苦恼的,欢乐不猖狂,苦恼不消极。这是他的苦乐观。不羡慕庙堂之上的神龟。“宁生而曳尾涂中”(《秋水》篇),就是宁作拖着尾巴行动于泥中的龟,倒比较快活。这又是他的苦乐观。

  庄子妻死,他鼓盆而歌。髑髅以死为乐,庄子枕髑髅而卧,梦到髑髅对他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篇)两个事例,都反映了他的生死观与苦乐观。

  “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山木》篇),也间接折射了他的观点。

  另外的超前预见

  庄子《天下》篇云:“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个预见是超前的。现代科学证明,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质子、电子、中子组成的。细中有更细,小中有更小,真是“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了。

  还有“象罔”说,见《天地》篇,旧注:“似有象而实无。”似指暗物质。现科学证明,电子、中子中,还有反电子、反中子,统称反物质或暗物质,现代又发现“上帝的粒子”之说,则“象罔”之说,也算来自想像的预见吧。

  还有“无用之物有大用”的见解,也极具预见性。当时文学体裁并不完善,艺术类别,仅具雏形,把这些“无用之物为有用”(《外物》篇)。预见到它的发展前途是大智慧。

  视无用为有用,有三种情况:

  一、不材之物可能全生,如“不中绳墨”之大树,“匠人不顾”(《逍遥游》篇)。

  二、有用无用因使用不同而异,“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则所用之异也。”(《齐物论》篇)“龟手”指手皲裂,“洴澼洸”指漂絮。

  三、随着历史发展而显示其有用。如上述之文学艺术。

  莫言在诺贝尔发奖仪式上说:文学比科学是没有用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话正与庄子的话遥相呼应。无用变有用,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优秀作品对人的促进、激励、启发、唤醒,传达崇高、温暖、乐观的价值观,给人以爱与美的感染,看来无用。但无用之用大矣哉!

  梦与蝴蝶梦

  庄子说梦之处颇多。“齐物论”有一段说梦的话,结论借孔子之言说“丘也与汝皆梦也,予语汝梦亦梦也”。还有“其生若浮”一语,这就是后世“浮生如梦”一语的来源。

  庄子梦见身化为蝶。

  安徒生写童话,也写了蝴蝶的童话:一个蝴蝶打算向花求爱,看到一株很美,但看到她旁边同样的花衰败了,据说那是这花的姐姐,即将来她也可能像姐姐那样衰败,不行,不能爱。又看到一株花,不香,不行。又看到一株花,香而不美,也不行。找来找去,找不到可以成家的伴侣。最后被人用一根针扎到墙上,蝴蝶想,我总算有个家了。

  庄子不会这样寻找爱,更不会这样找个家。他要独来独往。他梦见自己化为蝴蝶,翩翩飞舞。这说明他羡慕蝴蝶,蝴蝶也梦中化为庄周,说明蝴蝶也羡慕庄周,羡慕他会感觉、会想象。所谓“物化”,就是人与物相互变化,相互变易身份环境,像“王子与贫儿”相互变易那样。

  庄子的蝴蝶梦,还可引申出多层意义:

  一、庄子会自问:我是谁?

  二、人与蝶大小不同,宾主异境。

  三、还可以大小易位,喧宾夺主。

  四、“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篇)从异处看,人与蝶如楚国、越国相距甚远;从同处看,又有共生关系。

  五、还寓有现实与梦的关系。

  现实需要梦想。追梦需要助力。圆梦需要环境。梦是生活的折射,梦敲响了心灵活动的门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