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寻物、寻情,寻找小人物的生存价值——观电影《李可乐寻人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0日10:53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艺典
电影《李可乐寻人记》剧照 电影《李可乐寻人记》剧照

  电影《李可乐寻人记》以草根人物李可乐的视角,展现出小人物屡受挫折、不甘平凡的生存遭遇。主角李可乐是张扬与隐忍的复合体,他渴望一夜暴富,却是内心温厚的老实人。他总被空姐女友、岳父、合伙兄弟怂恿,想成为“高大上”人士,却开着奔奔车,带着宠物狗,乐天地活出洒脱姿态。本片拥有清晰的叙事脉络,夸张的表演、川味的台词、节奏强的配乐,让人印象深刻,它诉诸一个主题——寻找小人物的生存价值。

  寻找小人物的生存价值,怀旧是重要戏码。生存在当下,在流行元素充斥的年代,怀旧是慰藉心灵的彩蛋。无论你身处何处,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与物件都将会成为生命延续的原动力。这对于流浪在泰国、意外成为富翁的老者更是如此。巨额的财富,必须找到血脉相连的孙辈继承者。重金寻找亲孙,成为释怀心结的依托。富翁老者并没有沉湎于怀念之悲中,重金寻人的举动不过是小人物内心的一次宣泄,寻找的过程就是一次怀旧的践行。李可乐为老者提供充满戏谑的寻人方案,不靠谱、不专业、无内涵,却赢得了老人的信任。尽管女警满脸怀疑,对李可乐冷嘲热讽,却不妨碍小人物诚心欢乐。李可乐为了遵循痴呆老人的记忆线索,不惜当了一回戏中戏的导演。穿越、煽情、消弭真实,痴呆老人仍然停留在自己留念的时空中,过着战争紧迫从容的士兵生活。治愈疾病最好的良方,来自于肉体与灵魂的综合疗伤。怀旧的过程即是主角,其余沦为专业龙套。

  寻找小人物的生存价值,直面真实是途径。因为害怕,懦弱的人选择逃避;因为困惑,迷茫的人易于盲目;因为痛苦,悲伤的人逐渐麻木。而直面内心的需求,撕下携带的面具,面对现实真相是寻找价值的重要途径。女警对可乐的感情起初是鄙夷与排斥,但两个对立端之间的火花比同面触电来得精彩。苦难是感情生成的伴侣。从“装孙子”计谋中,可乐获得了500万元支票,成为有钱人。金钱让他快乐,有可能实现捐赠乡村学校的草根梦想。但骗局被揭穿,他又被打回原形。从捷径收获的快乐往往流失最快,他落魄街头,女警成了他的拯救者。爱情,往往是瞬间的火花。尽管女警对可乐的监护类似软禁,可乐对女警却有充满朦胧质朴的爱意。在摔落山洞的场景中,黑暗的空间,卸下了沉睡的心房,撕毁社会身份所赋予的面容修饰,表述真实的情感依靠。让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一次冒险的旅行,真相的力量是寻找草根人物生存价值助推者。小人物之间的爱情是温吞、高潮而又平淡。

  寻找小人物的生存价值,影片喜剧收尾值得考量。大圆满的结局固然为观众带来喜悦的观影体验,然而,不合乎叙事逻辑的喜剧收尾则显得剧作力道不佳。在影片前半部分,“可乐们”是悲喜交加的错位人生,从贫穷到富有,再到窘迫。他们崇尚做好人,却被迫成为阴谋的帮凶。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可乐误认为女警死亡,真情流露,从最初的隐瞒感情,到最后的歇斯底里哭喊,成功赢得了真爱。他的祖传小提琴让他成为富豪接班人,潇洒自在地漂泊在泰国竹船上,并顺利地与心上人在一起。老者找到亲人可乐,完成了产业交接。爱情、亲情、事业的多丰收扭转了不确定、不自信、不反思的前半段人物状态。大幅度的跳跃转变,观众从痛苦中还未走出,就上升至幸福的顶点。仓促的喜剧收尾未免太突兀,缺少了过渡的桥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