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大作品不是自来水,一拧就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熊召政谈小说创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0日10:52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金涛

  ◎社会上可以有快餐文化,但最后支撑社会发展下去的,必须是经典,经典作品才能构成文化传承。因此,作家可能写不出经典来,但必须有写经典的理想和目标。完全虚构的历史很好写,因为它不用去做任何考证。

  记者: 2005年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您很久以来都没有推出新的长篇小说。为什么?

  熊召政:我觉得作家要善于坐冷板凳,这个时代太热,如果作家也一天到晚跟着社会浮躁,不能深入斗室把学问做起来,就很难写出大作品。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总没有看到你其他的长篇作品?我就回答,大作品不是像自来水一样,一拧水龙头就能出来的。这些年我在准备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大金王朝》 ,写的是灭了北宋的那个大金,主题是要探寻北宋为什么会灭亡。国家那么富庶,却国力不张,没有人愿意打仗。已经写了10万字,今年可能会拿出第一卷。

  记者: 《大金王朝》用了将近10年来准备,能不能具体谈谈创作情况?

  熊召政:为了写这部书,我九次深入东北,自己开车走遍了河南、河北、山西的古战场。在山西风陵渡当年宋金大战之地,冬天,零下十七度,寒风呜呜地吼,我就站在风陵渡大桥上,测算金兵到底是怎么过河的。当年宋金大战是在除夕,为什么宋兵八十万人守河,却让六万金兵撕破了铁幕?我的准备分为几个阶段,先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然后到实地查看,回过头来再深研历史的某一个分支。这种研究的工作,没有五六年是拿不下来的。

  记者:准备工作需要下大功夫,以文学的方式展现历史难度也不小。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您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熊召政:研究历史资料以后,最后要归结到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 《大金王朝》中,我写了五个皇帝,金国两个,辽国一个,宋国两个;写了几十位主要人物,宰相、大臣、元帅;写了辽国、金国、宋国三个地方当时的风俗;还写了当时整个社会的众生相。创作难度非常大,超过了《张居正》 。占有大量有关资料,那是历史,还谈不上文学,在其中找出最适合文学表现的内容,为这个转化还得花去两年时间,要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才能动笔。比如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记载可能就是简单的一笔,作家却必须用自己的想象去填空。风陵渡大战,史书上只是说,雪天,金兵突破风陵渡,宋军不堪一击。历史记载短短二十个字,作家却要将它还原成一场栩栩如生的大战,两边指挥官的心理,两边队伍的状况,华山、中条山和鹳雀楼所处的这段黄河的情况,作家要把所有的细节都搞熟了以后,才能重新塑造这场大战。这个大战怎么打,别人不知道,历史没有记载太多细节,但读者希望知道战争是怎么打的,作家就要发挥想象力,研究双方主帅的性格特征、两个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这些细节全是真实的。细节的真实决定了小说的生命。

  记者:近期还有其他什么创作?

  熊召政:今年二月份,我刚刚写完话剧《司马迁》 ,已经交给了北京人艺。我觉得我的长处还是在历史文学,因为我喜欢历史,除了作家身份之外,还有一个学者的身份。

  记者:创作话剧《司马迁》是出于什么考虑?

  熊召政:多年前,北京人艺的冯远征在跟我合作的《张居正》里演过冯宝。我对司马迁一直很关注和敬仰,当时我对冯远征说,你的气质像我研究中、想象中的司马迁。冯远征说,我就是司马迁的后人,我是韩城人。原来司马迁就是韩城人,司马这个姓氏后来改成了两个姓,一个是司姓,一个是马前边加两点变成冯姓。冯远征说,你如果能写,我就一定要演司马迁。我说那行,什么时候咱们合作一把。去年开两会时,韩城市政府和北京人艺一起来找我,问我写司马迁的条件是否成熟?我说成熟了。司马迁是最充满文化自信的人,他横空出世,成就了开创性的事业,在他之前没有人那么写历史,他的做法是完全创新的。我去年用了一年时间就把这个事情干出来了。

  记者: 《史记》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司马迁也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很期待您的这部作品。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网络上历史写作非常火,有像当年明月那样以现代的语言重写历史的,有穿越小说,近年来成为影视剧改编的热门,也有改写历史走向的,评论家认为这种改写是设置历史的新可能性以展开对当下的思考。这些作品您关注没有?怎样看?

  熊召政:有时候也看一看,但不多。我觉得社会上可以有快餐文化,但最后支撑社会发展下去的,必须是经典,经典作品才能构成文化传承。因此,作家可能写不出经典来,但必须有写经典的理想和目标。完全虚构的历史很好写,因为它不用去做任何考证。

  记者:前些天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在获奖论文中有一篇谈翻译和阅读的政治,作者提到,有美国学者坚称《红楼梦》是小说的初级阶段,在形式上是低端的;同时作者提到,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在解释何以在翻译时对包括莫言在内的诸多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进行删改、拆卸和组装时,给出的答复竟然是“不能让美国读者以为这是个不懂得写作的人写的书” 。这些观点令人惊讶。对于中国小说,尤其是传统小说丰厚的文化遗产,您怎么看?

  熊召政:如果直接回答你,可能有些表述会不清楚。我打个比方,西方人拿叉子吃饭,我们拿筷子吃饭,我可以完全有理由嘲笑他们根本没有进化。西方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傲慢。但是要知道,在他们还没有历史记载的时候,我们的历史就比他们优秀了。以这种傲慢来衡量中国的文学,就好像嘲笑他们不会用筷子只会用刀叉一样。

  记者:我们国家现在提倡中国优秀的文化要走出去,文学需要翻译,但是又有人觉得好多有味道的文字是翻译不了的,这样是否也很需要把外国人请进来?走出去和请进来这两条道路,您怎么看?

  熊召政:中国的文化一定要得到西方的一种什么样的承认,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文化的评判,很难用某一种价值观去衡量另一种价值观。就像我曾经说过,以人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上长得最丑的是猪,那么个小腿儿在地上趴着又走不快,但是换一个对地球生命完全不了解的外星人看,他可能觉得猪比人还漂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