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故宫文化的当代弘扬——文化理论家郑欣淼访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0日09:44 来源:中国作家网 楚 昆

  自从2003年文化理论家郑欣淼提出故宫学以来,已过去10年。在这10年里,故宫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高校或设立故宫学研究机构,或招收 故宫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故宫学已列入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国家重视利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际, 我们走访了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

  楚  昆:故宫学的提出不但为故宫的研究和保护跃上了崭新的阶段,即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故宫研究和保护的社会化。您能否谈谈故宫学的特点?

  郑欣淼: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对象,集整理、研究、保护与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问和学科。就是说,故宫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故宫学是一门知识或学问,广义的故宫学是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独立学科。

  故宫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故宫宫殿、故宫文物、故宫博物院三个方面。故宫的文物藏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文物,如铜器、瓷器、书画、文玩及其他 工艺品等,它们一直是作为艺术品而收藏的;一类是反映宫廷典章制度以及日常文化生活、衣食住行的物品,它们有些也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但主要是实用之物,今 天也是珍贵的文物。我们这里把前一类称为“古代艺术珍品”,后一类称为“宫廷历史文物”,再加上清宫档案和图书典籍,统称为“故宫文物”。具体来说,故宫 学的研究对象则为故宫宫殿、古代艺术珍品、宫廷历史文物、图书典籍、明清档案与故宫博物院6个方面。

  故宫学的基础是故宫文化的整体性。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 分割的。对此,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 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 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 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也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

  故宫学的学术价值是由其研究对象的博大精深所决定的,是由故宫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正如单士元所说:“故宫是一部中国通史, 不只是皇宫。从它建筑布局、空间组合,从匾额楹联里,都能体现出中国五千年的社会发展史、文明史、文化史。其收藏文物是传统。不少文物,除近年田野考古发 达以后出土的以外,大都是传世珍品。而传世珍品又多是来自商周及以后的宫殿、堂庙中,最后到明清两代,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因此,它蕴藏的都是历史。”

  故宫学关于故宫的建筑、遗藏与历史文化的整体论,以及故宫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决定了故宫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或者说跨学科的特点。

  故宫学的这种综合性特点,在故宫学研究中表现得很突出:一是需要把院藏文物、古建筑和宫廷史迹这三方面作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来研究,防止孤立对 待。这是最能体现故宫特色的研究。这也要求研究人员不仅具有某类文物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与此相关的历史知识,包括宫廷史知识以及其他知识。二是需要多学 科协作,全方位展开,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是由于故宫文化的特殊性,文物藏品一般都有相当丰厚的内涵,需要不断地探求。例如武备、宫廷生活用具类藏品, 既涉及工艺美术,更与宫廷史、文化史、典章制度等有关,且随着资料的挖掘与研究视野的扩大,这种研究会不断深入。从多方面去探寻文物的价值,这也是综合研 究的一个方面。例如,清宫收藏的红山文化玉鹰、良渚文化大小玉琮等,则需要与对这些文化的研究结合起来。

  楚  昆:过去,您研究文化,出版了《社会主义文化新论》;现在,您研究故宫文化,即将出版《故宫学概论》。这可以说是从一般到具体。而故宫学的提出是为了更好 地研究和认识故宫文化,故宫文物是故宫文化的载体,这对故宫文物的完整保护也起了重要作用。自从故宫学提出后,故宫博物院是怎样自觉地挖掘故宫深厚的历史 文化内涵的?

  郑欣淼:提出故宫学,总的目的是不断推进故宫的综合研究,努力挖掘故宫文化的深邃内涵,发挥故宫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与进行文明对话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故宫有着壮美的宫殿建筑,有着丰富的文物藏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人们都说故宫宝贝多,对所藏的书画铜瓷赞叹不已,这些藏品在中国文化艺 术史上自有其特殊的地位,但故宫的价值远不止这些。故宫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当时叫紫禁城,在491年的岁月里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执政。这里是封建 王朝的权力中枢,在国家历史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宫是历史,是文化,更是政治。

  例如故宫藏传佛教文物非常多,达到3万多件,它们就具有多方面价值,特别是具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政治意义。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代王 朝都面对着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边疆地区稳定的重大挑战。藏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民族聚居地区比较广阔,从元代以来,藏传佛教又广泛影响到 蒙古族地区。早在入关前,满清就同西藏、蒙古的关系密切,在政治上予以优待,经济上予以厚赐,使之与清廷保持一致,以维护北方久安无患,这是有清一代拢络 藏蒙上层喇嘛集团的传统政策。作为明清两代皇宫的故宫,是皇权的中枢、政治的核心,皇宫中收藏的许多藏传佛教文物,就是当时中央政府民族宗教政策的具体反 映,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例如原贮放于紫禁城慈宁宫花园的金嵌珊瑚松石坛城,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献。五世达赖喇嘛成年后任哲蚌寺和色拉寺主持。 1642年借助蒙古固始汗之力推翻噶玛政权,取得了格鲁派在西藏宗教中的统治地位。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入京朝觐时将此进献给顺治皇帝,次 年清帝给达赖颁发了金册金印,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删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从此“达赖喇嘛”的封号及其政治地位得到正式确定,由 此确立了达赖喇嘛的西藏佛教领袖地位。五世达赖朝觐,是清代西藏佛教领袖人物第一次到北京朝拜皇帝,得到朝廷的册封,标志黄教取得在西藏宗教中的统治地 位,五世达赖此行为加强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件文物便成为见证这一历史事件的绝佳资料。此件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现藏有 一批与六世班禅有关的文物。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西万里跋涉,从后藏日喀则到达承德避暑山庄朝觐乾隆帝,并参加了乾隆帝七旬万 寿庆典,同年因病圆寂于北京西黄寺。在京期间,六世班禅曾到紫禁城中正殿、宁寿宫等处佛堂念经、做佛事,故宫现仍保存着班禅的奏书及贺礼,奏书以藏、汉、 满三种文字写成,书尾钤朱色印“敕封班禅额尔德尼之宝”,表达了六世班禅对乾隆帝的赞颂和祝愿,衷心感谢乾隆帝对黄教的扶植、弘扬,并表达了他拥戴中央政 府的心情。所献马鞍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嘉庆皇帝曾以此鞍作御用鞍。这些文物是汉藏交流、民族团结的见证。                 

  清初的几位皇帝对藏传佛教尽管采取了支持和崇奉的政策,但对其消极一面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乾隆皇帝,对此有过精辟而深刻的论述。乾隆五 十六年(1791年)清军剿灭廓尔喀(尼泊尔)对西藏的侵掠后,乾隆皇帝于次年写了《喇嘛说》一文,讲述了喇嘛教的命名、来源和发展,以及清廷予以保护的 道理,总结了元朝统治者盲目信奉喇嘛教的教训,告诫子孙不要重蹈覆辙,并且讲述了他用国法惩处那些搞分裂、危害国家统一的上层喇嘛,并对活佛转世制度提出 了整顿和改革的办法,从而加强了清廷对蒙藏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他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 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谄敬番僧也。”《喇嘛说》一文,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勒石立碑于北京雍和宫大殿前院的“御碑亭”内,它是乾隆皇帝辑藏安边、治国安邦 的重要政策和策略的体现。乾隆的这一御笔,又藏故宫博物院,上钤有清内府“石渠宝笈所藏”、“宝笈三编”、“宣统尊亲之宝”印。可见,乾隆皇帝信佛,既是 一种信仰,有满足个人精神需要的一面,更是一种策略,是政治需要的表现,其核心和最终目的还在于为实现其政治统治服务。乾隆皇帝(1736-1795年) 时期,是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西藏政策的成熟时期,清朝管理西藏地方的许多重大措施与制度都相继产生在这一时期,比如废除郡王制,出台《钦定藏内善后二十九条 章程》,规范活佛转世程序的金瓶掣签制,等等。这些制度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历史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清宫的这些造像、唐卡、法器等等,就不能等 闲视之,而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着数不清的故事,需要认真地发掘。

  故宫学的提出,也使流散海内外的清宫旧藏有了“学术归宿”,如一条文化链般将这些散落四海的珍珠串起。由于历史的原因,从近代以来,清宫中的不 少书画、陶瓷、青铜器、典籍、档案等流散到海内外一些机构或个人。清宫文物在海内外的大量散佚,客观上也为更多的机构与个人参与故宫学研究提供了条件。从 故宫文化是个整体的故宫学出发,这些流散文物就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东西,而与故宫及其他文物有着一定的联系,它们的文化精神是故宫学的一部分。找到了这种联 系,流散文物就有了生命,有了灵气,其内涵也才能更为深刻地发掘出来;也只有把故宫的文物包括流散于世界各地的文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会更好地认识故 宫的完整价值。

  楚  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而故宫文化从根本上是为封建统 治阶级服务的,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宫学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故宫以及故宫文物在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发展中,一个多民族国 家的民族团结与和睦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世人相当重视文化在建构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提升民族的精神素质上的重要作用,但却忽视文化在增进民族文化认同上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您是如何看待故宫文化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服务的?

  郑欣淼:故宫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和认识。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无法回避它作为皇宫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故宫文化就 是宫廷文化,是作为紫禁城皇宫时的文化。故宫文化属于大传统,是上层的、主流的文化。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固了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 的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对于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积累的结晶。但同时又应看到,它充分体现了至高无上的帝王威权、封建主义的专制 统治,皇室的奢侈、腐朽以及宫闱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等。即如为人所称道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就与“寓禁于征”及大兴文字狱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不容讳言 的。

  随着封建帝制的推翻,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使昔日帝王禁垣与象征君主法统的清宫旧藏为人民所共有并共享,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宫殿建筑与文物藏品被赋予了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血脉的新内涵。

  故宫博物院成立85年以来,围绕着故宫及其藏品发生过多次重要争论,例如有人提出要废除故宫博物院、拍卖故宫藏品,有的说故宫“封建落后,地广 物稀”,要对它进行改造等。在这些人看来,故宫等同于封建主义,故宫文化是需要彻底打倒的。他们不懂得历史唯物主义,不知道故宫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 化,故宫文化对今天的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然,也还有另外一种倾向,如盲目颂扬封建帝王、对封建等级制度缺乏分析批判、热衷于宫闱秘闻等。我 们今天对待故宫文化,不能全盘否定或一味说好,而应具有清醒自觉的反省意识与批判精神,应有科学的传承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真研究,正确对待,分清其 精华与糟粕。

  楚  昆:您能否详细地介绍近10年来故宫学研究的发展?

  郑欣淼:故宫博物院为了加强故宫学研究,于2004年创办了《故宫学刊》,从2005年至2010年陆续成立了古书画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 心、古建筑保护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和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2010年成立了故宫学研究所,并制定与实施相关的科研规划。故宫博物院自1999 年起,开始建立科研项目机制,至2012年,共有270个科研课题项目获得立项,立项课题项目的研究范围多涉及古书画、古器物、明清宫廷历史文化、古籍档 案整理和研究、文物保护科技和工艺技术、古建筑保护和研究、历史研究和博物馆管理等各类学科,绝大多数属于故宫学范围。近几年来,随着故宫学概念的提出以 及故宫学学科的建立,涉及故宫学理论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史研究的课题项目显著增加。自2005年以来,故宫博物院也关注国家级重大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的 申请工作,获得批准立项的课题数量逐年增多,截至2012年,共有10项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批准立项。2013年,《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项目课题指南》中已列出“故宫史与故宫学研究”项目。

  近年来,北京故宫博物院重视编写出版有关故宫的大型丛书或重要的资料性、工具性书籍,为海内外故宫学研究提供方便,主要有《故宫博物院藏品大 系》《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故宫博物院学术成果总目(1925-2010)》《故宫研究论著索引(1914-2005)》《故宫志》《明清宫廷建筑大事 编年》等。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对10年来故宫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正在推出一批新作,属于综合研究与故宫学理论探索的有以下数种:《故宫学概 论》《故宫学十年》《故宫学研究报告(2013)》《故宫学范畴体系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学释义——兼论以故宫学为核心的学术振兴》《故宫学学科建 设研究》《故宫学的视野》《故宫学与沈阳故宫》等。

  重视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合作。北京故宫、台北故宫都是故宫学研究的重镇。台北故宫有着良好的学术传统,与国际博物馆界以及欧美汉学界联系较 早,在故宫文物、明清档案、清宫典籍等方面的研究都成果显著。故宫学是两岸故宫交往的深层动力。2009年两个故宫开始交流,台北故宫博物院周功鑫、冯明 珠两位院长都对故宫学表示赞同并积极参与。两岸故宫在研究课题上的合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重视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故宫学”的学科概念提出以来,得到学界和教育界的认可和重视,故宫博物院也十分重视与各有关研究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的 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先后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助浙江大学成立故宫学研究中心,与南开大学合作成立故宫学与明清宫廷研究中心,支 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师大等院校招收故宫学方向的研究生,与北京工业大学在文物保护科技方面进行合作等。同时在陶瓷、藏传佛教以及文物科技保护 研究中,积极与美国、法国、日本以及香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大学进行合作,也获得了良好的成果。目前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高等院校大都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 雄厚的教育资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术氛围,而且在学科设置和发展上各具特色,优势突出,并形成各自优良的学术传统。这样的合作将极大地发挥故宫博 物院和高等院校双方的优势,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将得到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学术后盾,高等院校也将完善自身的学科建设和与社会的沟通,特别是故宫学进入研究生教 育体系在故宫学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社会学术团体在故宫学研究中的作用。专业性的学术团体,有着高度民主的组织程度,其成员之间的平等身份,形成了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一般来 说,它们具有专业学科人才的荟萃、集聚功能,思想文化交流的平台功能,重大学术研究的组织协调功能,学术成果的评价功能。多年来与故宫及故宫学研究关系较 多的是中国紫禁城学会、中国史学会清代宫廷史研究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古陶瓷协会、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等。这些与故宫关系比较密 切的学会、协会,有些在故宫学研究及故宫业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共同特点是:故宫的一批专家学者参加了该学术团体,不少人是其中的骨干,有些还是 主要负责人;故宫博物院加强与该团体的联系,重视就业务或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咨询,或委托完成某项研究任务,有些来自不同地区和单位的专家学者被聘为院内某 项工作的顾问;这些学术团体的活动比较规范,进行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及书刊编辑等,故宫的一些人在这些经常性的活动中也得到提高。

  重视与国外、海外学术力量的交流。国外与海外学术力量参与故宫学研究,有多种形式:或是受聘于故宫博物院作特邀研究员或客座研究员;或是对与故 宫学有关的课题进行独立的研究;或是参加有关故宫文物展览或专题研究的学术研讨会,提交学术论文,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或与故宫研究人员合作进行某项专 题研究。随着交流的深入与视野的开拓,交流合作的方式也会不断扩大。

  楚  昆:2013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了故宫研究院。这标志着故宫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郑欣淼:是的。2013年是“故宫学”提出的第10年,也是“平安故宫”工程全面开始实施的一年。故宫博物院顺利实施“平安故宫”工程及博物院 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科研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作为支撑和保障。为进一步整合故宫博物院已有的学术研究力量,合理规划本院学术研究体 系,持续加强本院研究力量并提高学术水平,产生高质量的综合研究成果,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研究院。

  2013年10月23日故宫研究院成立。故宫研究院下设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 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并联系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 筑研究中心,在故宫博物院初步形成覆盖全面、专业突出和梯次完备的学术团队。

  故宫研究院将深入开展对明清宫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档案的研究,组织实施国家和故宫博物院的重大科研课题项目,搭建两岸故宫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国 内外积极开展博物馆馆际之间和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培植新生的学术力量,以此全面带动学术研究、展览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成为文博界学术研究的重镇。

  单霁翔院长把成立故宫研究院作为增强故宫软实力、提升故宫影响力、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的重大战略措施。他表示,故宫研究院的成立,既整合了故宫 博物院已有的学术研究力量,使原本分散的、专业方向单一的研究机构集合起来,形成合力;又根据故宫博物院的学术发展和科研需求,创建了新的科研机构,有利 于故宫博物院学术研究体系的合理规划,有利于研究力量的加强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产生高水平的综合研究成果。

  故宫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故宫学术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宫研究院成立以来,以其开放的学术胸襟、创新的机制接纳国内外学术界热心于故宫学术研 究的人才,且与院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构建高端学术研究平台。2014年2月25日,故宫研究院发布了11项科研与出版项目,其中包括与港台地区以及在京文博 单位的合作项目,且许多研究工作在学术界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对今后文博界从事大型科研工作的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例如“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硏究”项目就很有意义。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据调查统计,共有13万片。其中,据20世纪60年代调查粗估故 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总数有22463片,占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总数的18%,仅次于国家图书馆(34512片)和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25836片),属于世 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单位。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硏究”项目是由古文献研究所牵头负责、组织协调的。此外,按照国际学术发展趋势,准备搭建开放型高端平台,引进或聘请院外 甲骨专家参与整理硏究工作。我们希望在6至10年内,不仅完成全部整理硏究工作,还能借助该项目,为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培养一批甲骨研究人才。

  又如“故宫藏先秦有铭青铜器研究”项目也引起学界的关注。用青铜器标识王权及贵族身份,并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记录历史,是早期中华民族子孙所独 创的文化成果,它是人类青铜时代文明达到鼎盛的伟大标志物。此后,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收集保存祖先这一光辉遗迹,直至明清故宫传承不断。现已知流传至 今的古今中外先秦有铭青铜器资料约有15000件,北京故宫现藏1600件,是目前存世博物馆中收藏最多的,其藏品以长铭重器居多,其中包括食器、酒器、 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品类,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系列完整为其特色。该项目难度大,任务重,周期长。为取得清晰的铭文资料,该项目要求重要铭文要进 行X光扫描成像,北京故宫尚有大批器形资料需重新安排图像摄影。两岸故宫核心藏品原属一家,互补性强,许多成组、成对的器物分藏两地。台北故宫藏有铭文青 铜器440余件,有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和近年新入藏的子犯编钟等长铭重器。北京故宫提出两岸故宫合作,对2000余件青铜器及其铭文做综合考察与研 究,写出新的铭文考释,共同弘扬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一提议已得到台北故宫的积极回应。如何合作,下一步将进行具体的沟通、协商。

  楚  昆:故宫文化的普及有助于公众对故宫的了解,有利于故宫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故宫学研究是如何促进故宫文化普及的?

  郑欣淼:故宫学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挖掘故宫文化内涵,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受到教益和启迪。因此,故宫学研究应具有提高和普及相结合的品格,在加强学术研究的同时,重视故宫知识的普及,并在普及中提高。

  陈列展览是故宫知识普及的重要形式。故宫吸引广大游客的,一是它的雄伟的古建筑,即皇宫;另一是丰富的文物展览,既有宫廷原状陈列,又有宫廷历 史文化展览,还有书画、陶瓷、珍宝、钟表、青铜、玉器等专馆,另外每年还举办一些特展、大展。两岸故宫以及沈阳故宫都重视办好多种形式的展览。这些展览能 否办好,学术研究是重要基础。每次大的展览活动,同时都要举行学术研讨会。好的策划、好的选题、好的文物,就要让观众了解文物藏品的故事,知道展览的意 义,从中获得丰富准确的知识,这就是普及工作。

  重视故宫知识在大学的传播,扩大故宫影响,也为故宫学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从2006年开始,由故宫与北京各大高校联合主办“永远的故宫”系列讲 座,至2010年先后有25位故宫专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讲了34场,约有5000余名学生聆听讲座,内容包 括博物馆研究与比较、明清古建筑、清代宫廷生活、文物珍赏等各个方面,通过专家学者深入浅出的讲授,加上电子演示文稿(PPT)的辅助,使历史、博物馆研 究、建筑、文物等方面原本学术性极强的内容,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在学术普及的同时,扩大了故宫学的传播。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从2009年秋季起,开设 “故宫学概论”选修课程,给予学生正式学分。学生对故宫知识也很渴求,每学期约有2000名学生以电脑选课争取80位修课名额,其他未能以电脑选上课程的 同学,数百人争取15位的加签名额。

  重视故宫知识书籍的编纂出版。两岸故宫博物院都出版了大量介绍故宫的知识性读物,最主要的是展览图录。北京故宫出版社历年所出达数百种,如“故 宫文丛”、“故宫经典”、“紫禁书系”、“收藏故宫”、“你应该知道的故宫”、“清史事典”、“明史事典”、“故宫文化”等系列图书,在社会上有广泛影 响。中国紫禁城学会组织编写“紫禁城文化丛书”,已出版了《紫禁丹青》《太庙和皇帝的家事》《御园漫步》《清宫戏事》等,撰写态度严谨,有一定的学术含 量。

  电影、电视等在宣传故宫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末代皇帝》《火烧圆明园》等电影在国际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关康、雍、乾三帝的电视片有多种。 故宫博物院与中央电视台合拍的12集电视系列片《故宫》,在海内外影响巨大。一些名家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明清历史、明清帝王,很受欢迎。其中阎崇年的 《大故宫》更是引起很大反响。他以故宫建筑空间为顺序,以传统文化为脊梁,以同大故宫相关的典型历史、人物、事件、文物、古建、艺术、园林、哲理等为主要 内容,全面展现大故宫,进而体现大故宫既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大故宫》共3集22讲,《大故宫》(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一书 亦同时出版发行。

  从2012年以来,除了走进大学,故宫的专家还到一些地方举办讲座,系统地传播普及故宫知识,收到很好的效果。2012年9月,故宫博物院和东 城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故宫讲坛”,面向社会公众在东城区图书馆举办,每月两讲。“故宫讲坛”旨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公众深入了解故宫文化内涵, 使本院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公众进行交流和共享。本年度共举办了8场讲坛,从故宫总体保护与未来规划、古代绘画艺术、古代玉器文化、古代陶瓷艺术、古书画临摹 与装裱修复技艺、古建筑修缮、故宫文化传播等方面向社会公众分享传统文化的盛宴,使社会公众在故宫的文化殿堂里领悟到学术的神圣和文化的魅力。2013年 7月,故宫博物院与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协商决定,在秦皇岛市共同举办“故宫大讲堂”,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为首个合作期,每月举办一次,利用双 休日在秦皇岛市文化广场举办。单霁翔院长以“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为题作了首场讲座。故宫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陆续走上“大讲堂”,全 面系统地介绍故宫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公众分享他们的经验与研究成果。

  2013年,根据我国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围绕故宫博物院整体事业的发展,为博物院和文博行业提供专业人才支持,推动文博 科研学术发展,践行博物馆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的使命,故宫博物院成立了故宫学院。这是国内首家以博物馆办学的模式成立的“学院”,将以开放式的平台,逐步 建立规范化、多样化的培训机制,为文博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故宫学院的成立,对于故宫知识的普及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