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陆梅:使看不见的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6日16:57 来源:新民晚报 陆梅

  年节的最后一天,去看刘阿姨。雨夹着雪,阴冷异常。

  认识刘阿姨有十年了吧。真正去看她,却是屈指可数。总有忙的理由,总有做不完的“手边事”。如此周而复始,一年一回的探望竟也变得如此艰难。

  我曾遵嘱给刘阿姨自费印刷的纪念文集《暮秋晨歌》写过一篇序《呦呦鹿鸣》。那个时候,阿姨的老伴曾伯伯还健在。曾伯伯行伍出身,一生戎马,转战南北。渐入老境后,与病魔抗争,达观以对。阿姨呢,医院灶台,两点一线。待从家事琐事里透过气来,翻翻书,读读报,偶或写点字。总觉这样的日子漫漫。二老相互砥砺,相濡以沫,当不寂寞。

  实则是给自己的怠惰找理由。我真不是一个好对象。在刘阿姨说喜欢我文章,发出第一封信,开始我们的忘年交之时,我总是退后的那个。不主动联系,不主动问候。回溯我与文友间的交往,亦是懒散到没道理。这样的一种性情,也影响到我的阅读。慢慢不再选择激动和激烈,而是更愿意趋于沉思和默想。

  曾伯伯病故后,刘阿姨寄来她的第三本文集《萤之光》。还是自费出版,但编排、装帧、用纸更像一本书的样子。浅蓝色封面,书名、作者外,还印了一行字:上海金秋文学社。刘阿姨是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上海市通俗文艺研究会、上海金秋文学社和杨浦区作家协会的会员。这样的书,我每年都会收到若干,识与不识的文友寄赠。说句实在话,真看不过来。《萤之光》在我桌上躺了几日,很快被别的更多的书和刊物覆盖。

  如此这般,一年过去。一年后再去看刘阿姨,她说正在编第四本文集。她给我看收罗在大纸盒里的文集打印稿、发表有新文章的剪报刊物。她征求我意见,欲将她亲手改编、曾伯伯逐字逐句誊抄的一厚沓我小说《生如夏花》的电视连续剧稿本收进文集。这是她的心血。为此她从头学起,专门托人买来《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一类的指南书看,边看边做笔记;同时看“中央台的电视剧,用理论对照他们的写法”。

  我捧着这一厚沓手稿有些恍神。手稿誊在方格稿纸上,钢笔小字,看着亲切。我懂得刘阿姨的心思。手稿未有发表,却是纪念。如今这纪念里又添进思念……真叫情何以堪!

  阿姨只当没寄过《萤之光》,临别又送我一本。心里的愧悔无处说。于是放下一切,认认真真、一页一页翻读这本诗文自选集。脑海里漫出一个个子小巧的川妹子,清苦的童年,父母早逝;怀着理想抱负,15岁参加革命,风雨中长大;做过编辑记者、理论教育、文化宣传等工作,但心里最惦念的是文学。文学是她一生的梦想和寄托。

  《萤之光》读得我感动又感叹。那样一种将全部的真心交付出来,不作委婉和折中的勇气,在我的阅读体验里已是久违了。

  这也让我思考写作的意义、文学的意义。如果有一种写作(文学),使看不见的看见,使逝去的留住,使遗忘的抵抗遗忘,使“我无法从头再活一遍,可是我们却能够从头再活一遍”(大江健三郎语)……那么,这该是我们写作的理由、文学存在的理由吧。

  谢谢刘桂荃阿姨。我在这里深深祝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