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以之前揭晓的各大影评奖、公会奖和金球奖的“大数据”为参考进行“云计算”的话,黑奴血泪史实的《为奴十二年》和美国反贪行动的《美国骗局》是角逐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两大热门。前者如愿捧得最佳影片,后者颗粒无收,可谓悲喜两重天。
《为奴十二年》主题和故事沉重,演员的过往和拍戏的过程也沉重。全片开始前7分钟几乎无台词,男主人公历经苦役、计谋、求生、绝望、挣扎,南方奴隶泯灭人心的生活被不加矫饰地呈现出来。许多场皮开肉绽的毒打戏,传达的不只是肉体创痛,而是精神绝望。在融合宗教的黑人灵魂乐吟唱的氛围下,观众喘不过气地重回美国最黑暗的过往。
男主人公名叫所罗门·诺瑟普,1808年出生在罗德岛州,是自由身黑人,受过良好教育,婚姻美满,膝下有3个孩子,平时以演奏小提琴维持生计。1841年他在赴华盛顿的途中被两名白人骗子酒中下药绑架卖作奴隶,押到新奥尔良后在路易斯安那州红河地区的几个种植园干奴役,整整12年里如囚虏般受尽折磨,在一名来自加拿大的白人木匠帮助下,才得以与家人重聚。后来他起诉白人贩子却未成功。正如该片的英国黑人导演史·麦昆所描述的:“片中奴隶主滥用酷刑,男主人公的经历就像在地狱里兜了一圈再侥幸回到人间。”
诺瑟普确有其人,他重获自由后将自己的遭遇写成回忆录《为奴十二年》,1853年出版后即成畅销书,卖出3万本。他还在当时的废除农奴制集会上演讲,并让自己的故事搬上舞台。之后一个世纪里他却离奇地被大众遗忘,书也失传,直到1968年一位学者在自家长辈的书架上发现该书,这本黑奴时代的重要典籍才传奇性地重见天日。而麦奎因也是在妻子的建议下才发现了该书,并在大明星布·彼特的奔走下成功开拍。
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 《为奴十二年》主题之一正是:生命中难忍的残酷。被麦奎因挑中饰诺瑟普的英国黑人演员奇·艾乔福,父母是尼日利亚移民,他11岁时随家人回故国度假,与当医生的父亲两人搭乘出租车时发生了严重车祸,父亲身亡,他在医院住了3个月,额头上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从此改变了命运。他家的传统是希望孩子当医生或律师,但他选择了演艺。亲历了人生的残酷,加上性格十分耿直,让他在拍片过程中心情格外沉重,多场暴力戏如被套索悬空、被皮鞭抽打等,他都要求真打,“我希望能尽多地感受到主人公经历和痛苦”,虽然穿有防护衬垫,仍有皮肉之痛。等停机后他还久久未从诺瑟普的经历中解脱出来,与亲友们隔绝,独自冥想。
片中饰女黑奴帕茜的卢皮塔·尼永奥则每天生活在被导演开除的恐惧之中。帕茜是白人种植园主泄欲蹂躏的对象,有场戏是全裸被绑在木柱上连续被鞭打3分钟,原著作者称这段鞭打是“人类最黑暗的一天”,影评亦称是:“电影史上最残酷的鞭刑”。尼永奥表示只庆幸自己并未被真打,但想到过去真有女孩受到如此残忍对待,无法不沉重。她是耶鲁大学戏剧系高材生,但对能参与该片演出感到不可思议。麦奎因第一次见到她时说:“你长得太美了,我们得下点功夫。”之后她一直幻想着导演会后悔找上她,每天都等着导演对她说“你被开除了”,但最后等到的一句话却是:“感谢你被生下来。”这位1983年出生的女演员获得最佳女配角奖,亦属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