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长篇小说是日益过时的信息传播方式(何小天 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4日09:3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何小天 等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导读:岁末年初的时候,一个叫张嘉佳的微博红人的短篇小说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突然走红,成为2013年 出版界最大的黑马,销量已经超过百万。从门罗短篇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韩寒的短篇APP《one》火爆网络,到豆瓣阅读中崛起的网络短篇作者群体,以前 总是动辄数百万字的网络文学似乎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这一切的现象都让当年短篇黄金时代的遗老遗少有所期盼,网络文学的“小时代”又来临了?

  张嘉佳只不过是吹响了号角,网络短篇小说要真正的复兴,必须还有平台和参与者不断的博弈与磨合,当年,起点制定的各种游戏规则,造就了后来网络长篇小说的繁荣,巨大的商业利益刺激作者不断加入,从而又吸引了大量读者。

  从张嘉佳走红看网络短篇小说突围

  ◎何小天

  一本短篇集的意外走红

  岁末年初的时候,一个叫张嘉佳的微博红人的短篇小说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突然红得让我身边的作家眼红,一周内至少有十个同行朋友跟我分析过他 走红的原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有“实力说”,有“微薄营销说”,有“背后团队说”,最有趣的要算是“短篇复兴说”。“短篇复兴说”提出者的根据是, 一系列相关的新闻,比如短篇小说家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韩寒的短篇文学APP《one》火爆网络,豆瓣阅读正在发动一场“复兴中篇”的运动,在十二 月的时候,豆瓣阅读的两个作者,一个叫远子的诗人与一个叫赵志明的业余足球运动员同时出版了两本短篇小说集。

  这一切的现象都让当年短篇黄金时代的遗老遗少们有所期盼,网络文学的“小时代”又来临了?曾几何时,网络文学都是由精致美妙的短篇构成,不用说 清新的榕树下、深沉的西祠胡同、群魔乱舞的天涯,也不必说安妮宝贝曾在榕树下长吟,慕容雪村蛰伏在天涯里连载他的都市,单是去七七八八的论坛看看一些“月 精贴”,就有无限趣味。那时候的网络文学,都像是张嘉佳的“故事集”,几千字到几万字不等,细嚼慢咽,满口余香。而后没几年,网络文学发展却风云突变,不 几日,网络长篇小说发展迅猛,动辄千万字的“巨著”比比皆是,网络短篇几乎毫无立足之地,逐渐边缘化,这让这些短篇写手们不胜唏嘘。

  前几年手机阅读刚刚兴起的时候,曾也有媒体讨论过“是否网络文学的短篇时代拐点要到来”,大家都欢呼雀跃,可时机却迟迟未到,而如今张嘉佳的书 销量飙高,确实给“短篇复兴”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是否复兴,我们先从张嘉佳的走红分析起,张嘉佳的标签是“微博上最会说故事的人”,故事成为这个宣传里 面最大的亮点。实际上,这个宣传也暗合了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圈的概念——卖故事。

  短篇类型化才是“复兴”的关键

  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爆好,也催生了各种关于剧本和故事的写作指导书,据说还要推出一种叫“故事家”的职业,张嘉佳的成功正是暗合了这种潮流。 与早期的网络短篇文学性和艺术性过强不同,张嘉佳的文章除了他的个人文风很有独特的语言系统和节奏感,情节有时候会发生诡异的转折,但最重要的是他的故事 一般都严格遵守了“好莱坞”的故事法则——开头的危机,情节点一危机扩大和情节点二转折以及第三幕结尾,同时人物必须有转变的“弧光”。

  例如《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这篇,就是典型的好莱坞的故事写法,一开头的危机是,管春的酒吧生意不好,女朋友毛毛想把酒吧盘出,管春不同 意;而后发生情节点一:毛毛闹分手,找了个成功商人,管春跟朋友去流浪;情节点二:管春回来后酒吧生意变好,但毛毛的新男友则生意失败,管春开车撞了毛毛 的车,把酒吧变卖赔了一大笔钱,然后带着其余的钱又去开不挣钱的小演唱会;而后是第三幕,朋友和管春来到原来的酒吧,女老板变成了毛毛,她用撞车赔的钱又 买下了酒吧,等待管春回归。故事通过几个情节成功地让人物也有了“弧光”——毛毛完成一个坚持卖酒吧的变成了一个重新买回酒吧的转变。这是典型的一种“电 影”体小说,所以不难理解他的一本书卖出去五个影视版权的奇迹。记得一个朋友看完集子甚至惊呼道,这哪是小说,这分明就是“故事梗概集”。

  相比之下,豆瓣的两个作者,远子和赵志明的两本就在类型化上稍有不足。以远子的《十七个远方》为例,就拿他最出名的那篇《国贸地下王国》来说, 浓浓的神秘主义气质恰到好处,很有大卫·芬奇《搏击俱乐部》那种后现代风格,可魔幻现实的舞台虽然已经搭好,但是故事却迟迟没有上演,我们只看到一个小店 员的半纪实的描述,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赵志明的短篇小说集《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则更是充满了实验色彩,但是也很难走向大众,大众对先锋的追求早就 没有当年狂热,短篇的复兴并非是对早年文艺化过浓的复辟,想有更大的受众群,则必定要向故事化、类型化靠拢。

  游戏规则的升级

  张嘉佳只不过是吹响了号角,网络短篇小说要真正的复兴,必须还有平台和参与者不断的博弈与磨合。当年,起点制定的各种游戏规则,造就了后来网络 长篇小说的繁荣,巨大的商业利益刺激作者不断加入,从而又吸引了大量读者。而如今一些平台也正在做短篇商业模式的探讨,比如豆瓣阅读,榕树下主要是对读者 收费阅读,然后与作者分成的模式;韩寒的one则是对读者免费阅读,而给作者按篇发稿费的模式。

  关于收益,韩寒的one一篇文章稿费大概在2000元左右;而豆瓣阅读曾有一个当红作者贴出稿费单,一个几万字的短篇一个月带来两万元左右的稿 酬。如果这样的平台和作者越来越多的话,作者每月创作几个小故事就能收入过万甚至过十万,那么网络短篇文学就会重新焕发活力,专注于短篇的网站也会兴起。 各种短篇大神出现,各种新玩法也会出现。

  那时候,短篇将是讲故事高手未来最重要的利器,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创作获得不菲的收益,同时也存在被出版影视公司看中走红的可能性。读者也会分化 出两个团体,喜欢长篇的继续纠结地在连载了几年的千万字级别大神的坑里等着更新,而喜欢短篇的则在等公交的十分钟里迅速像吃掉一粒巧克力那样让一天都充满 好心情。

  除了上面的模式,还有一些更有意思的玩法,一个著名的影视公司甚至在收集原创段子,作为一些小的构件,准备着未来像是组装汽车一样组装一个故 事;而另一个公司,则在做一件更为具有想象力的,一个故事接龙的APP,一个用户写下一个劲爆的开头,分裂成无数的小道,像一棵树一样,最后一个完结的就 算是果实,如果被出版社或者影视公司看中,则回溯每一个节点,按照每一位对故事的贡献进行分成;大胆地设想,如果版权足够得到保护,淘宝甚至还可以成立故 事代理人、故事股市、旧故事地摊,大家把一个故事转手买来卖去,像买卖古玩一样把故事的价值最大化。

  何小天,青年作家,榕树下主编,编剧。著有《穿过风花雪月的年少》、《遗忘在时光深处》、《老男孩》。

  创作谈

  从小众变成大众 我的写作方式从未因外界改变

  ◎张嘉佳

  我写字不算多,十几年下来,所有文体加起来四十多万字,平均每天一百字出头,这么算连一篇微博都不够。所以我没有什么太多写作专业性的东西可以 交代,交代出来也不见得正确,我甚至这么想,写的人归写的人,研究的人归研究的人,正如写的人没兴趣研究,研究的人大多写不出来。

  很久前听搞乐队的朋友说,乐队的灵魂是鼓手。很不理解,吉他手忙脚乱,键盘又按又推,大家气都喘不过来,凭什么鼓手当灵魂。慢慢才知道是节奏,节奏诞生在鼓手,也发展在鼓手,变化在鼓手,定型在鼓手。

  节奏感大多要天生吧。

  那一篇文字,框架结构也好,描述水平也好,情感内核也好,统统要建立在语感的基础上。写和读的语感不统一,表达者表达的,和获取者获取的,往往有偏差。

  我只能说,你对语感的拥有和控制,决定了一篇文字能去哪里。

  人们在解剖一系列睡前故事的时候,分析了很多写字和商业的联系。偏偏我经济收入不依赖写字,哪怕写字是我的根本。这个原因让我有个极有利的条件,我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一个字都不用妥协。

  从小众变成大众,我的写作方式从未因外界改变,只是我陈述着自己的世界观。而这个世界观是我们大多八零后的世界观,话语权大量掌握在八零后手中,所以影响力爆发式地扩张。

  我不介意这么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奇迹不是我创造的,是读者创造的。

  从作者角度说,八零后的作者,刚开始写作其实核心都差不多。因为大家经受的文化环境几乎相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日本动漫进来了,港台流行文化进来了,好莱坞电影进来了,大学时代开始接触到各种流派的大师,然后写出来的东西哪怕文风不一,而核近乎相同。

  但十年之后,大家开始分道扬镳,越走越远。

  因为自己的文字,和自己的经历开始生长到一起。人与人的生活阅历不同,赋予文字的色彩与底料发生变化,生活替你选择的方向浮出纸面。

  于是在睡前故事被大面积复制的时候,有人问,怕不怕被复制?我说不怕。问,为什么不怕被复制?我说因为很难复制。问,有多难?我说,难到无法复制。

  正如我的人生无法被复制一样。也许这世界上存在和我生活近乎雷同的人,但我们的语感也一定有差别。

  本来想写自己的故事,可是没有勇气做成长篇。那样就像把好几年缓缓拽出心里,捋平烫熨。便选择了短篇的形式,将自己拆解成许许多多的人物,有男有女,分别领走了一段人生。

  这是短篇方式的由来,跟研究无关。

  写字和武功流派一样,没有哪种顶级武学更好,只有你适合什么,掌握到了什么水平。

  没有好的文学坏的文学,只有好的作者坏的作者。

  张嘉佳,1980年出生,作家。在校期间被称为“南大第一才子”,毕业后曾为话剧演员、影视编剧、杂志主笔、专栏作家等。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 《几乎成了英雄》、《情人书》,短篇小说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引粉丝无数,销量逾百万。七篇小说被影视公司相中,合作导演包括王家卫等,最近代班宁财 神,担任《非诚勿扰》嘉宾。

  在克莱·舍基看来,现代人不应该浪费时间去哀悼深度阅读的消亡,因为它的价值自始至终被高估了。“没人读《战争与和平》”,尽管那是托尔斯泰最 高文学成就的经典代表作。因为“这部小说太长了,而且也不是那么有趣”。人们已经“越来越相信,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实际上并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阅读”。

  长篇小说是日益过时的信息传播方式

  ◎丁小云

  我当初之所以决定要写《7天治愈拖延症》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全球最重度拖延症研究室里的一只小白鼠,我发现拖延症正在如蚕食鲸吞 般毁掉我的生活。也就是说,我是为了解决我自己的问题而去写这本书的。这本书在豆瓣阅读一上架就排在畅销排行榜第一位,时隔一年多,它现在依旧排在豆瓣阅 读畅销排行榜第一位,我想这主要是口碑传播的结果。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拖延症的深入研究,我明白了拖延症的核心病灶在哪里以及如何治愈。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困扰他们的一些问题。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愿意向别人推荐这本书,使得这本书不仅畅销而且长销。

  关于网络短篇能否取得商业成功这个问题,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短篇比长篇更具优势。究其本质,长篇小说和长篇学术著作,都 是信息传播方式。尤其是长篇小说,在娱乐生活很贫乏的时代,阅读长篇小说是很重要的一种娱乐方式,人们可以通过阅读长篇小说获取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他 们的人生可能会产生深刻影响。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例如通过电影、电视剧、网络论坛、社交网络、手机新闻等途 径。甚至也可以这样说,单就信息传播而言,长篇小说是一种日益过时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喜欢快速获取信息的娱乐方式,这也是网络短篇更具 优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我在《7天治愈拖延症》这本书里曾转引过纽约大学数字传媒研究学者克莱·舍基对于长篇小说的一些批判性观点。在克莱·舍基看来,现代人不应该浪 费时间去哀悼深度阅读的消亡,因为它的价值自始至终被高估了。“没人读《战争与和平》”,尽管那是托尔斯泰最高文学成就的经典代表作,因为“这部小说太长 了,而且也不是那么有趣”。人们已经“越来越相信,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实际上并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阅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也是一样,这些小说 迄今为止一直都被“稀里糊涂地奉为极其重要”的作品,很久以来,我们实际上一直都在“空洞虚无地赞美”托尔斯泰和普鲁斯特之类的作家。我们古老的文学习惯 “不过是在缺乏求知途径的环境中生活的一种副产品”,随后克莱·舍基这样总结道,由于互联网赋予了我们无比丰富的“求知途径”,我们终于可以把那些陈腐的 旧习惯抛到一边了。在我看来,克莱·舍基的这些批判性观点极具启发性。上学时,我是一个西方文学爱好者,尤其是上大学时,我读过很多西方文学大部头。只是 大学毕业后我读得越来越少了,因为阅读那些西方文学大部头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尤其是某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且厚度惊人状似板儿砖的西方文学大部头,阅读它们 的感觉就像慢性自杀。

  在我读过的那些西方文学大部头中,有些书我非常喜欢,它们是我心目中永恒的经典,如精神灯塔般长存我心,它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的一生。还有 一些西方文学大部头,我觉得它们确实只是克莱·舍基所说的那种“在缺乏求知途径的环境中生活的一种副产品”,书中的大多数思想和理念已经完全过时了,散发 着一股陈腐不堪的味道。

  接下来再说说网络短篇如何取得商业成功。很显然,付费阅读网络短篇目前还不是一种主流阅读习惯,而且能否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主流阅读习惯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就目前而言,网络短篇作者可以用这样几种方式取得商业成功:

  第一种方式是将自己写的网络短篇结集出版,出版纸质书和电子书。因为现在的读者依旧更愿意花钱购买一本书而不是一篇文章(事实上,我写的《7天治愈拖延症》中有很多内容都源自于我原来写的网络短篇),花钱买书依旧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阅读消费习惯。

  第二种方式是一直坚持写网络短篇,并且努力写出那种可以一鸣惊人的网络短篇。想方设法让你变得更有名,例如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去结交各界名人,或是像企业经营品牌一样经营你的个人品牌,用出奇的创意不断宣传你自己。如果你能变得很有名,你可以用多种方式取得商业成功。

  第三种方式适用于那些喜欢写小说的作者,小说作者可以系统学习电影编剧技巧,然后不断写那种有可能被改编成电影的短篇故事,然后将它们发布到网 上。现在影视公司对于好故事可谓如饥似渴,看到非常适合拍成电影的小说,影视公司一定不会放过的。事实上,现在很多电影都改编自网上的短篇故事。

  丁小云,知名专栏作家。在网上有上千万网友曾阅读过丁小云写的各类文章。其作品在豆瓣阅读长期占据销售榜第一名位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