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以火热真情书写抗日战争——读咏慷长篇小说《东江剑魂》(胡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3日09:44 来源:中国作家网 胡 平

  《东江剑魂》的作者咏慷是典型的革命后代,“红二代”里当作家的人不多,咏慷的创作因此凸显出鲜明特色。

  小说《东江剑魂》体现了作者融化在血液里的革命传统精神。这种精神是真挚的,一如当年上天安门一样真挚,成为了作品的魂灵。对于红色题材的书写,咏慷绝不戏说,绝不投机,只是出于诚实的信仰,这成为他创作中最可贵的成分。作品在技法上不能说没有缺陷,但由衷的感情却在作品中热烈燃烧,这正是作品能够打动人、感染人的主要原因。小说主人公陈奋强的革命精神,既是咏慷父辈的精神,也是他这一代后辈的精神。此类文本在当前的文学创作中并不多见,因此也可以说体现了另一种含义的“接班”——这在文学史上都是值得研究的。反过来设想,轰轰烈烈的各种“接班”中如果不包括文化形态,岂不令人忐忑?

  文学和艺术的本质包括思想,但主要还是情感。过去的红色经典作品之所以感人,首先在于其中真情实感的传达。《东江剑魂》与此前的红色经典作品在某些内质上是相通的,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都有精神信仰,这信仰是一种灌注进的东西。

  《东江剑魂》的又一个特点是拥有大量真实可感的历史描写,小说涉及的历史包括东莞地区党组织、抗日模范壮丁队、东江纵队、陕北公学、越过同蒲线、敌后独立大队、新政权的工作,直到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等,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大,情节设置上又很具体,呈现了大量客观历史面貌。其中,许多细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如写革命青年在陕北时怎么对付身上的虱子、怎么办速记班、怎么和顽固派一起守城门等。这些细节不是作家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大量听取当事人的讲述时得到的。

  小说中还涉及大量日寇烧杀抢掠的内容,颇具真实感,这些细节也多出自作者的采访、调查。可以说,咏慷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因此,小说呈现了宏大的历史跨度,在此基础上,小说中历史画面的真实感和纵深感也来之不易。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纪实意味较强的作品。当然,作者肯下这么大功夫去收集资料,一定与他对革命先驱的事业怀有真挚感情有关。

  小说《东江剑魂》大跨度地描绘了陈奋强等人的成长史,这成长史同时折射了革命史、甚至是革命的编年史。同时,小说的地域场景还在不断变化,此种架构的创作是少见的,这也是《东江剑魂》的一个特点。

  当然,作品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憾。作者对主人公陈奋强很有感情,对他的形象几乎完全是正面描写,这样做不免使其形象单薄了一些。由于内容过于庞大,作者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对主人公的刻画,来不及细写林荔根、梁焦林、莫逸萍等人的经历,影响了群像的塑造。受篇幅限制,作者忙于叙事,较少插进心理描写,也是一种遗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