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现代版的“鱼峰歌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8日11: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年9月19日至20日,鱼峰区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成功举办鱼峰区第二十届“立鱼欢歌”群众文艺会演。 区溢昌 摄  2012年9月19日至20日,鱼峰区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成功举办鱼峰区第二十届“立鱼欢歌”群众文艺会演。 区溢昌 摄

  八桂大地,民歌眷恋。在当地,素有“广西是歌海,柳州是中心,鱼峰山是中心的中心”的说法。鱼峰山是歌仙刘三姐升天的地方,如今这里成了方圆百里各族群众交流山歌的天堂。寒冬腊月,冷风挡不住民众对山歌的热情。每逢周末,鱼峰山下、龙潭泉边便飘荡着婉转的旋律和悠扬的歌声,从年过古稀的老人到穿着时髦的青年,还有稚嫩天真的孩童,对山歌都怀着讲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山歌的天堂

  一场冬雨过后,寒风萧瑟,家住柳州市鱼峰公园附近的韦大爷像往常一样踱到鱼峰山下,这里早已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歌仙广场上,一群男女伴着乐曲旋转起舞,随身的包裹在场边垒成了小山。旁边的亭台凳椅,有满脸皱褶的老人在下棋品茗,也有打扮时尚的年轻人在跳操奏乐,还有用水毛笔在水泥砖上表演书法的民间艺术家……“今天天气不好,人来的不多,平时这里能有上万人。”韦大爷说。

  对歌是鱼峰公园里最热闹的活动项目。柳州山歌源远流长,从唐代开始就已流传开来,饱经风霜却经久不衰。壮族人爱唱山歌,素有“以歌代言”的习俗,歌曲内容多以生活为题材,出口成歌,形式多样。其中对歌是柳州传统山歌中最常用且最具特色的形式,其语言诙谐生动,出歌犀利迅速,常常让听者为之捧腹。

  只要天气晴好,在鱼峰山脚下,大群的青年男女老少抱团围成一个个圈,圈子中央,或一男一女,或两男一女、一女两男分为两方对歌,也有“三角对唱”,你来我往,此起彼伏。旁边的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其中还有人拿着录音机和摄像机录下对歌的精彩片段。“不管是歌才满腹的‘歌王’,还是只有‘三板斧’的初学者,在这里总能找到对手。很多歌手都有大批的粉丝后援会。”韦大爷自己就是热心粉丝,他对每一个歌手的能力、特点都如数家珍,他说公园里还有人专门兜售歌王们的经典曲段。

  “柳州有个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这是流传在柳州的民间歌谣,传说刘三姐当年便是在鱼峰山下传歌教化百姓,并在此骑鱼升仙。广西山歌学会副会长黄晓平说,鱼峰山一直以来都是桂中地区的山歌圣地,吸引了柳州及周边市县的众多民间山歌爱好者前来学习和对唱。“刘三姐在鱼峰山传歌并骑鲤成仙,民间歌手能在鱼峰山唱山歌,被视为一种莫大的荣幸。”

  多年来,鱼峰山下的歌圩一直不曾改变,凡到重要节日和周末,鱼峰山前都会举行大型歌圩活动,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传艺、以歌招商,以此怀念三姐,寄情放歌,其中以“三月三”和中秋节的歌圩最为隆重。如今,每年参加鱼峰山歌圩的群众超过300万人次,在鱼峰公园里,山歌对唱、戏曲表演等,人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娱乐阵地。

  让歌圩成为经典

  为深度挖掘“鱼峰歌圩”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柳州市文化部门在每年“三月三”和中秋节组织开展“刘三姐山歌节”活动,搭歌台、唱山歌、对山歌,以“三高一专”(高素质的歌师、高水准的节目、高品位的艺术价值、专业化的舞台)的标准打造精品歌圩。每次山歌节,汉、壮、苗、瑶等来自广西和外省各民族歌手齐聚鱼峰山下,其中不乏“80后”“90后”的年轻后生,歌台多的时候达到十几个,场面壮观,往往是“一台节目一出精品,一场歌圩一次经典”。

  随着“鱼峰歌圩”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鱼峰公园的山歌节已渐渐不能满足群众“自我表现”的需求。“‘鱼峰歌圩’是群众自发形成的富有柳州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动项目,是柳州文化发展过程中难能可贵的资源和机遇。政府从多层面、多角度出发,深化歌圩内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把‘鱼峰歌圩’打造成文化柳州的代表性品牌。”柳州市文化局局长李丽珍说,为落实“鱼峰歌圩”的建设,柳州市启动了“鱼峰歌圩365工程”,通过确立3个目标、6种风范、5项措施,将“鱼峰歌圩”打造成领衔广西的文化品牌,凸显其龙头示范作用。

  2012年起,以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契机,柳州市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歌圩创建工作。结合2013年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中的“山歌逗唱狂欢节”、撩翻“山歌王”欢乐擂台活动,以“鱼峰歌圩”首届广西山歌擂台赛为载体,开展“鱼峰歌圩山歌擂台季季唱”活动,并作为一项持续化、常规化的赛事建章立制。鱼峰区委副书记、区长何世恰说:“开展山歌‘四进’(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每月确定主题,组织山歌会,将歌圩文化与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主题歌圩月月唱是‘鱼峰歌圩’的创建特色。以鱼峰公园的歌仙广场为中心,营造轻松、自由的山歌氛围,让山歌天天环绕柳州,唱响八桂。”

  柳州市的歌圩文化并不局限于实体的广场,其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大胆创新,让歌圩从鱼峰山下发展到网络空间,并逐渐影响到广西各地乃至西部各个省区。“网络歌圩不仅创新性地引发了新一轮的山歌热,还给社区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据鱼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梁江介绍,大龙潭社区管理人员组成的大龙潭社区网络山歌队通过网络用山歌与社区居民交流,解决居民间的矛盾纠纷,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创建示范项目带动文化惠民

  2013年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期间,百里如画的柳江两岸欢乐不停、激情不断。与此同时,鱼峰公园里,300多名来自柳州、南宁、桂林、河池等地的山歌爱好者齐聚一堂,上演一场烽火逐鹿的山歌战。决赛当晚,数千名来自柳州和周边地区的山歌爱好者听得如痴如醉。家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88岁老人潘书明,约上另一名78岁的老伙计,坐了两个多小时的班车,专程来赶歌会。鱼峰区文化和体育局局长陈波说:“‘鱼峰歌圩’的文化效应已经辐射全广西甚至区外,带动了柳州文化旅游的发展。”

  现在的鱼峰公园已不像早年的逼仄简陋,歌仙广场把相邻的鱼峰山和马鞍山衔接起来,大大小小的歌台广场绕小龙潭而起,处处绿树成荫,花鸟成群,山水相映。“改造鱼峰公园,打造歌圩精品,为的就是给群众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鱼峰歌圩’的惠民作用。”鱼峰区文化和体育局副局长王敏珊说。

  近年来,鱼峰区以创建“鱼峰歌圩”为契机,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带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目前,鱼峰区拥有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鱼峰支中心、35个文化活动中心(室)、37个社区文化广场等,100%的文化活动中心(室)正常开展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鱼峰区培育了“鱼峰之声”群众文艺会演、“立鱼欢歌”广场文化节、“每月一星”歌手PK赛等群众文化品牌,让阵地文化活动经常化。

  2011年3月,红豆社区发布了一个名为“武宣婆大战柳州老鬼”的视频,视频中“武宣婆”郭秀莲与一位柳州老人在鱼峰山下对歌长达7个多小时,其机智、诙谐、犀利的对唱引起广泛关注,被优酷、土豆等网站纷纷转载,如今,郭秀莲的粉丝多达30万人,还收到江苏卫视的邀请。通过“鱼峰歌圩”的平台,柳州的草根歌手纷纷走上全国舞台。而从2009年开始,柳州市第四十六中附小把柳州山歌引入课堂;在去年,鱼峰区在柳州市青少年宫成立鱼峰“小歌仙”少年儿童艺术团,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充满活力的姿态发扬光大。

  广西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黄燕熙评价说:“‘鱼峰歌圩’以传统文化项目为抓手,丰富发展柳州山歌,丰富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传承柳州历史文脉,为柳州市、广西公共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