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评论 >> 正文

军事题材散文:恒久和魅力的表达(常晓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8日09: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常晓军

  2013年度军事题材散文的创作,给人的感觉仍是保持着比较强劲的态势。尤其在创作观念、创作审美情趣和创作的表达方式上都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收获,较好地体现出了军人情感下的生命意识、思考和担当,以及军人气质下的生命体验,体现出了大时代气息下的英雄本质。

  自省拷问下的审美气象

  散文是最性情的文字,可以真实、自由地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军事题材散文在这方面更有着凝聚军人信念、凝结军旅文化核心、浓缩军队历史、演绎责任担当的显著表现。

  贺捷生的长篇散文《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人民文学》2013第4期),始终散发着丰富而久远的情绪。文字中流淌的情感是对于逝去往事的思考,是对于悠远精神世界的抒写,是为信仰舍身弃家的回望。贺捷生的红色散文始终喜欢以倾心相谈的方式讲述父辈的故事。在《木黄,木黄,木色苍黄》(《十月》2013年第5期)中,她通过一棵千年古柏树的历史来追寻父亲的足迹。那种苍茫下的豪迈,不但全方位展示出内心的真实,也让特殊年代的特殊经历成为了铭记往事的记忆。在良心的承担和生命的书写下,这位年逾80的老人用朴素坦荡的文笔,深情道出了对于革命战争的深深敬重。大爱痛彻肺腑,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如果说这种悲壮之美,是对另重世界的观瞻体悟。她的其他作品中,诸如《像黄金那样纯粹》《钢铁将军贺炳炎》等文章,都不难读出她内心对于往事的追问,并且时时充满着英雄叙事的美学向度。

  周涛的《南疆:一段记忆》(《西南军事文学》2013年第2期)虽然是以游记的形式来写生命中的那段难忘记忆,却有着浓厚的社会认知和生命价值判断在其中。作者以军人的铁骨柔情,深情沉吟出生活与人生的哲理,在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艺术的嬗变下,进一步挖掘出人物内心的真实。

  基于创作的主体价值,王宗仁不自外于时代和社会,他笔下几乎都是高原的深沉博大和军人的感动。在《歌的高度》(《西藏文学》2013第4期)中,让创作和文字同灵魂有机融合在一起,成功地刻画出了当代军人身处严寒高原的真实之美,反映出了军人的可爱、心灵的纯洁。王宗仁还出版了《当年我在格尔木》《王宗仁散文精品集》等散文集,都是以高原来写生命的大散文。这种理性思考之下,进行着小我与家国的对比,用心灵的文字续写着人生的真善美,并从中体味出人生的要义和苦难。

  以上这些作家对于军事题材散文创作的思考有着特殊的诉求情感。他们更多是以人生意义的浓缩来深情呼唤塑造军人的英雄形象,从不同视角对新时期人格精神重塑。就如同流淌在官兵心中的战歌,始终围绕着能打仗、打胜仗,用艺术的形式把血性和豪气注入官兵血脉。

  精神层面下的文化传承

  与往年相较而言,2013年度的军事题材散文创作在继写军旅的崇高精神和大众文化之间,承载起创作的繁荣。从细小处看,写哨卡、写边防、写生活中的处处气象,反映军队生活,抒发官兵情怀,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虽然这样并没有直接写军人的血性豪迈,但真情流露和追寻仍然可以彰显出人生的境界。这也让作家在生活现场更多地“接地气”,在思考中彰显人性,以清新脱俗的精神品格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在思想和主题的表达上,这样的创作更贴近生活和现实。这也是对于强军梦、中国梦的向往和炽热赞颂。

  周涛的文字不乏刚健优美,有着倔强与执著的性格,更多的是从历史的反思中探寻情怀,能从中读出写给自己的心灵独白。用文字表达出了灵魂深处的感动和爱。在《南疆:一段记忆》中,写出了军人的铁骨柔情,深情沉吟出生活和人生的哲理,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艺术的嬗变进一步挖掘出人物内心的真实。对于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广度、人性的高度的不断探求,使其以独特而浓厚的精神内涵表现出了生命的本体。

  裘山山的《六十年前的功与过》(《海燕》2013年第6期),写父亲赴朝参战中因受处分失去了本该得到的二等功荣誉的往事。通过两代军人的比较,升华了父辈默默奉献军营的主题。裘山山的文字时时处处都飘散着生活味道,深沉的气质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中有着不同的风流。生活中平凡之极的美好,能够幻化为生活中最美的诗意。可以说,这样的激情创作有其美学价值意义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杨献平《边关人物记》(《西南军事文学》2013年第1期)的文字中散发着独有的真性情。写出了边防基层生活和战士的个人情怀,使人们切身感受到火热的军营生活和光荣使命,是对无名英雄的歌颂,也是对于乐观精神和战斗意志的表现。

  孙国的《边地散记》(《解放军文艺》2013第5期)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写生活中的平淡,虽是散记却是对于生命的真实记叙,写出了民族骨子里的性格。这种以纪实的品质写情感的融合,确实值得回味。作为散文的追求,以特殊的视角来表现军人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并非个人情绪的宣泄,而是有着时代性和深刻的导向性,通过这些笔触反映现实、指导现实、反思现实。

  真实地表现人物情感的同时,军事题材散文创作还有着超前性和鼓舞精神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人性的探索,不断催开着万紫千红的丛丛花簇,以特殊而强烈的生命体验来建构起更为宏阔的精神容量。

  朱增泉的现代战争散文,是从军人的角度对现代战争进行阐述的反思,把军人价值的思考、灵魂深处的自我观照等都投入到国家、军队等转型中不断突破。《亚洲的早晨不宁静》(《神剑》2013年第1期)《狂人卡扎菲》等文章引领读者在战争的残酷中感悟战争现场,从某种意义上表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情怀和文化担当。

  庞天舒的《热土,强秦之崛起》(《解放军文艺》第1期),充溢着独到眼光和文化自信,通过大秦的统一来对历史进行深思,把秦的崛起和消亡的那段耐人寻味的历史,穿越时空为英魂写赞歌,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折射出中国军人对于历史的反思。

  王龙的《托克维尔曲线》(《随笔》2013年第5期)讲述了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他将历史的回望和当下国人的经历有机联系在一起,闪烁着对于历史的沉思和现实担当。同时,他还创作了《宪政与主权下的国运》《最是文人不自由》等文章。此外,王凤英、杨宝强等作家的文字中有着鲜明的时代气质,让人于不经意中感受到文字中生命的疼痛。

  时代气息下的生命抒写

  除饱含军人的拳拳报国情怀之外,还有着为数不少的散文作品更是以唯美的笔触直抵人的内心世界,以细腻的观察来探索人性,守望远方的乡情。温亚军的《其它的交给时间》(《山花》2013第4期)有着独到的观点和感受,写出了生命的浪漫与理性,也让人到中年的他在闲淡恬静的文字中,突然感喟军旅行途的匆匆青春岁月,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短暂。与此题材相似的还有党益民的《兵之初》(《橄榄绿》2013年第5期),也是对于人生历程的真诚回顾,从中不难看出他内心对于军营的深爱和眷恋。

  李存葆的《乡村燕事》(《人民文学》2013年第6期),以写燕子为始哲思人生,文字融诗化、淡雅于一体。写了生活中的燕子与人和睦为邻,充满了多种文化的参悟,教人向善,引人思索。还有《大河之子》《我眼中的老龙湾》等篇章,是对生命都努力寻找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深情歌吟,诠释着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叶华的《初秋》(《橄榄绿》2013年第6期),写的是往事浮现,不失军人的细腻情怀,就像是一场穿越的旅行,在喜悦中让人看到了充满着诗意的白描。贾国祥的《雕刻时光》(《橄榄绿》2013年第5期),让人可以读出他经过思考和探索的文字,充满着细腻的情感和思索,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审美的追求和厚重的情感幻化为嘹亮的军歌。

  马晓丽的《老宋头》(《解放军文艺》2013年第10期)以丰富的思想性来体验与进行深邃的思考,足以唤醒久违的情怀。折射出对于大时代的认知,有直抵人心的精神境界。老宋头的不近人情却始终闪烁着人性美:有着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充满着个性和思索。

  此外,还有张仁峰的《君子比德于玉》、兰宁远的《北京的脊梁》、祁建青的《三河流域》、纪莹的《边关行记》、文清丽的《那年秋天,那年夏天》等文字可以说充满着军人的风骨。无论是从技巧,还是人生阅历,或者对于文字的架构上都彰显着不凡。在创作题材形式、手法上都呈现着新变化、新面貌、新收获。值得一提的是后二者以女性视角来写日常生活点滴,以审美化叙事来表现女性的敏感、对文字的执著。

  总之,2013年度军旅散文创作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并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国家之梦,反映军人之梦;军人之梦,融为国家之梦。我们需要更多融历史追忆和现实生活理解的文字创作,奏响军队发展强大的时代强音。2013年度军旅题材散文创作始终探寻对生命的追思,再现着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范。在以高擎信仰的火炬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