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历史·经验·青春(傅逸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8日09:45 来源:中国作家网 傅逸尘

  “活着”的历史

  或许是近年来读到了太多虚妄的历史、传奇的故事,看惯了模式化的叙事与脸谱化的人物,对于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笔者总是不自觉地怀有 某种成见和警惕。大众文化语境下,类型化叙事异军突起渐至甚嚣尘上,战争历史作为一种公共的题材资源被快速且过度地“消费”掉了。

  2013年度给笔者留下较深印象的军旅长篇小说有:都梁的《大崩溃》、项小米的《记忆洪荒》、李西岳的《血地》、李骏的《穿越苍茫》、武歆的 《陕北红事》、赵江《王牌班》、徐晨达的《滴血的刺刀》、冰河的《狗日的战争》、梁晓声的《懦者》、韩征天的《纸上的枪声》、吕怡慧的《女生楼404》、 孙彤的《红妆武装》、徐艺嘉的《我们都缺伴儿》、丰杰的《斑斓》以及冯育军的《引爆》。总体来看,历史叙事文本质量齐整,文学水准颇高,可以说是本年度军 旅长篇小说的重点也是亮点所在。   

  都梁的《大崩溃》是新世纪以来为数不多“正面强攻”战争历史的长篇佳作,被冠以“全景式大战略军事小说”的名头,在笔者看来并非仅仅是书商的噱 头。都梁以宏阔的整体视野、强悍的思想能力和充分的知识准备,大规模重返历史现场,多角度介入战场时空,全方位审视国内政治、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作品围 绕着1944年日军发动的“一号作战计划”展开叙事,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般细腻而生动地呈现出前线、后方、高层、民众的战时状态。都梁一改《亮剑》中“性 格英雄+传奇故事”的叙事模式,将笔触聚焦于历史本体,人物命运则要服从于历史的进程和事件的逻辑。《大崩溃》第一部的主要人物是国军督战官蔡继刚,飞行 员蔡继恒和普通士兵满堂、铁柱兄弟,三条情节线分头并进,从不同侧面展现大的战略态势,最终汇聚在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衡阳之战中。蔡继刚对国军数次战役 的冷静观察和充满智慧的战场突围,蔡继恒桀骜不驯的性格及在空战中的彪悍表现,满堂兄弟由对战争的迷茫、绝望到成为坚定的铁血战士,都梁都分别用浓墨重彩 的笔法耐心细腻地给予呈现,既遵循了历史的真实发展轨迹,又借助不同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串联起作家对整个大战场不同角落、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深度 思考。

  如果仅仅将历史视作背景或者容器,随意布置或装填那些无需证明亦无从证伪的故事,就很容易把历史写死;而如果把历史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情绪, 甚至一种生活的话,就会将小说视作“活着”的历史,因为小说所保存的是日常生活中枝枝蔓蔓的部分,是有生命力的。如果没有这些枝枝蔓蔓,所谓的历史,可能 就只剩下干巴巴的骨架,小说家看似虚构的笔触,可以为历史补充许多真切实在的细节和肌理。在战争背景下,传奇人物是存在的,也更能吸引读者,但是对于真正 的历史而言,传奇是变量,普通和平凡才是常态,战争进程中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普通生命情态是更为复杂也更为幽微的“存在”。在《大崩溃》中,没有一个人、一 件事是孤立的,上到最高统帅,下到底层士兵、一般民众,他们经历的并非单纯的传奇,而是在长久持续、反复纠缠的战争中的无奈、痛苦、隐忍和决绝。历史的构 成,离不开这些肉感、琐细、坚韧的细节,而对战争历史的接续和完形正是在这些鲜活的生命细节中达成的。

  对于1939年国民党长沙会战的回望,徐晨达的《滴血的刺刀》没有写成“愤青”式的简单暴力,或者像某些抗战题材影视剧那样把敌人“弱智化”。 作者沉湎于每一辆坦克、每一发炮弹、每一架机枪、每一发子弹的性能和效果的描写之中,尽力触摸战争中最微小的瞬间和剧烈的伤痛,以求还原战斗中的因果动 力,抵达战场的酷烈真实,把人在战场中的具体情境、战争损伤和心理意志,非常清晰、细微地描画了出来。徐晨达对战争微观场景的充分展现,使每一段文字都好 像具备了极强的张力,写出了战争的节奏、残酷、紧张,甚至气味和色彩来。

  “内在”的经验

  小说所要呈现和探索的,是历史中感性和隐秘的“内在经验”,是生命舒展的痕迹。而生命的痕迹,往往被笼罩在历史这一巨大的幕布之下,小说就是要 将原本隐匿的生命痕迹从历史的各个角落、各种细节里发掘出来,从而让生命构成一部属于它自己的历史。项小米的《记忆洪荒》写出了宏观历史与个体生命的变与 不变。时代的变化是摧枯拉朽的,毫不迟疑;而人心的流转是漫不经心的,含情脉脉。相比之下,恒常的“存在”是人情、是人性,是生命和生活本身的义理和逻 辑。《记忆洪荒》中既有对艰苦从军岁月和那场惊天洪水的追忆,有对那个疯狂而荒谬年代的反思,也有对主人公直面理想和爱情“上下求索”而不得的痛憾。作者 执著地回望生命的来路,发现即使是在那个疯狂荒谬的年代,那个洪水席卷了一切生灵的年代,依然有生命和爱情在潜滋暗长,并且正是在那个年代形成的信仰和人 格伴随了整整一代人虽然历尽坎坷,却依然坚定如昨。作者把时代的悲剧、命运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完美地结合,进行了充满情感的反思和追忆。小说以女主人公许 北北的生命轨迹为主线,穿插有日记、梦境、与心理医生的对话及其手记、朋友的信件、父辈的传奇遭遇等内容。深刻的自我分析、怀疑以及对人性的叩问使得作品 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本相,作品内部不同的文本之间相互印证和补充,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视角。小说从现实众多的精神扭曲和情感迷惘中切入,直击当下社会诸多精 神症候。书中所有的细节、人物都带有作家的体温,这使整部小说在传递历史的悲情之余也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内在力量。

  李骏的《穿越苍茫》书写的是家族史和母亲的生命史。他笔下的革命历史不夸饰、不隔膜,氤氲着一层生活的烟火气,充盈着生命的热力与温度。作者对 革命老区红安当地的风物掌故、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熟稔渗透沉淀于字里行间,精彩而动人的细节俯拾皆是。作品呈现出人类内心深处极为隐秘而又细微的经验, 对历史与生命、与生活、与生存的关系等等极富存在感的哲学命题进行了深入甚至严苛的探索与考量;将人心的坚韧、人性的高贵、信仰的坚定、生命的力量置于风 雨如磐的革命历史背景之中,书写得真实感人、摇曳多姿。武歆的《陕北红事》、梁晓声的《懦者》和韩征天的《纸上的枪声》都堪称革命历史叙事谱系中的“另 类”。《陕北红事》的别致在于叙事的结构:小说打通了历史和当下,所谓的“红事”,都是由当下人讲述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往事,而当下的叙述者又或多或少地与 当年的“红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生活在现实时空,传承着前辈的历史基因。“历史”和“现实”互为背景,互参关照,彼此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 缠绕前行,有效延伸、拓展了“红色叙事”的时间与空间。小说中所有的故事,无论是当下的还是过去的,都贴合并融入了当下陕北的风景、风情和风俗,在文本层 面呈现出“游记的样式”。尤为可贵的是,小说的整体性并没有因此而被破坏和打乱,其整体结构反而因此更趋稳定、合理,显示出作家强大的叙事力量。《懦者》 和《纸上的枪声》的新异之处分别在于人物形象和题材类型。前者的主人公王文琪表面上懦弱、对日本人摇尾乞怜,实则智慧内敛,深谙中日两国传统文化,梁晓声 为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一个新鲜另类的人物形象;后者则号称我国首部以战地记者为题材的小说,将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题材空间拓展至了一个 全新的领域。但是这两部作品的类型化风格都极其明显,在语言、结构和意境等其他层面乏善可陈。

  抗战题材因为承载着中国人民难以磨灭的民族记忆而历久不衰,亦被视作题材的富矿。然而,随着时代的久远,抗战历史对于当下的作家而言渐趋模糊与 混沌,能否有效介入抗战那段现代中国之“大历史”,对处于想象彼岸的“历史存在”进行富于主体性、时代性和真实感的新鲜叙述,着实考验着当下作家的文学智 慧与写作伦理。李西岳的《血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宏大叙事”,亦不见对大的时代风云、历史背景以及战争场面的全景式书写,作者将视点聚焦于战争中的个体 生命存在、尤其是女性人物的命运轨迹,以富于生命痛感和抒情性的笔触构建起一个凸显作家主体性和地域风格性独立而完整的“小世界”,对战争“大历史”进行 了微观重述和浪漫抒写。《血地》之所以选择个人视角与民间立场,正是为了表现与探寻被宏大叙事所遮蔽了的历史缝隙与存在境遇,发掘个体生命在战争中面临的 考验与存在的意义,并经由此凸显战争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丰富性。李西岳以极富个人生命和情感体验的“小叙事”勾勒出来的小而完整的“内在经验”世界, 鲜活生动,具象沉实,带有作者的情感温度和认知深度。所谓“小叙事”,就是关乎人物个体命运变幻的述说以及历史大背景中小细节的特写。《血地》透过对个体 的情感纠葛和命运轨迹的细腻展示进而折射出大的历史和时代的面影,小说的气象并不因聚焦个体而渺小,却因为写出了人性的深邃和独特而更显开阔与完整,进而 在更深层次上抵达人类共通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青春叙事”的生长

  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军事变革的逐步深化和军队信心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新型高素质军人”早已取代农民军人成为军营中的主角,但比之“农家军 歌”,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新世纪军旅小说中的许多军人形象依然显得单薄苍白、模糊且僵硬。可喜的是,以“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为表现主体的“军旅青春叙 事”正在成为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现实概括力的生长点,也标志着新的题材资源的激活和表意空间的生成。

  吕怡慧的《女生楼404》是典型的“80后”青春军旅叙事。军人的青春同样美好,但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岁月中又多了些许理想的重量,它和 责任相关,关乎精神的成熟和生命的成长。这部小说虽然没有把焦点直接对准演习场、训练场和战场,而是深入探访毛豆、米粒、麦苗、胡璐等几个军校女学员的生 活状态和成长轶事,饶有兴味地呈现出当代青年军人在思想观念、精神气质和行为习惯上的新特点,让我们领略到了女军人的青春魅力和别样风采。赵江的《王牌 班》在描写新一代年轻士兵的军营生活上所表现出的眼力和心力值得称道。仅就兵员成分而言,那种如熊大臣般到部队来寻找前途、追求进步、实现梦想的,已不是 当下每个士兵入伍的动机和主流。有的士兵甚至是带着强烈的功利诉求被迫来到部队,希望在这个依旧被称作大熔炉的地方,经过一番锤炼敲打变为一块有用之才。 由于每个兵的前史与入伍动机不同,因此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就具有了更为千姿百态的想法与个性。在这个由青春组合起来的集体中,每个兵都十分自然地,有 时又是刻意地表现着自己的性格与意愿,使得这个尖刀班意外情况层出不穷。作者以高度写实的手法对当下的军营生活进行了艺术再现,呈现出每个士兵变化的真实 轨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