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侗寨申遗:打造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6日10: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杨少勇 吴 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坪坦回龙桥  张建国 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坪坦回龙桥 张建国 摄
 通道县阳灿侗寨聚落  杨少权 摄 通道县阳灿侗寨聚落 杨少权 摄

  湖南通道侗族村寨已经进入国家世遗预备名单。2月21日,侗寨申遗核心价值研究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北京大学教授陈耀华、清华大学教授张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所长张瑾、广州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教授蔡凌等20余位专家汇聚北京,从多个方面共同探讨了通道侗寨申遗的核心价值。

  在这次咨询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道侗族古建筑群及其周边侗族聚落承载着一种独特的文明,并将诸多侗族非物质文化形态生生不息、物质化地反映出来,具有极强的民族唯一性、技艺杰出性、资源完整性和生存濒危性,它既是文物又是建筑群,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标准的第一项“代表一种特殊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杰出天才”和第二项“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化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还在多方面高度吻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

  文化价值受到多方肯定

  据介绍,通道境内坪坦河流域侗族聚居核心区村寨均为纯侗族村寨,占全县侗族村寨总数的32%,分布面积约234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国保”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以及湖南省保横岭鼓楼等众多经典古建筑。其中,芋头、坪坦、高步、横岭、阳烂、中步等侗寨保存现状较好,文化元素齐全,充分展示了侗族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独特性,较为集中地体现出侗寨和侗族社会形态、文明形态的核心价值。

  早在2002年,中国古建筑学家、时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的罗哲文来此实地考察后表示,通道侗族古建筑群及其周边侗族聚落完全具备申遗的先天条件和诸多条件,建议省政府尽快上报国务院,尽早将其列入国家预备清单。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的罗伯特·瑞博士指出,万佛山·侗寨景观如果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是非常罕见的,值得进行世界性的深入科研考察。

  2011年,北京大学原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华教授团队数次深入坪坦河流域侗寨实地考察,认为通道侗寨至少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三条标准,即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可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作品;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是处在不可挽回的变化之下,容易损毁的地址。

  2012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在通道坪坦河流域的芋头等侗族村寨进行全面考察后指出,就全世界而言,古侗寨建筑群都属于稀缺建筑,属于被鼓励的类型,这么好的侗寨建筑群以及它蕴含的侗族文明形态和生活模式,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01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张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张之平专程来通道,深度挖掘侗寨文化景观的人类文化学价值。国家民委组织全国14个省民(宗)委领导,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面的专家,深入考察通道芋头古侗寨和坪坦村进行广泛交流。同时,举办了2013年“六月六”歌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侗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研讨会,取得一批珍贵的学术性成果。

  侗寨申遗优势明显

  与会专家认为,通道侗族村寨文化源远流长,民风古雅淳朴。雄伟壮观的风雨桥、工艺精湛的鼓楼、古朴典雅的凉亭,是侗族村寨最典型的景观,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优势明显。

  侗寨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民居与公共建筑互相呼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平坦河流域的大多数乡镇30多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被称为“和谐奇迹”“中国和谐社会的原始版本”“人类宜居环境的突出典范”。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当今世界大力倡导的先进生活理念。

  有关学者考证后指出,侗寨内民居和古建筑布局讲究、类型多样、形式灵活。鼓楼、花桥、吊脚楼等全部采用木构件,运用榫卯结合的木作方式进行构筑,不用一钉一铆,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独具风格。牙上鼓楼依山势悬空而建,合理利用山形地貌的原有格局,是人居土地良性使用模式的突出例证。侗族民居大多背山面水向阳,因地形而建,不论是山下河岸型,还是平坝田园型,或是丰山溢口型的村落,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侗族先民在通道繁衍生息,大多数侗寨始建于宋、明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尤其是上述6个侗族村寨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存完好丰富,是侗族传统建筑、节庆、歌舞、饮食等生活方式,以及习俗、精神、制度等社会状况的缩影,也是对侗族主要族群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生动反映,是侗族特色文化的一种多元动态展现,是典型的文化人类学的活态遗产。

  侗寨申遗推进顺利

  通道侗族村寨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保护价值,于2012年11月进入国家世遗预备名单。

  为加大遗产地保护力度,通道有关方面加强与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作协作,初步完成遗产地保护规划。目前,芋头、坪坦两个侗寨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管理规划已向国家住建部申报。同时,当地政府投入700余万元,重点对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群、恭城书院进行维修,对遗产地各村寨寨门、萨坛、古驿道等文物遗存进行抢救性和保养性修缮;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侗寨景区风貌的修缮整治,修缮完成3500余户民居吊脚楼;成立侗寨风貌保护民间协会等自治组织,定期对全县117座风雨桥、267座鼓楼、118座寨门、256座凉亭、92个戏台进行消防隐患巡查;启动非遗保护工程,恢复赛芦笙、对山歌、闹春牛、抢鱼塘、斗鸟等民间濒危艺术项目。

  在此基础上,该县成立了侗学研究会、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等专门研究组织,积极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建立侗族文化音像资料库,加强对侗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培养民族文化技艺传承人1500余人,提高侗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先后出版发行侗民族文化集成丛书20余套,取得了一批珍贵的学术性成果,加快了侗寨申遗进程。

  参加本次咨询会的专家们建议,要借申遗进一步深化对侗民族文化的研究,对侗族村寨做好价值定位,明确其前景规划、土地归属,完善法律法规,增加资金投入,提高保护技术和展示陈列水平,更好地保护侗族村寨,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