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拾花首先是苦的,然后才有酸和甜

——电视新闻纪实片《千里进疆采棉记》研讨会综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6日10:22 来源:中国艺术报 吴月玲

电视新闻纪实片《千里进疆采棉记》剧照

  “今天的电视荧屏充斥着婚恋的、选秀的、游戏的节目,很少能看到这么朴实的电视节目。中央台的农业频道能够抽出时间拿出人力,用两三个月的时 间,拍了8集的电视节目,对电视界的影响是非常的大。 ” 2月21日,在中国视协举办的电视新闻纪实片《千里进疆采棉记》研讨会上,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深有感触:“劳动首先是苦的,然后才有酸和甜。 ”这也代表了很多观众观看这个纪实节目的感受。

  8集电视新闻纪实片《千里进疆采棉记》于去年9月和11月分为上下部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聚焦三农》栏目播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每年到了 收棉花的季节,都会有大约40万到90万外来工进疆采棉,这些工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拾花客” 。可是只要你看过这部纪实片,就会知道,拾花可不是件浪漫的事。拾花客中大部分是农村中老年妇女,有不少是五六十岁的留守妇女,她们进疆采棉近三个月,每 个人能得到五千至一万元的报酬。这部纪实片以河南商丘的采棉经纪人刘爱民为线索,记录了去年刘爱民从招收拾花客到安全把大家送回家乡,期间他们经历了棉花 的延迟采摘,在摘棉花的过程中意外受伤生病……

  《聚焦三农》的制片人钟倩在谈到这个节目的形式创新时说,因为播出平台是个日播节目,所以他们把这部片子定义为“新闻连续剧” 。但是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认为,这是部真正的纪录片,同时它树立起了几个农民的形象。首先就是经纪人刘爱民。当片中记者问拾花客为什 么会跟着刘爱民跑了几千公里来到新疆打短工, “他不坑人的”一句话就把刘爱民的形象点出来,“很朴实,全是真实的记录,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 。 《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编辑室主编刘琼说,对于这个时代来讲,影像艺术比文字更加有力量也更为直接,它可以呈现出更加真实的历史,特别是转型期的历 史。

  农妇伸出被棉杆割裂、缠着胶布的双手,她们眼中对孩子的思念,拿到报酬之后的喜悦,这一切都让人有一种真实的感动。文艺评论家李准说,记者们没 有居高临下,没有猎奇,没有赶时髦,没有把玩,切身地去替这些采棉工着想,他们不是在采棉工之上和之外,他们就在采棉工之中,这不是每个新闻记者都能够做 到的。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说, 《千里进疆采棉记》是对现实的一种非常真切非常深入的关怀,它彻底贴近生活来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它如实地记录下采棉工每天的劳作,真实性本身 具有很高的价值。

电视新闻纪实片《千里进疆采棉记》剧照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对《聚焦三农》采用的新闻连续剧的方式表示了肯定,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对采棉工进行持续的关注,让观众在同步观察别人的生活。 “有点像微博微信在直播他们的进程一样。 ”他说,“这样的新闻节目呈现出一个季播节目的架构。 ”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外,最重要的是这个节目带给人们一种复杂的感受。李准说, “拾花客中大部分是农村的留守妇女,她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她们一年之中只有这样一次机会出去用力所能及的劳动赚得一年的主要收入,同时,赢得自己 在家庭和社会上做人的尊严。 ”这就是以人为本,在农村以人为本就是以农民为本,他这样评价道。文艺评论家曾庆瑞把自己的感受总结为“说不清道不明的悲情,这不是廉价的同情” 。他说:“农村有近两个亿的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留守妇女扔下老人和小孩进疆采棉,看到她们拿到钱那么高兴,其实那种艰辛是我们常人所理解不到的,值得 我们看纪录片的人为她们鞠躬。 ”

  电视片中的采棉妇女一方面惦记着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一方面忍受着烈日和不断弯腰的重复劳动,以及粗劣的食宿条件,其中有的是已过60的老太太。 其中一位老太太想着家中4岁的孙子和卧病在床的儿子,在棉田里抹眼泪。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说: “在电视上看到这些妇女,你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奶奶这样一些母亲的形象。它说的是农村留守妇女,但实际上任何人都摆脱不了这个群体,这也是让我们感受很复 杂的原因。采棉对体力要求很低,也不需要什么技术,但是它的劳动量很大,而这些留守妇女们也干不了其他的技术性的工作,她们能干的只有这个,她们乐观、坚 韧地劳作。所以拾花客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非常独立的这么一个群体,以他们为对象做这么大的纪录片报道他们的命运,是让人震撼的影像作品。 ”

  电视要关注什么?这是时代给电视人的问题。我们能用纪录片留下生活中的精致,也应该用纪录片写下时代的呼声。石世仑说: “我们现在处于加速工业化的过程中,那边是采棉机在工作,这边是双手在劳动, 《千里进疆采棉记》关注了转型期的中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这部片子带给大家更深层的思考。“大型机械来了之后,对于拾花客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连年来,进疆的拾花客已经呈下降趋势。而拾花客对采棉 也是又爱又恨。 ”向云驹说。李准看了这部片子以后提出:城镇化如何能够造福于这些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达到了2 . 69亿,把妇女、儿童、老人留在农村空巢,他们的精神世界谁来关心,现在春节年轻人回到农村的家里除了打麻将没有别的文化生活。城镇化要不要考虑底层最弱 势群体,城镇化给他们带来利益,还是继续将他们抛向被遗忘的角落。从这方面关注当代农民的命运任重而道远。

  专家们在充分肯定节目价值的同时,也提出进一步深挖节目资源,创作出精品的建议:少一些记者的介入,多一些用影像说话;敢于提出问题和进行思 辨,为政府执政提供思考;增加电视片的线索人物,如带着4岁和2岁孩子进疆的夫妻拾花客,或是在采棉地和河南商丘拾花客家中两地进行拍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