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排行 >> 报刊排行榜 >> 正文

新京报2014年2月新书推荐排行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4日17:05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近日在书评周刊中发布了2014年第七周的书香榜,同时也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最近出版的新书。

  文化类新书推荐

  《别扭的声音》

  作者:朱又可 版本:东方出版社 2014年1月

  《南方周末》文化记者朱又可的访谈和文化报道集,报道对象包括诺奖得主莫言、索因卡,以及作家铁凝、北岛、张炜等,汉学家傅高义、柯伟林,学者资中筠、江平等等。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本书发出的声音并无别扭可言。作者以此命名,正说明我们的社会需进一步开放。正因如此,本书的现实意义才更为突出。

  《守住中国人的底线》

  作者:王蒙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4年1月

  有学者将王蒙归类于坚守自由传统的保守主义者,本书确实再次显示了这样的气质。本书为王蒙最新的散文集,作者以百姓的视角,知识分子的情怀,对社会热点和国策民生以及安身立命等问题,均做出了自己的剖析。看似四平八稳,且有老生常谈之嫌的文字背后,凝聚着王蒙80年的人生历练和经验。

  城市类新书推荐

  《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

  作者:[加]简·雅各布斯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4年1月

  作者在本书中不仅谈论城市的现状与未来,而且更多地关注普遍的文化危机。社区和家庭的解体、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批判思考能力的丧失……简·雅各布斯认为,随着后农业时代走向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未来,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黑暗年代、一段文明崩塌时期的边缘。批判是知识分子的使命,简·雅各布斯的担忧并非多余。

  《城市里的陌生人》

  作者:[美]张鹂 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年1月

  作者通过展现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展现了毛泽东时代之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顺应现实的发展,改变管理机制实为国家与社会良性循环的重要机制,孙志刚案导致收容法废止即是如此,此外,当下中国的社会空间也亟须扩大。

  学术类新书推荐

  《民主向何处去?》

  作者:哈耶克 版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14年1月

  邓正来以前选编翻译的哈耶克政治学、法学、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历史学的25篇论文集,此次重版分为三本,出版方采取了加大行距的办法,使得实际字数大约60万的篇幅,变成了三本书,定价合计变成了120元。哈耶克的思想和邓正来的翻译作为知识而言无价,但作为出版物而言,出版方的行为太过且蓄意浪费纸张。

  《权势转移》

  作者:罗志田 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月

  著名学者罗志田的思想史著作,关注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本书初版于1999年,此次有数篇删除和增加。作者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如梁启超、胡适的文化领袖地位的获得以及“过时”等等。清末民国的思潮丰富而善变,作者展示了“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复杂性。

  记录类新书推荐

  《北纬三十八度线》

  作者:李奇微 版本:新华出版社 2013年11月

  由于档案披露的原因,有关朝鲜战争的起源、作战过程以及谈判和停战过程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沈志华和杨奎松的著作较为突出。本书是美国陆军名将李奇微关于朝鲜战争的回忆录,可与国内相关史书对照阅读。李奇微虽然在指责麦克阿瑟低估了“中国人的威胁”,但仅限于就事论事,而非“事后诸葛亮”。

  《到芬兰车站》

  作者:(美)埃德蒙·威尔逊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一本姗姗来迟的书。本书1940年出版,美国左翼作家埃德蒙·威尔逊将人物身世与其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联系起来,试图探讨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的形成:马克思的犹太背景赋予他的道德洞察力;列宁身上的德国血统给予他的坚毅、效率和勤奋……二战前主要社会主义者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在其笔下颇为生动——显然,它并非可靠的理论读本。

  短书情

  《曹操与献帝》

  作者:柯云路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1月

  从描写改革的现实小说,到“文革”小说,从“理论”专著到心理健康领域,从之前的情感专家,又杀入历史小说创作。柯云路将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构建成一种别样的平衡体制,并穿插了女子白芍和曹操由恨而爱,由聚而离的故事。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性,柯云路或许在尽力探索,但是,曹操显然不是“新星”。

  《理解早期文明:比较研究》

  作者:(加)布鲁斯·G·崔格尔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1月

  作者对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商代中国、墨西哥谷地的阿兹泰克及周边人群、玛雅、印加和约鲁巴等七个记载最丰富的早期文明的相同和相异之处给予了等同关注,尤其注重阐释早期人类行为的相似和相异之处。亨廷顿曾以《文明的冲突》表达其对西方文明前景的忧虑,本书或许能让其担忧稍减。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作者:川本芳昭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一套十卷的“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本书为其中一卷。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中国学者曾对“西方中心论”耿耿于怀,本书并非“中华中心论”,我们又当如何视之?

  《文明与法治:寻找通往未来的路》

  作者:刘哲昕 版本:法律出版社 2014年2月

  法学博士刘哲昕曾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为近万名厅局级干部讲述“中西文明融合与中国法治走向”的课程,其内容结集为本书以及《精英与平民:中国人的民主生活》。作者直面中国所面临的“选举与信任”、“政治与资本”等核心议题,提出了“信任民主”的理论构想。民主需要试验才能稳固确立,本书可作为参考。

  《重新发现市场:一部市场的自然史》

  作者:[美]约翰·麦克米兰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4年2月

  作者想探讨的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使市场有效运行的因素是什么?或者说,妨碍市场有效运行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说,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做什么?作者对中国的转轨实践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赞许。很多人对市场缺乏基本的敬畏,以为可以长期肆意操控,一旦引来市场的无情报复,则悔之晚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