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评论 >> 正文

原本的,澄明的——读刘美凤散文集《一地落叶》(黄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4日11:36 来源:广西日报 黄 芳

  散文家刘美凤新书《一地落叶》不仅在页码上足够厚重,在质量上也是沉甸甸的。其中,《三更有梦三更寒》因其救赎和自赎意义,被我视为是重中之重。

  母亲小小年纪便被外婆卖给别人做丫鬟,受尽欺侮,满肚怨愤。如果“我”是个儿子,也许母亲的一生会完全不同。如果那个算命先生不对母亲说“我”命相克母、克弟妹,也许母亲拥有的也是另一种人生。

  但母亲没有遇到另一条路。于是她冷漠甚至冷酷——母亲不允许“我”复读考大学,逼16岁的“我”去工作,逼18岁的“我”嫁人,因为“我养了你16年才养大你,你起码也要养我16年吧?你现在的工资那么低能养我吗?他的工资高,又是军官,再怎么也亏不了你。”16年的债,还完也许就解脱了。可人生能有几个16年?“再说16年的阴谋与婚姻,对他公平吗?冥冥之中,天理昭昭啊”。

  但世间的天理,有时是缺席的。母亲并没有就此罢休,她赌博,把所有亲人的生活,都当做赌资,甚至宁要赌资不要亲人。作者为此心惊,心冷。以至于母亲去世时,“我”没有眼泪,甚至拒绝去看最后一眼。

  然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什么?是世道人伦。是世道与人伦,从一开始就剥夺了母亲做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尊严。她生命里有太深重的苦,需要抵消,需要释放。

  “您没有文化,没有固定工作,生活来源没有保障,所以要拿我一生的幸福做依靠,这是我的命数。我不怨,亦不恨了。”与其说,作者终于与母亲和解,不如说,作者终于原谅了这人世里最暗的一面。

  与对母亲的回忆相比,《梦里望乡》里刘美凤对婆婆的回忆,则柔软而温情。我想,对于婆婆,作者倾尽了一个晚辈的情感,这除了她善良本性所使然,有没有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情感转移?有没有那么一个恍惚的瞬间,她宁愿,婆婆就是她的亲生母亲?她对婆婆的所有言行,是否是某种意识里对母亲的弥补?母亲去世,作者没有眼泪,没去看最后一眼。而对婆婆呢,“我为过世后的婆婆沐浴……洗上身,洗下身,剪指甲。我一边跟婆婆说话,一边搬动婆婆的身体,婆婆身体的余温还未散尽,只是那手脚有些僵了、硬了。僵了硬了的身体经我轻轻地一句,一句,又一句,复又变得柔软起来……”

  我抽出《三更有梦三更寒》和《梦里望乡》来加以描述,是因为它们脉脉相通,贯穿生死。实际上,《一地落叶》每篇文字都值得品说,它们是作者极其真诚的记录,不夸饰,也不掩藏。翻开书页,你就翻开了那些叠加的日子,日子中叠加的悲喜,以及作者在悲喜惊惶中一点点叠加的内省与认知。

  如果说,母亲是以一种怨怼去抵消怨怼,那么“我”便是以细微而又宽阔的爱去抵消负累。所以她能回归并保持生命原本的澄明:风一样轻,水一样清,草木一样生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