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后培:陪父母逛庙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0日11:03 来源:北京日报 后培

  倘若论起哪里的年味儿最浓,怕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议,但若提及过年的规矩,最多的非北京莫属。不过旧时民谣“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形容的从“腊八”到元宵节的老北京人过年习俗,世易时移,到如今,除了极少数胡同大院里的老人依然在“不嫌麻烦”地坚持着外,更多的人对年俗的遵从,悉数浓缩到了各处举办的庙会中。人人都在为“明日”而疲于奔命,哪里还有那份将年“精雕细琢”的心力?!

  自认算不上“强人”,无需承担那份“日理万机”的重任,但为过好寻常日子,每天也得起早贪黑地忙碌着。一年到头很难有几天清净日子,陪父母的时间也就更是少得可怜了。即便回趟家,除了唠会嗑儿遛会儿弯儿,也没多少共同的娱乐节目。物欲横流的当下,真正能供寻常老百姓娱乐的节目和去处似乎越来越少了。所以,素来不喜热闹的父母,听说我要带他们去逛庙会,满脸欣喜地答应了下来,且早早准备好了第二天要穿戴的衣物。

  为避开高峰和便于停车,正月初一一大早,我们便早早地朝龙潭湖庙会出发了,到地头一看,却早已是人山人海。我一边搀扶着父母在人海中“艰难”穿行,一边替他们防范着随时可能的碰撞,不时提醒着他们“小心”。

  眼前的景象,使我不由得想起儿时逛庙会的情景。记忆里,儿时逛庙会的那份迫切,似乎完全冲着闹热和“吃”而去。不管平日里如何贪睡,正月初一早上都是不用父母叫醒的。只要窗外露出一线天光,人就早早地醒了,近乎条件反射般。翻身爬起,急不可待地穿好一身新衣服,就开始敲打父母的房门,催促他们早早起床,好带我去地坛庙会看热闹、吃东西。

  儿时庙会的热闹,虽然没有《京都竹枝词》中形容的那般奢华——“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却也丝毫不逊《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的盛况:“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要是没有父母牵拉着,简直会寸步难行。

  除了看闹热,夹杂其间的各种小吃摊,才是最诱惑我的真正“目标”,茶汤、油茶、扒糕、灌肠……每到一处,我总会嚷嚷着让父母给我买上一份,直到吃得肚皮鼓鼓、饱嗝连连,依然食欲不减,大有不把庙会上的各种小吃“尽收腹中”誓不罢休的架势。

  那时父母嘴边挂得最多的两句话就是“慢点儿”、“小心烫着”,与眼前的情景何其相似,只不过听话和说话的人完全掉了个个儿而已,庙会的地方从当年的地坛换成了如今的龙潭湖罢了。

  行进途中,父母时不时冲着某样小吃或杂耍指指点点,兴奋地侧身冲我说道:“你小时候最爱看这个了”、“你小时候最爱吃这个了”……当我要买给他们尝尝时,他们总是摆手阻止,“看看就可以了”。那感觉,他们似乎并非为自己来逛庙会,而是前来找寻有我陪伴在侧嬉戏闹腾的那段旧时光。看着两鬓日渐斑白的父母,在人海中挤得气喘吁吁额头冒汗却依然满脸兴奋,我鼻头一酸,赶忙别过脸去……暗暗下定决心,但凡父母身体允许,每年的春节,我都要陪他们来逛庙会。

  不为那份走马观花的闹热和摩肩接踵的拥挤,只为找回那些我们曾经共度的时光,并让眼下这些屈指可数的快乐时光在彼此心头荡漾下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