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白日焰火》:非典型黑色电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0日09: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邓 钦

  

  《白日焰火》剧照

  刁亦男

  2月16日,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由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摘得,该片男主角扮演者廖凡获得最佳男主角“银熊奖”。《白日焰火》也成为继《一次别离》之后,柏林国际电影节唯一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男主角奖的“双熊”影片。

  柏 林国际电影节作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曾被贴上政治气息浓厚、艺术性重视不够的标签。来到柏林之后,笔者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文化创造性和包容性,感受到 西方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态度上呈现的微妙改变。当今中国电影人也慢慢学会用更国际化的电影语言和市场思维讲述西方人更易理解的中国故事。

  刁 亦男的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的他,曾活跃于先锋戏剧及影视剧剧本创作,之前导演过《制服》、《夜车》等小成本独立电 影。秉持着对黑色电影(Film Noir)凸显的复杂人性的兴趣,又在新浪潮影片的影响下,他的拍摄风格偏于简洁、清淡,富有文艺气息。

  刁亦男的创作被业界称为“非典型性黑色电影”——既带有黑色电影惯有的题材取自于性动机,道德边界模糊,风格晦暗深沉,描述犯罪丛生的底层社会等特征,也有自成一格的表现手法,两者相互交融营造出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

  《白日焰火》是“观赏性及自我表达兼顾”的电影,对故事中人物情绪的展现十分克制,感情含蓄,可以说,刁亦男将《制服》的黑色幽默和《夜车》的苍凉悲情叠加到了《白日焰火》之中。

  《白 日焰火》被誉为一部故事商业、手法文艺的作品。故事以酒吧抓捕嫌疑犯段落开头,混乱场面中手枪回到罪犯手里,让人产生杜琪峰式的香港枪战片的错觉。然而当 画面转向桂纶镁在冰上滑行时的一句“有谁能在一天之内天女散花一样抛尸呢”的独白时,影片的层次便丰富起来,剧情犹如抽丝剥茧,引人入胜。

  桂纶镁在影片前半个小时中几乎没亮出脸,黑色电影的神秘感,加之北方城市冬天萧瑟单调的背景和大部分取自夜幕下的场景,使影片氛围带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诡谲,这种气氛贯穿影片前半部,超越了犯罪类型片以情节取胜的特点,进入情绪的感知世界。

  剧中,王学兵作为桂纶镁的丈夫虽死犹生,冰刀杀人、狠劲刺骨在国内预告版中已经剧透了影片的重要情节,在此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他的角色戏不多,却戏中有戏,对于故事架构的完整性起着加固作用。

  总的来说,影片前半部分节奏快速流畅,后半部分转向缓慢的叙事节奏,以一种不安和危险的情绪营造出感人和温馨的色调,推动剧情发展,正如预告片中所说:“种种不可思议,只能用爱推理。”

  廖 凡与桂纶镁在虚与委蛇的碰撞中擦出爱情的火花,上演了“小清新”的摩天轮激情一幕,听上去犹如白日里的焰火一样荒唐的情节,正是导演苦心营造的基调——若 即若离的爱,若即若离的不安。男女主人公在剧中有很多的感情互动,桂纶镁对于廖凡既亲密又疏远,廖凡对她则有着情欲的不能自拔和理性的挣扎纠结,在犯罪和 爱情之间挣扎,他们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展现人性的复杂一面,因此有人称这部片子是对好莱坞黑色电影的致敬。

  廖凡 坦言,他喜欢这个作品中人性的力量,虽然爱是冰冷的,但是也有一丝温暖照亮着人的内心。桂纶镁则发出剧中两人的感情是“不管不顾,即使是悬崖也要跳下去” 的感叹。抑或正是这种黑色压抑中的浓烈热恋形成巨大反差,就像影片的英文译名《Black Coal,Thin Ice》一样,造就了非典型黑色影片的风 格。

  影片宣传方和投资方强调这是商业元素十足的电影,包含“杀人、碎尸、奸情”等吸引眼球的元素。据称,《白日 焰火》已经获得上映许可证,暂定上半年在国内院线上映。然而国内观众是否能接受这种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文艺商业电影呢?该片会不会像4年前获得柏林银熊的王 全安导演的《团圆》那样,陷入只有30余万元票房的“墙外开花墙内不香”的局面呢?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