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光“拿来” ,拼不出一流玄幻电影(左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9日10:20 来源:中国艺术报 左衡

电影《画皮2》剧照

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剧照

电影《白蛇传说》剧照

  ◎ 《白蛇传说》里小和尚被妖咬后变身的形状如同西方的吸血鬼, 《四大名捕》中无情的轮椅形状和意念力量、铁手的金属利爪、冷血的狼人血统、女反派的变幻形貌,无不令人想起《 X战警》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神探饶舌推理桥段则与时下最热门的英剧《神探夏洛克》如出一辙。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整体上还没有完成现代转化,其中的神秘主义成分就更加不为现代人所理解所掌握,于是产生很“玄”的感觉,而感觉是不能成为 坚实有力的思想基础的。在大众文化的实践中,思维对象的“不可思议”往往变成创作者的“不能思议”和接受者的“不去思议” ,这就是为什么华语玄幻电影看来也一片热闹,到底糊里糊涂,成功者固然不完全清楚怎么赚的,失利者更不明白怎么赔的。

  这些电影似曾相识

  2014年春节档期最具大片相的影片非《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莫属。改编自古典文学名著、巨幕3 D技术、一线明星阵容、豪华制作团队,这样的组合真是想不赚钱都难。相比之下,上海电影集团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如下指责似乎可以为大众忽略:他们指出,这部 影片的片名字体设计完全照搬自1964年同名经典动画片。其实,魔幻电影的资深影迷们如果仔细打量这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视觉造型元素,有似曾相识之 感的不仅仅是四个美术字。孙悟空的造型和动作没有脱离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模式,最后化身巨猿与牛魔王对决的造型又学了《金刚》 ,牛魔王的魔族世界和魔兵造型有《指环王》的影子,至于中国道教的天宫建筑竟大量采用古希腊石柱这样的怪事就更是不在话下。

  当然,新《大闹天宫》并不孤独。 《白蛇传说》里小和尚被妖咬后变身的形状如同西方的吸血鬼, 《四大名捕》中无情的轮椅形状和意念力量、铁手的金属利爪、冷血的狼人血统、女反派的变幻形貌,无不令人想起《X战警》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神探饶舌推理桥段则与时下最热门的英剧《神探夏洛克》如出一辙。更早些时候, 《画皮》中狐妖皮下蠕动的血虫绝非中国神怪文学所能想象,更像好莱坞伎俩的翻版。如果算上幻想电影的另一主要片种动画片,则国产片“无私”借鉴外国片要素 的地方就更多。

  如此创作自然引起一些批评的声音,不过在今天,批评与票房并无必然联系。因此从电影制片方的立场上,这些做法是否有些尴尬恐怕不是他们首先考虑 的问题,投资是否能带来回报无疑更重要。但长远来看,随着中国观众视界的提升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华语玄幻电影现有的创作模式必然不能持久。

  传统传承是短板

  华语玄幻电影的最大症结何在?不是投资的问题,中国电影不差钱。也不是技术的问题,因为有钱可以买来技术设备和工作人员。也不是市场,事实上今 天的市场给华语玄幻电影带来的回报是超出其实际价值的。以我浅见,华语玄幻电影最弱的一点恰恰是与金钱无关的东西,即关于玄幻电影的成熟完善之理念。

  从语义学角度来把握“玄幻”一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词语的流行是近20年的事情,首先出现在文学、特别是网络文学领域。要给“玄幻”下个确 切定义很困难,不但因为它太年轻,还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和研究,更是因为迄今为止没有出现能够确立文艺史地位的作品。粗略来看,中国玄幻文艺的思想内容主 要是现代人超脱现实的愿望、西方后现代文艺范式、中国传统神秘主义文化因素的杂糅。第一种也是中西当前幻想文艺(包括电影在内)社会存在的基础,第二种是 全球化进程现阶段在文化领域内的主流表现,唯有第三种才是中国独有的,它与中国文化里非常重要的浪漫传统相接。然而也正是这一块,竟成了中国玄幻文艺尤其 是玄幻电影的短板。

  “玄幻”不是科幻,不是魔幻。科幻建立在对现代自然科学的认知基础之上,再软的科幻都要虚构出一个类科学的知识话语, 《星际迷航》的宇宙观和文明秩序观做得很像模像样。魔幻文艺则是对古代幻想文艺传统(含神学思想在内)和现代艺术哲学(包括了社会学、心理学等)进行对接 传承的努力,也需要建构起一种“隐喻”式的话语,如《哈利·波特》系列对社会人际关系、文化冲突的表述。正是因为西方现代文化对其古代文化在科学、伦理 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层面都进行过反思和转化,其古代模式才摇身一变,成了今天西方幻想文艺有效且有力的资源。

  “不能思议”导致创作糊里糊涂

  反过来看,“玄幻”之“玄”又不是中国古代思想史里的“玄学”之“玄” ,它只具有日常汉语里的“玄虚”“玄乎”的意味。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整体上还没有完成现代转化,其中的神秘主义成分就更加不为现代人所理解所掌握,于是产 生很“玄”的感觉,而感觉是不能成为坚实有力的思想基础的。在大众文化的实践中,思维对象的“不可思议”往往变成创作者的“不能思议”和接受者的“不去思 议” ,这就是为什么华语玄幻电影看来也一片热闹,到底糊里糊涂,成功者固然不完全清楚怎么赚的,失利者更不明白怎么赔的。还是以《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来讲,出 品方希望将孙悟空塑造为“东方超级英雄” ,但这个角色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清晰的价值判断,也没有强大独立的自由意志,试问如何彰显其英雄的精神气质呢?这个道理其实并不复杂,问题是似乎没有人去 在意“道理”的问题,似乎仅凭特效和动作的豪华,英雄就可以拔地而起了。试与动画版《大闹天宫》比较,不难发现,后者的叙事更符合英雄故事的特性。

  诚意学习借鉴西方魔幻电影不是不可以,但也需长时间学习消化。仍然笼统来讲,从文艺史角度看,西方魔幻电影的资源又有三类。一是古典时代的神话 史诗,包括古希腊罗马以及后世西北欧的文学,结构宏大,力求典雅,其影响下产生的电影作品有《特洛伊》 《贝奥武夫》 ;二是各国各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其主要形象往往经过了现代文学的加工,如吸血鬼、狼人等形象,电影作品有《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等;三是现代化以来特别 是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动漫加游戏,如弗兰肯斯坦故事、美国超级英雄漫画等。进入电影编剧阶段的实质工作后,这些资源也会被打散,做进一步加工处理,但编 剧团队的成员们都经过严格的工业化训练,学习过如何把故事“莎士比亚化” ,也就是用西方戏剧的美学来重新组织,使得新故事仍然具有煽动情感的力量。系列魔幻电影《黑夜传说》就借用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套路。

  在魔幻电影这种商业类型片的具体创作中,这些资源当然不会分野清楚,而是常常混用在一起,但一来大的结构清楚,二来烂片有舆论和金酸梅奖“伺 候” ,如《暮光之城》把欧洲的狼人形象跟印第安人图腾崇拜混同,于是成为文化界笑柄。基本的文化游戏规则确立后,西方魔幻电影得以维持住一定的水准。至于近些 年的才思枯竭,则是类型过度成熟之后的必然走势,属另一话题了。

  资源丰富仍待转化

  以西方为参照,反观中国情况,玄幻电影也有文艺史方面的资源,第一类也是上古神话,其美学形态可下探到唐传奇;第二类是近代神魔武侠小说,其美 学形态起自宋代,下延至明清;第三类要数民国武侠神怪小说及电影,文学上以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为代表,电影则以明星、天一两公司出品为代表。就电影艺术 的形式特性来说,中国古代幻想文艺欲化入电影,有些先天弱点:上古神话的宇宙观是非时间线性的,如《山海经》 ,只有对八荒六合奇异物种的记录,几乎无情节事件的铺陈发展;近代小说的叙事多采用章回体,这与西方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很不相同,此所以《伊利亚特》能浓缩 为《特洛伊》 ,而四大名著分别纳入一部电影时长则很难想象。

  当然,发达的文化思想会找到办法来解决其自身的弱点,甚至发展成为特点。如动画电影版《大闹天宫》 《哪吒闹海》就是用反抗专制压迫的现代思维重述了《西游记》 《封神演义》的故事;造型方面,胡金铨相当成功地把中国山水画的意趣赋予了武侠片和神怪片,如《侠女》 《阴阳法王》 ;徐克早期的《蜀山》则以现代反战思想来为古老的剑仙故事重新立意。但是从文化整体来看,这些实绩还只是零星、局部,难成气候。20世纪九十年代后,好莱 坞电影工业在全球范围的扩张更是干扰甚至打断了中国主流电影对本土文化思考转化的进程。

  更为棘手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屡次中断。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现在的电影编剧中对中国幻想型文艺的认知严重不足,甚至跑偏。2008年看《画 皮》 ,听到“驱魔人”一词还吃了一惊,不解为何弃现成的“法师”一词不用,为古人生造新词;匪徒对着狐妖叫“美女”而不是“美人”更是把我雷得焦黑。几年华语 玄幻电影看下来,逐渐麻木不仁。有时看20世纪七八十年代港台古装片,倒有古意盎然之感。学者陈平原曾说,金庸小说可以做中国古代文化通俗讲义看,现在的 玄幻片创作者恐怕连金庸小说都没有细细读过,更不必提还珠楼主等人融合禅道、包罗万象的作品了。

  必须说明,我无意指责电影主创者过多。中国电影市场高速扩展的情势下,华语玄幻电影如果不出手,等于是把这块市场拱手送人。小米加步枪式的抗战 是不得已,同时也是必须有的。徐克、陈嘉上等电影人已经尽可能地把个人才华施展出来了,制作诸环节也在奋力追赶国际水准。至于如何摆脱西方文化范式的问 题,就电影行业而言,当然需要重视原创、促进原创,这也是整个电影产业界需要努力的事情。但从更大的文化建构层面来看,显然不是这单独一种艺术形式和产业 能够完成的。我一直以为,中国电影原创无力的原因,说到底,是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尚未发达的问题,后者牵涉的领域之广、程度之深,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解决 的。仅以玄幻电影创作为例, 《聊斋志异》之《小倩》 ,众所周知,原作里女主角是唯心无凭的鬼,到了新片《新倩女幽魂》 ,却改成了唯物有据的狐。这些奇怪之极的禁忌至今不能消除,幻想型文艺何以发展?再说《画皮》 ,本来是市井奇谈,非要演义成战争加降魔的大场面,票价票房固然飙升,但如此急功近利的产业运作,其大泡沫不知能支撑多久?至于对文化资源的毁坏式开掘, 因为大众不读《聊斋》久矣,其弊一时间反倒不彰。

  在文化和文明的问题上,西方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思想的禁锢是文化生长的最大障碍;另一派则认为,资本的熏染才是文化堕落的陷阱。翻翻人类现 代文明史,障碍和陷阱一个都不曾少。而当我们还没有形成玄幻类型成熟模式的时候,就在去年,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两人关于电影未来的形态做了很令人有些不安 的预言,一定程度上也正是针对好莱坞当前难以为继的大片模式来谈的。尽管我们是在探讨华语玄幻电影的问题,但这些西方的观点听听还是极有益处。

  去年大卖的玄幻片《西游降魔篇》引用了一句词来做宣传语: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中国电影发展走到了关键的时间点上,时机只有短短数年,也需要去争朝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