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舞剧《孔子》作者:孔子的精神一直在“跳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7日11: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撰写舞剧剧本《孔子》的邀请,来自好友——一位年轻有才华的编舞孔德辛,那是2012年的春天。当她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我一再泼冷水,劝说不要碰这个宏大的命题。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底气和勇气去触碰这个主题。儒学被重提,以各种角度被“重视”,但年青一代真正了解儒学内容的有多少,更别说什么思考了。孔子这个人物在影视剧中被多次演绎,无一不铩羽而归。让孔子跳舞,让圣人闪展腾挪,又是何其艰难的一件事情呢?

  这一切的推托、迟疑、气馁,直到目光停在了这一句话上“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我凝视了很久。生命中有什么值得如此去坚守呢?千年之后,我们还能够像孔子一样终其一生,坚守某种信念吗?

  我觉得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应该做这件事情,即使作品会稚嫩,即使会受到怀疑和批评,我们应该让孔子跳舞,应该让他的形象在剧场里发光,因为他的精神一直在“跳舞”。

  一番热情过后,我们开始翻阅史料,遍访有关《论语》研究的专家,我们去曲阜采风,结果发现资料越丰富,了解得越多,孔子的形象愈加神化,让孔子跳舞的可能性就越小。舞剧文本的创作应该以舞的视角去考虑人物刻画,去关照全剧。除了创造孔子独舞的可能性,文本又能提供怎样的空间,让舞剧样式中的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有施展的余地。这些人物首先都要有可舞性,这些人物关系要有可舞性。在考证中,能够提供男女双人舞可能性的,只有孔子母亲和南子的形象。他和弟子的故事也广为传颂,但其中的言理,复杂的对话,微妙的语义又岂是舞蹈所能说明的呢?这一切的不可能,逐渐把我们所要塑造的孔子指向了另一个方向,我们可以表现我们内心的孔子,我们视野所及和思考所及的孔子。那不是神化的孔子,不是高远的圣人,而是一个坚守信念的,执着的人,一个经受了无数非难、挫败、困顿而不屈的人,乐观的、知天命的人。

  舞台上出现的孔子之舞,应是孔子内心的舞蹈,他的信念,他的理想,他的“乌托邦之舞”。现实中,他面对的更多是世俗的乱舞,是失衡的世界。他选择了某种静止。而当山穷水尽,遍布困境之时,被风雪停驻脚步之时,弟子都绝望迟疑的时候,他开始让精神继续舞蹈。

  舞剧集中在孔子周游列国的一段历史。这不是一段悲悲切切的故事,而是一次勇敢的行走。这段历史是孔子思想最大程度地付诸实践的一段历程。在国君、臣民、理想之间,孔子进谏、入世、出仕,恪守礼制,在乱世中建立着理想国。而当君不君,臣不臣的现实,民不聊生,战乱纷飞的苦难,不断击碎“大同”的梦想,孔子寄兰作操,却没有悲天悯人,以“君子”之气节,面对世间的风雨责难。弟子们是孔子的希望和内心的牵挂,他们才是孔子真正的理想,充满着新的力量和想象。母亲则是作为孔子心中最为温暖的部分。

  故事中,国君昏庸,沉溺女色,问政孔子,却又形同虚设;臣奸佞独断,钩心斗角,阴谋丛生;孔子进谏,推行礼制仁政,却无力回天。宫廷的争斗终于牵连孔子,孔子被迫奔亡。在危困绝粮的风雪之中,孔子仿佛见到了理想的大同世界……战争频仍,难民流离失所,桃花源一般的杏林变成了战场。黑暗中,归途里,幽兰操不再是自伤自怜的琴歌,而是任重道远的颂唱。看似归途,大“道”仍在路上。

  曾经有一个比较大胆的结尾,不是众人执羽而舞,不是祭祀,不是大声颂唱论语,而是前来膜拜的人们走过了千年,走过了不同的年代,走到了现在,或者在这种向往中,走成了现代的中国人。但我们还是选择了弟子们在诵读论语,弟子们在问答中起舞,传承。很多人说为什么结尾就突然三千弟子了,孔子怎么就成万世师表了,这个问题就像我们为什么要去膜拜孔子?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站在孔子塑像面前,一时也寻找不出答案一样。何况一部舞剧的容量,似乎承载不了那么深重的问题。从这一年的找寻历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孔子,少了很多沉重,少了很多世人给予的光环,慢慢在舞蹈中浮现出一个浪漫的,勇敢的,有傲骨的,乐天知命的孔子。舞剧《孔子》中的大同世界一节,有太多美好,太多舞动的梦想和气节,而当这一切被现实的风雪覆盖后,孔子似乎在乱世中举步维艰,停驻了脚步,但选择了在内心中继续行走。而我们也幻想了,在幽兰操的歌声中,当时的人们在黑暗中开始举起灯火来跟随孔子,其实那是孔子的一个梦,在他所生活的年代无法实现的一个梦,他最终也没有看到的传颂和仁爱。他只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最终的狂舞,充满了风骨和气节,或许这只是我们眼中的孔子之舞。

  这部舞剧上演之后,我们依然惶恐。10年之后,这部舞剧如果还能够继续上演着,我相信,那时候又会是不一样的一个孔子,他的步态,他的舞姿,他的旋转也许会有全新的注脚。

  刘春(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舞剧《孔子》编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