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这是一次特别的写作,来得霍然,成得怡然——我写《甲子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7日10:20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何冀平

何冀平

  北京人艺荣誉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次年移居香港。为北京人艺创作话 剧《好运大厦》 《天下第一楼》 《甲子园》 。1997年应邀加入香港话剧团,创作话剧《德龄与慈禧》 《还魂香》《烟雨红船》 《明月何曾是两乡》 《开市大吉》等。

  2012年北京人艺60周年院庆,有10项大事,其中有一项是要有一台新戏,在9月到10月演出。剧院很多人都在为这个项目着急。2011年秋天,我在

  北京,来看《蔡文姬》 ,苏民老师在休息室对我说,剧院60年还没有新戏呢,你有没有没演过的剧本?老人家真是仁义,他没有说让我写。我说,我的所有剧本的演出权都为剧院留着, 有一个剧本叫《还魂香》 ,是用《老残游记》中的一节改的,情节是一件关天命案,但写的是人性的回归,苏民老师说,快拿来,我说,您先看看,不合适,我写新的。

  具体接触我的是导演唐烨。小唐热情、认真,从她口中我渐渐知道了对这台新戏的更多要求。当知道要以“北京、现代、原创”为主题原则时,我没有再 把这个创作和我联系起来,锲而不舍的是唐烨。直到2011年11月底,在第九次全国文代会上,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找到我,讲到至今这台新戏还没有落实。而 时间只剩下半年,他希望我参与。我说,写现代题材不是我的长项,但剧院需要,我愿意试试。

  答应了之后,我想了几天,接还是不接?我离开剧院24年, 《天下第一楼》之后,我没有再为剧院写剧本,接下这样的剧本,我没有什么把握,可这又是这等重要的事,对我来说是冒险,观众会怎么说,同行会怎么看,会和 《天下第一楼》怎么比?我已顾不上多想,人艺的要求,我不能推却。

  大约一个月,我拿出1000字的剧本大纲,我先请唐烨到我住的酒店,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听听行不行,是不是不够歌颂?听完,我看见小唐的 眼睛在放光。我说,你不要告诉张院长和吴彤(创作室主任) ,明天我要听他们的第一反应。第二天,张院长听完,当场拍板,就是这个了!

  这1000字就是《甲子园》的故事。张院长问,你要多长时间?我最快写话剧的速度是8个月,我说, 4个月吧。院

  长没出声。我补充了一句,如果有好的本子可以上,马上换下我,我绝无怨言。

  于是我停下手里所有正在进行的剧本,开始写《甲子园》 。

  90岁的朱琳、88岁的郑榕、86岁的蓝天野、82岁的朱旭、72岁的吕中和徐秀林以及主演王姬,他们带领着《甲子园》剧组,在2012年的首轮26场演出中创造了826万的票房奇迹,图为《甲子园》谢幕。  王雨晨  摄

  【最先活跃起来的是人物】

  面对着一片空白,我脑子里首先活跃起来的是人物。

  除了教我的中戏老师们,我有一些“老朋友” ,这个“老”字不是“幼年交” ,而是“忘年交” ,他们比我大十几、二十多岁,大多是因为《天下第一楼》而结识的文化艺术界精英。我本性不善交往,后来又长居香港,离京后很少和他们见面,但不论什么时 候,什么场合见到,他们都对我一如既往,真挚热情,关注我的写作,关心我的生活,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待人的诚挚、真实、高尚、高贵,金子般的品德人格, 深深地感染着我。

  黄宗江是他们当中的一位。2011年10月我收到丹青(黄宗江小女儿)转给我的一封信。里面是黄老的一篇文章《我的京剧情结——观何冀平〈曙色 紫禁城〉绮思》 ,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编者按写道:“这是他最后的赐稿了,他文末对新生代的明媚寄语,我们也大胆取来,借作对本报的一种鞭策。 ”看到这儿我的眼泪一涌而出,此稿刊出之时,黄老已经离世3个月。他最后看的一出戏,是我的戏,最后写的一篇文章,是写给我的。他在文章最后写道:“今日 里何冀平要写的不是‘第一楼’而

  是天下了!曙色可转彩霞满天!拭目以待! ”我抹去泪,马上写了一篇响应的文章,辗转找到《文汇报》的编辑请求发表,题目是《九天上的一抹艳阳》 ,文章最后我写道:“我不知曙色可否转彩霞,但我会努力,以博得黄老在天之灵仰天大笑! ”

  祖光老师为我的剧作集写序,最后一句是“这序字怎一个续字了得” ;

  曹禺老院长,重病中还记挂着我受过的委屈;

  诗人刘征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写诗送我,“惊寒欲问今何昔,第一楼头看月明” ;

  从不主动为人写字作画的于是之,将给我的画作寄到香港;

  顾镶老师为我写过诗文;

  何西来老师昵称我“何家大姑” ;……

  这张纸太小,写不下他们对一个“新生代”太多的寄语。这些情意和寄望,是我不论到哪里,都可以安身立命的根本。现在时兴“贵族化” ,许多拥有财富或权势的人纷纷自称“贵族” ,而在我的心中,我的这些老朋友才是真正的贵族。贵族把物质看得很淡,重的是情义和品德,是可以为他人牺牲一切的君子。

  这些淡如水的忘年交,在我心中形成一道闪光的风景线,就像落日余晖的美丽和隐藏不露,带些许伤感的明媚,这些是多么可爱的人啊!他们的纯真、真挚、真性情,使他们永远保持一颗透明的童心,那么清亮,不受污染,使他们永远年轻放光。

  这几位有金子般品德的老人,就这样在我脑海里出现了。

  有人说,这剧本我是为人艺的老演员量身定做的。在构思初始,我是想到这部剧最好能有两位人艺六七十岁的老演员来演,可我没想到来的是: 90岁的朱琳、第一男主角86岁的蓝天野、喜欢演姚半仙的82岁的朱旭、威武正气的88岁的郑榕、 72岁的优雅的吕中和火热的徐秀林……他们成功地塑造了这几个我笔下的人物。

    2012年9月至10月,话剧《甲子园》的首轮演出中,蓝天野饰演达观坦诚的黄仿吾,吕中饰演优雅的彦梅仪。  王雨晨  摄

  【从最有感觉的入手】

  有人说,何冀平的戏都有房子,如《天下第一楼》 《新龙门客栈》 ……这次我又写到了房子。可能是天意,就在我写这个剧本的前后,我有机会住过一些特别的房子:

  黑石别墅是由芝加哥的伊沙贝·布勒斯顿黑石夫人出资,为担任过岭南学堂(现中山大学)的首位华人校长钟荣光博士修建的寓所。建于1914年。为 纪念捐建者,称之为“黑石屋” 。2011年12月,我受邀到中山大学做讲座,校方安排我住在黑石屋。古老的修缮,西式的结构,整座别墅里只有我一个住客,夜半,风吹大树,松涛声不绝于 耳,树影洒在我的床上。据说,宋庆龄先生当年就是躲在这座房子里,避过叛变者的追杀……

  2011年10月,我访问美国迈阿密大学时,校方安排我住在一栋白色的别墅里,著名的美国作家罗伯特·弗罗斯特曾经在此居住,写下美妙的不朽诗篇。这座象牙白色的小楼装潢典雅,洒满阳光的后院鸟语花香,早晨,优雅的女主人为我准备好英式松饼、香热的红茶……

  东总部55号,是一座尖顶白窗、红砖灰石的英式建筑,它曾是史良女士的居所,房子中有暗紫色的地板,旋转的楼梯,院中的几棵柏树都超过200年,我曾在这里住过8年……

  英若诚先生的自传《水流云在》让我读起来放不下,他写到,他的家在京郊西有一座避暑别墅,爷爷在山石上刻下“水流云在” 4个大字。我们去看时,大部分都被拆掉了,只剩下被改造过的,剩了一半的前厅,但砖石仍在,还残存了一面墙,从中可以想象出当年的辉煌。

  这些古老的上百年的房子不知有多少人住过,留下过多少痕迹,有过多少故事,我身在其中,好像它要和我说话,它想告诉我什么,让我看见什么。佛理说,物有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谁说物质是死的?那些静谧无人,我一人独处的夜晚,它们分明是要向我讲些什么……

  我要写一座古老的,有历史的,西洋式的,会说话的房子。

  【有了人物】

  世家出身,达观坦诚的黄仿吾,洋派作风,风流倜傥;永远优雅的彦梅仪,优雅像是长在她身上一样不可分割,虽然老了,依然有着少女般纯净的情怀; 军人作风,一针见血的金震山,他的最后一颗子弹,射向的是“贪、嗔、痴、怨” ;看透参悟,想以研究《易经》忘却尘世的姚半仙,但市侩烦恼依旧找上门;大情大性,口无遮拦的金奶奶,永远那么火热。

  我想写的不是老人题材,也不是老人院的故事。要有年轻人。

  我设置了几个年轻人,陈爱林,从小缺失爱的孩子。一所大宅给她留下的都是不堪回首的记忆,她走得远远地去寻找爱,但却没有找到,反而使她感情多 次受到伤害,她眼神中的忧伤,表面的强势,掩饰着脆弱的内心。但她的心是善良的。当她知道了房子的真相,她说出“它不是我的” ,郑榕老师说,这是金子般的语言,因为现在的社会我们听到更多的是:“是我的! ”“我的是我的,你的是我的,都是我的! ”我看到很多巧取豪夺,撕破亲情友情,亲人为财产,友人为利益,打得鲜血淋淋的场面。爱林不是英雄式的人物,是一个转变人物。

  金鑫是跟着金奶奶在胡同里长大的,他善良、淳朴,对人真诚,他一直爱着心中的爱林。爱林不在,陈家许多事都是他办的,爱林妈妈的后事,她的家事琐事,都是他一手包办,在他钱包里永远带着她的照片,他处处维护爱林,毫不掩饰。

  戴维,生活在现实中,急于成功。他混迹在商界,所见所闻都是那一套,要在社会上有成就,就得走那样的路子,要不择手段,多少人就是这样成功的。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没有担当、没有责任。

  知青,受过苦的朱秀明,什么年月都被她赶上了,那些虽然动乱但相对单纯的年月形成了她的人生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聂小玲;姚半仙的浑儿子……青年人物涉及60后、 70后、 80后、 90后。

  剧中还有一个不出场的人物——淮生,爱林的父亲。从场上人的口中,描述出这个已经去世的人物。在那些疯狂的岁月,他曾经迷失过,失去了亲情、妻 子、女儿和朋友,他霸占了不属于他的甲子园,后来他感悟了很后悔,这是他的可贵,他认错了,他想向女儿说声:爸爸爱你;他想向妻子和岳父说声:对不起;他 想向他伤害过的人道歉;他想做点什么来挽回他的愧疚,可惜已经来不及了。舞台上那架钢琴就是他的化身,这个情节是后加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只用了5天时间 就写出了主题曲,那日在他家里,他在钢琴前弹出这一曲,我顿时热泪涌流。下了楼,我们都还激动不已,这时,立平先生和我同时想到了淮生,真是知音!我激动 得恨不能马上坐下就写,于是在舞台一角,出现了那架已经破旧的钢琴,流淌出那个已经出不了场的淮生。

  现今经济腾飞,物质丰盛,中国人有了基本的富足,走到哪里都是不停地吃、喝,只讲钱,想尽办法赚钱,赚取几世都花不完的钱,但却忘记了人最缺失的不是钱,而是爱。

  人物、主题、情节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2014年1月至2月,话剧《甲子园》进行第三轮演出,延续第二轮演出阵容,濮存昕饰黄仿吾,龚丽君饰彦梅仪。  李春光  摄

  【直到前额瞪出血来】

  我把自己关在香港的家里,房子里到处都放了纸和笔,想起什么,哪怕是一句台词,一个想法,都立刻记下来,每天写得不知时日,老公回家见房子都是黑的,只书房有一盏灯,晃出来一个黑着眼圈儿,一天没吃饭的小鬼儿……

  唐烨在张院长一天一个电话的监督下,变着法儿的催稿,怕催得太快,又不能不催,后来才知道,那些措词婉转的电邮都是她老公写的。我破了自己的纪 录,一个月拿出初稿。蓝天野特别高兴,他说还以为是详细大纲呢。在只有1000字故事大纲的时候,天野老师和我谈了一个上午,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和蓝老师 有30多年的交情,那时候我还是个20出头的小丫头,在工厂做工人,业余写剧本,赵启扬把蓝天野、宋垠、胡宗温、谢延宁等几位大家派来,为我和他人合写的 一个剧本排练,从那时开始,我和人艺便结下不解之缘。蓝老师是导演,他不太讲话,特严肃,我连看他都不敢看,而今30多年过去了,除了儒雅翩翩未减更增之 外,他俨然变成了一位谦和善谈的长者。

  初稿都是粗糙的,就像没化好妆的女子,是不想见人的。艺委会开了闭门会议,会上有几位力撑,他们从初稿中看到了成品。郑榕老师知道有了院庆的新 剧本,特别兴奋,连夜写了几页纸,分析剧本,结合的是国际国内实情,讲述的是剧中人物情节、心结以至台词,我听着走了神,一位年近90岁的老艺术家,怎么 会这等清晰透彻?

  可惜苏民老师病了,我不敢去找他看剧本,但我还是去了他家里,听他讲了当年地下党的往事。

  吴彤给我更多的是鼓舞,那时候的我,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很不自信,一句话可能使我放弃,一句话也可能使我再奋笔,我需要鼓舞。

  听过所有意见后,我又回到了香港,又是一个月,第二稿出来了,这一稿改动进展最大,已经可供建组筹备排练。

  这一次我确实写得够快,我说需要4个月的时候,张和平院长没有说话,那时已是1月, 2月份动笔,如果4个月出初稿,就来不及排练了。戏演出了,在不同的场合,我有意无意地在谈那一个月“看着空白的稿纸,直到前额瞪出血来”的过程,是为剧 本不够完美的遮掩?是为表示自己只有很短的创作时间?渐渐地,我有了更深的解意,天野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剧本打动了我,因为写的是人间真情,作者不动 心写不出来,演员、导演不动心演不出来。 ”我想,这次快速写作,不归功于我在香港练就的十八般武艺,也不是长年写作积累的技巧,而是一次用“心”写的写作。契诃夫在《海鸥》中写了一个作家特里勃 列夫,他有这样一段台词,“……问题不在于新形式或者旧形式,而在于一个

  人写作的时候,根本不应当想到什么形式,只是让文字从心灵里自然而然地流涌出来。 ” 《甲子园》剧本尚有缺失,更非完美,但剧中流淌出的情,是真的。

  真情地写作,真情地演绎,得到了每晚经久不息的真心的掌声。

  我把写在说明书中作者的话抄录于此:

  这是一次特别的写作,来得霍然,成得怡然;

  这是一次特别的出演,绚丽辉煌得耀眼;

  这是一回特别的经历,从心出发,回归至心间。

  感谢参加演出的每一位老艺术家,感谢参与此戏的每一位创作者,你们为我笔下的文字注入生命,我用笔记下生命的刻痕。

  最后一句:能够救赎的是良心未泯的心。

    新闻链接

《甲子园》再度归来
新书出版记录台前幕后

  本报讯(记者  张  悦)  1月23日至2月7日,北京人艺倾力打造的原创大戏《甲子园》再度归来。2012年首演时,人艺五代同堂的阵容堪称“绝无仅有” 。之后中青年演员接棒,在传承的基础上又为作品增添了新的内容。此番上演延续去年的中青年实力阵容,由濮存昕、孙茜、龚丽君等领衔,这部以爱为主题并充满 温暖色彩的作品贯穿了整个春节档,人艺的艺术家们与台下的观众相伴一起过大年。

  作为北京人艺六十周年时推出的纪念剧目,由任鸣、唐烨执导的《甲子园》从剧本到最终的舞台呈现都体现了人艺风 格和现实主义的生命力。“拿下来了,留住了” ,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曾表示,创作之初就希望能为人艺排一个留下来的戏,并表示会将这部作品传下去。经过前面两轮的演出、调整,今年在春节这一档期再度上 演《甲子园》 ,可见人艺对这部作品已经有了充足的信心。

  《甲子园》由著名编剧何冀平操刀,成为她继《天下第一楼》之后又一部为人艺量身打造的作品。虽然以名为甲子园的养老院为背景,但何冀平表示作品并不是将视角对准了老人,而是以养老院为支点,反映出当今社会各年龄层的人们所面对的问题,以及他们的价值观。

  值得一提的是, 2012年首演过后,成为荣誉演员的老艺术家们并没有离开《甲子园》剧组,除了为新版演员做起场外指导外,在刚刚结束的这轮演出过程中更是现身首都剧场, 参加北京人艺推出的新书《甲子园》的新书签售会。据悉,该书的创作历时一年,书中以图文的形式翔实记录了《甲子园》台前幕后的故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