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松本清张:以社会性拓宽推理小说创作之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2日14:44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德纯

  日本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1909-1992)原本以纯文学进入文坛,未几把眼光投向推理小说,使日本推理小说整体发展和影响力都得到了新的提升。

  松本清张前期作品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历史小说,如《西乡钞票》《枭示抄》《战国权谋》等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二是刻画逆境中的人物,以其 生活道路和失败命运为中心,表现他们高尚痛苦的心灵变化轨迹,写出了现实人生的真实一面,代表作品有《某〈小仓日记〉传》《菊花枕》等。松本清张表面写的 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却以当代脉动的敏锐感,折射战后初期日本现实话题。他说:“写历史小说和写现在题材小说并无本质不同。我企图在特定背景下借用历史 题材,塑造作为一个作家所渴求刻画的艺术形象。”

  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摆脱单纯侦破案件的拘囿,以批判现实主义手法,从不同途径获得的第一手官方机密案卷材料,进行严密而逻辑清 晰的梳理,去伪存真,表现出难能可贵的超越,在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中无人能望其项背。他的作品力求给读者以积极的人生启示,是对过往推理小说的反拨与校正, 具有纠偏补弊之功。作品描写犯罪,没有停留在出于个人恩怨、桃色纠纷或图财害命等情节,而着重揭露官僚政客出于政治上的阴谋诡计而杀人灭口,体现了一种朴 实而严肃的美学追求,拓宽了推理小说的表现领域。他在长达59年的文学生涯中,引领了一个新的阅读与写作潮流,留下许多经典之作,成功地将此前备受非议的 侦探小说转变路径,显示了文学作家应有的高端素养和拥有的艺术功力。

  1946年,“变格派”推理小说家木木高太郎主张提升侦探小说的艺术性,提议将改进创作后的作品称为推理小说,文坛对此反应冷淡。不久,日本实 行文字改革,“侦”字被废止,文艺界改用推理小说一词。日本的推理小说也是舶来品,明治十年(1877年),神田孝平在《花月新志》上发表了《杨牙儿奇 谈》,应为日本推理小说领域的开山之作,这篇小说是根据荷兰法制题材小说《荷兰美政录》中的一章编撰的。1888年黑岩泪香根据欧美作品改编了大批小说, 其中以《岩窟王》(即《基督山恩仇记》)最为脍炙人口,使得侦探小说风生水起。当时,日本处于穷途末路的一批无聊文人也随波逐流涌入推理小说的创作洪流 中,文学史家把此类作品贬为“庸俗低劣的推理小说”。大正年间一些极负盛名的作家也受到影响,芥川龙之介的《草丛》《影》《开化的人》,谷崎润一郎的《陈 述》《指纹》《母》等亦受侦探小说的影响,但推理小说独步文坛是从江户川乱步开始,发展成为风格不同的两派:一是以注重分析和逻辑性的“本格派”(即正统 派之意),代表作家有江户川乱步和岛田喜久雄等;二是靠惊悚和强烈戏剧冲突为特点的“变格派”,代表作家为横沟正史、木木高太郎和久生十兰 等。           

  日本推理小说的创作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也出现同质化、平庸化倾向,作家欠缺文学的个性化艺术风格,在语言和叙述上惊人的相似,陷入套路,缺失自己 的美学。更有甚者,只追求远离现实生活的猎奇斗艳和肤浅滑稽的情节,只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无法触动他们的心灵。“社会派”的松本清张同“本格派”和“变 格派”在审美品格、思想意蕴、道义追求和实践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松本清张的作品在故事情节开展上多有波折,对结果的揭示隐而不发,而通过内在逻辑和因果 关联,再融入丰富的想象力,使结局自然合理。而“变格派”架空真实时空,靠偶然巧机推动剧情的发展, 悲剧的结局、灰暗的人生早已在故事尚未充分展开时便已显露出来,更多的沦为别种类型叙事如爱情叙事的附庸与点缀,常常是荒谬得被排斥在现实可能性之外,略 显碎片化。

  匠人进行旧技巧的重复,大师总在追求创新。松本清张撰文称:“文学应是揭发的文学”,“与其追求文字的雕琢,还不如写真实”。他认为,此类小说 运用推理逐次拨开疑云迷雾,去疑解惑,对侦破犯罪案件过程的重视甚于结果,借助情节悬念丛生,进展很自然融入读者的想象空间。同时,他还强调对作案动机的 分析,不但对作案人作内心剖析,尤其在于深入挖掘犯罪的社会原因。他曾以冷峻的笔触直陈过去的推理小说利弊:“我认为探讨犯罪动机和塑造人物是相辅相成 的。当一个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就形成了犯罪动机。但是,过去总把犯罪动机千篇一律归结为个人原因,比如为了流连纸醉金迷去图财害命,或出 于庸俗不堪的艳事而杀人,庶几乎成为一种公式,没有特殊性。对此,我是不满意的。我认为,除了动机,还应当加上社会性,这样,推理小说的路子就宽阔多 了。”他正视现实,深究造成犯罪的社会原因,在立意、人物、意境设置等方面着意变革, 加快推理小说写作转型。他的《点与线》《墙壁有眼》等,充满了令人惊叹的阅读震撼,在社会上掀起了“松本清张热”。

  被评论界称为世界十大推理小说之一的《点与线》,最能体现松本清张的创作功力。《点与线》中,中央某部主任同机械设备公司经理安田辰郎内线交易 弊案事发,安田夫妇把知情的代理科长佐山宪一和小雪餐厅女侍阿时诓骗到九州岛深山,用掺有氰化钾的橙汁分别毒死这两个根本没有爱情关系的男女, 然后移尸一处精心埋设伏笔。警方最初却把这种虚假现象视为破案的线索,然而暗礁都藏在不易觉察之处,随着奸商夫妇渐渐浮出水面,负面猜测被消除,他们觉察 到大祸临头服毒殒命,读者只能在书的末尾才能得知分晓。

  松本清张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没有对暴力和色情的渲染,使读者平静地享受逻辑推理的乐趣。如果说,他在早期作品中所发出的切切哀诉,还只是对时代 和整个社会的泛泛之声,那么,后期他对所处时代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找准了抨击目标。他使推理小说跳出了侦探破案的框框,第一次将美国占领日本期间的历史作 为叙事主体。这是松本清张一次真正的思想飞跃和创作挑战。从小说题材和内容上看,他后期的创作分为三大类,均着力表现了风起云涌的大历史中不为人知的细 节:《日本的黑雾》拂去历史的尘埃,对美国占领日本时期的所作所为穷追不舍,揭露扑朔迷离且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对长期流行的观点作最新阐释, 《点与线》《隔墙有眼》等作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法则和细节的真实,揭示时代的痼疾;《日本官僚论》等则生动描写日本中央12个部委的官场生态细节,准确把 握官员人性和官性的矛盾统一,展现了一幅日本当代政治生活的全景图。

  松本清张的现实题材报告文学《日本的黑雾》 对美国占领日本初期扑朔迷离的事件真相进行挖掘与还原。其中的《“帝国银行事件”之谜》讲述1948年1月,一名中年男子在帝国银行东京椎名町分行,声称 奉美军总司令部之命,给该行16名职工服用预防流感药水,其中12人离奇死亡。书中人物的死亡形式恰好成为松本清张了解、探求历史真相的一个隐秘窗口。他 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能够掌握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从纷繁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材料中跳出来,形成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二战前在中国东北的日本细菌部队, 在美军招降纳叛下继续从事细菌武器的研究。“帝国银行事件”就是用这种细菌配制的药水做人体实验。

  历史不该被忽略与遗忘。松本清张在《日本的黑雾》中,不使用任何虚构内容,而是援引官方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每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作者在该书的跋 中谈了自己的创作初衷:“我不是在举笔之初,就怀有反美观点的,也不是一开始就用‘占领军的阴谋’这把尺子来衡量一切的。我只是在调查每起事件的来龙去脉 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独白为美国军事占领日本时,松本清张的忧国伤时心境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

  松本清张在后期对日本现代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审美视野相当开阔,在文学和历史间纵横驰骋。

  松本清张的创作风格,深受他喜爱的本国和外国作家的影响。在日本作家中,他对芥川龙之介、森鸥外和菊池宽等现代文学大师推崇备至。日本文学评论 家认为,他对日本文学独具特色的“私小说”和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后期作家及其作品持批判态度,敏于对社会问题和艺术审美的思考。也许正是这一点,使他的 作品表现出与“私小说”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探讨大相径庭的特点。松本清张打破了日本文坛受传统偏见左右、对大众文学多有鄙视的局面,开创了推理小说的 黄金时代,而他的创作经验对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与繁荣深具启迪意义。他对外国文学也有浓厚兴趣,年轻时曾广泛涉猎陀斯妥耶夫斯基和高尔基的作品,尤对高尔 基的《夜店》爱不释手。美国作家爱伦·坡也受到松本清张的推崇,但他的推理小说同西方的探案推理模式不同,有着日本式的逻辑思维和东方神秘色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