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让业余更有意义——周文彰委员访谈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1日11: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王小宁

  ■不久前在北京银谷艺术中心举办的全国政协委员周文彰“旅途书法作品展”引起书界及学界的关注。面对50多幅激情饱满、不拘一格的草书、行书作品,一位学者这样评价:“用笔讲究,从不草率,笔笔到位。字形规范,法度严谨,每字皆有出处。章法错落有致,收放自如,气势宏大。尤可贵者,不拘形式,求真务实,质朴无华,从书写材料可窥一斑”。周文彰为哲学博士,多年治学、从政,曾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现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协会副主席。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处理好繁忙的工作与个人情趣之间的关系?书法作为陶冶情操的艺术形式是怎样融入精神与生活的?应如何看待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周委员。

  一个宣传文化方面的领导干部,能够对一门艺术感兴趣,实际上就以某种方式和文学艺术工作者打成一片

  问:您不久前在银谷举办的旅途书展,作品不拘一格,欣赏这些作品,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在多数书展上很难感受到的热情,感受到您对书法艺术的酷爱。您是学者,又是院长、官员,修习书法的动因在哪里?书法之于您的意义是什么?

  答:书法作为一种人文素质早已成为过去,不再是文化高低的标志。我之所以练字,完全是岗位推动的。成为海南的宣传部长以后,经常有一些题字的场面,几件事情的刺激,使我拿起毛笔。后来,我之所以这么执着,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学了书法之后我感到书法本身很有吸引力。开始我学楷书,浅尝辄止。当我转向草书的时候,一练就来了兴趣。草书绵延不绝尽情挥洒,和我开朗的性格与心胸特别一致。同时它给人一种美感,觉得自己能写一手草书,等于是在创造一种美。我感到,如果中国的传统书法在我身上能够得到一种呈现,这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第二,我感到,人总得有一点爱好,我的爱好很少。我不看电视剧,不看娱乐节目,电影也看得很少,因为工作太忙,事情太多,爱好这些占用太多的时间。现在我退下来了,我特地添置了点设备,在家里开始一步一步地补课呢!我不喜欢逛街,不喜欢喝茶聊天,更没有打扑克、下象棋、搓麻将的兴趣。我有的爱好是为了健身,如打网球、游泳。此外如果再有一个书法的爱好很好。其次,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个人兴趣,我感到一个宣传文化方面的领导干部,能够对一门艺术感兴趣,实际上就以某种方式和文学艺术工作者打成一片。自从学了书法后,大家和我联系也找到了话题。我到他们中间去,请他们指点,他们也更感到了自身的价值。学习书法对于我,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对文学艺术的独特的支持,是对大家创作的支持。所以我认为,学习一点书法艺术对于宣传文化干部来说,是超出个人爱好本身的,象征着宣传干部对文化的态度。

  再次就是研习书法与我的性格的关系。我有一种性格,要么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到底,绝不浅尝辄止。有许多事情,我们做到中途,发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戛然而止。但书法有这样的优势和吸引力,让我坚持把它做下来——从2003年的三四月间,也就是非典前后,一直到现在。

  书法艺术走进生活,整个生活的内容都会随之改变,使生活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样式。

  问:您曾经讲,通过研习书法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养和审美,还可以使人领略生活之美。现在强调领导干部的修身养德,培养高雅的情趣,您可以结合书法的研习谈谈这方面的感悟及经验吗?

  答:如果你有爱好,生活就不会枯燥;如果你的爱好高雅,生活就有文化;如果你勤勉,爱好就有时间;如果你执着,爱好就有前途;爱好可以拓展思路,再造生活。我把研习书法艺术的好处概括为“再造生活”。书法艺术走进生活,整个生活的内容都会随之改变,使生活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样式。

  在我来讲,首先是再造学习生活。修习书法艺术,就要学习书法史,知道书法发展的历史阶段,了解书法的代表人物,就要学习篆刻史,就要学习诗词歌赋等等,进而发展到自己写诗。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欣赏中国画,因为中国文化书画同源。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文化艺术的素养,培养了很好的审美情趣。

  第二是再造交往生活。由于书法走进了生活,朋友间见面,书法很容易成为第一话题,交流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创作情况,以及全国乃至国外书法界的情况。同时,书法是一种比较高雅接待客人的纪念品。比如第23届世界小姐大赛在海南举办,世界小姐阿金很喜欢中国文化,我送了她一幅字:美,阿金使海南更美丽。航天员杨利伟到海南,我送他两个字:神游。书法还可以表达谢忱,在交往中起到很好的润滑润色的作用。比如到某地调研,对当地的向导,以及提供交通、服务工作的同志感到过意不去,临走拿一幅作品表示感谢。

  当然还有一个再造家庭生活。学了书法以后,家里更乱了,地面更脏了,打扫卫生又增加了新内容。一次,我在海南昌江县调研,中午睡觉,突然想起那天是我母亲辞世两周年的纪念日,立刻睡不着了,想了两句话:四十二载冷暖心,七百昼夜泪沾巾。九三春秋乃高寿,悲因未能报娘恩。表达心中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遗憾。忠孝不能两全。

  这是回过头来总结的,修习书法之初,我并没有意识到它使得我的生活发生如此改变。对此,我写过一本书作了系统总结,书名叫《再造生活》,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那里讲得非常多且具体。

  问:记得在不久前的书法展上您这样说过,工作的时间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人的差异在业余,有成就的人,都是业余时间利用得好的。您工作繁忙,能够谈谈是怎么修习书法的?

  答:领导干部的工作不是书法,我在办公室是不放文房四宝的。所以我只能用早晚、周末、节假日以及一些零散的时间来学书法。2010年,我举办了一个除夕书法展。除夕书法是从2004年开始的,2004年春节除夕那天,我上午慰问在岗职工,下午回到家里。年夜饭不用我,所以我就写字。我拿出一叠纸,横着写,写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叠格子,信马由缰。写完后放在地上,差不多有十米长。我从这头看到那头,心里颇为得意,觉得每年除夕写一幅书法是很好的创意。从此,每年除夕我都要写巨幅书法作品。除夕书法已经成为我的符号,成为我利用时间的象征。

  国内外出差的旅途,也是我学习书法的又一个整块的时间。比起在家里上班,旅途练习书法有必要,航班延误,倒时差的时间,都可以利用来练练字,这些难熬的时光很快就能打发了。旅途的公务一般安排在白天,晚上来访较少,活动少,讲话也少,留下大量时间在宾馆里,可以写字。旅途有动力,往往人家知道你是个书法家,还为此摆好书案,推动你去写。此外,旅途有灵感,艺术创作和山水、气候、人文、激情紧密相关,所有这些要素在旅途中丰富变化,常常使我产生写诗的冲动以及把诗变成书法的愿望。每逢出差,我都带上书法的工具,到国外出访也一样。有一次出访途中,我写毛主席诗词,带回来的作品共26幅四尺整张,其中有毛主席诗词19首。还有一次去澳大利亚,15天我写了25首近体诗及多幅书法。去年我去台湾,6天带回来的书法作品十几幅。去年12月,“周文彰旅途书法作品展”在北京开展,这是我多年来利用旅途练习书法的结晶。旅途书法成了我利用业余时间的又一个符号。

  我的时间就是这么挤出来的。我的书法靠业余,但我的业余主要不是书法,我到国家行政学院四年多,出书8本,其中6本是原创,工作及其思考仍然占据了我业余的主要部分。

  人的差异在业余,这话千真万确。所以,如何管理和用好业余时间,让业余更有意义,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回答好的课题。

  全民书法的时代,我们可以追求,但毕竟难以成为现实。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呢,我们就要为此而沮丧呢?

  问:一位著名书法家在看过您在银谷的书展后写了这样一首诗:“哲理文韵融一炉,翰墨彰显在旅途。风发敬悟行自远,终归天道化玉壶。”您如何看待自己的书法?据说您的书法是从写草书开始的,这种修习路径与传统书道修习路径有所不同,您对此有何独特的心得和感悟?

  答:我写书法的经历使我产生很多感悟。第一个感悟,学无定法。古人说过执笔无定法,说的是握笔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写书法也是这样。通常认为写书法要从楷书开始,而我恰恰从草书开始。有的人从隶书开始,有的人从篆书、魏碑开始。而认为写书法一定从楷书开始是把书法教条化了。学习书法到底应从什么开始,要取决于学习者对汉字把握的基础,取决于他的性格。我的性格比较适合草书开始。

  第二个感悟,什么年龄都可以学习书法。从儿童学习书法是童子功,如果误了这段时间从青年时代也很好,因为对汉字的意义已经有所把握,有的人从退休开始也不晚。很多老同志从60岁开始写字,也写得一手好字。我是从50岁开始的。不要因为我们过去没有学习书法而感到后悔,现在起步一定不晚。

  第三个感悟,书法慎言创新。创新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各项工作都要创新。但我总觉得书法要慎言创新。书法是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它有很久远的历史积淀和博大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去认真领会、模仿、把握。光这一点,倾尽我们毕生的精力都不够!你想想,毛笔字在古人那里,他从小到老都在写,从早到晚都在用。在古代,毛笔字写得好不好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这个品评标准对古人把毛笔字写好具有重大的压力和动力。而现在的我们,多半都是业余时间在写,没有办法和古人比。毛笔和毛笔字写得好不好的压力和动力远远没有对古人那么大。这就表明,今天我们能把这门艺术继承和学习过来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今天的书法很少有能够超过古人的,所以我认为对传统书法主要是继承和弘扬。只有把这个做到位了才能提到创新。我们学习古人书法总有不到位的地方,不到位的地方就是自己的面貌。书法上的创新,如果把握不当还能产生副作用。什么副作用?第一,浮躁。在创新的幌子下不愿意多学古人继承传统。而是自己离开书法的源头搞所谓的创新。第二,助长恶搞。在工具上,在字形上,在原材料上,比如用拖把、用头发或者字写得让人不认得,缺乏书法固有的美感。

  第三,要对书法有个正确的价值观。书法在今天已经不负有工具的意义了,实用性大大降低。它主要是一种艺术。艺术,总是特定人群的事情。所以全民书法的时代,我们可以追求,但毕竟难以成为现实。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就衰落了呢?我们就要为此而沮丧呢?在我看来,大可不必。毛笔写出的字,钢笔圆珠笔写出的字,跟键盘敲出的字都是汉字,只是工具和载体不同而已。网络时代,毛笔字被抛弃得更远,但汉语词汇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增加:粉丝、吐槽、逆袭、纠结、给力……这种情况我们在其他领域屡次见过。音乐从唱盘到磁带,从磁带到光盘再到优盘,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容易交流和传播。照相,经历胶卷到数码,证明照相技术越来越发达,而照相本身更加容易复制、输送、储存。为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当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毛笔字,再造生活,所以我在海南一直在推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但我们不应该为今天的大多数人并非书法的修习者而感到沮丧,因为社会毕竟在前进。

  图2:莽汉行忠义,英名誉九州。

  延承中国梦,还要效桓侯。(周文彰诗《张飞庙》,书于张飞庙)

  图3:雨夜书声(书于太原)

  图4:《归去来兮辞》(局部,书于墨尔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