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歌舞节目是创新亮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0日09: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冠宇

  谁都知道,如今执导春晚是个坑,躺着都能中枪。更何况奔跑在马年开门办春晚的阔野之上,想不被误伤——太难了。

  既然躲不开观众的一通“骂”,敢于跳这个“坑”的人,就得具备相当的能力、勇气和度量,譬如允许让观众把自己当成“泄气桶”,承担某些“并非本意”也只能承担的曲解与委屈。

  其实在议论春晚这件事上,导演就是冤,而且他心里得明白:面对众口难调的看客,自己明摆着属于弱势群体,得胜的永远是观众。

  应该奉献什么样的节目

  “春晚是什么”是2014央视春晚开篇运用影视手段特别设置的一次开放性发问,接下来的整场节目,则可看作导演“有心栽花”或“无心插柳”的自问自答。

  坦率讲,当初听说马年春晚以歌舞类节目担纲,心里不免为导演捏了把汗,因为相对泼辣鲜活的语言类节目,歌舞类节目更适合营造气氛,何况欣赏这类节目尤需反刍,否则难于当时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大幕拉开之后,方觉如此安排是“识务”之举,相对语言类节目有所塌陷的实际,歌舞类节目的编排可圈可点。

  继影视开篇之后,选自“直通春晚”,率先推出的各具特色的民歌联唱,以其清新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颇具现代感的编曲,替代了往年人数众多、闹闹哄哄却难留印象的歌舞大串烧,先为马年春晚增添了一抹亮色。

  紧扣主题,激升节日气氛的舞蹈《万马奔腾》,构思新颖、变化迭出、精彩纷呈,活画出万马腾飞的民族精神,在经过改编的传统曲目《赛马》旋律的烘托下,把一顿热气腾腾的民俗文化的年夜饭直接端到了老百姓的餐桌上。

  撞击心灵的艺术效果往往需要强烈的对比反差,男声独唱《时间都去哪儿了》令人感怀、感叹、感慨:“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转眼,就剩下满脸的皱纹了”。在舒婉、感伤旋律的浸润下,令人一下子就想起父母,想起挚爱,想到自己,对于整日陷于忙碌、烦在喧嚣中的云云众生,仿佛一支清凉剂,颇具醍醐灌顶之效;《我的要求不算高》,以平实浅明的歌词,通俗易唱的旋律,描画出一幅普通人的“中国梦”。

  由《星光大道》选拔推出的非专业演员演唱《张灯结彩》,热烈、火爆,拉近了与普通百姓的心理距离。

  在带有明显冯式风格的报幕之后,打出了“致青春”的主题,借助对《万泉河水》与《英雄赞歌》往昔经典的现代演绎,唤起太多人难忘的集体回忆,重新点燃了他们久蓄心底的激情,同时引起台上台下的真心互动。

  马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把京剧类节目《同光十三绝》《百花争妍》打造得精彩纷呈、美轮美奂,鲜活灵俏,既形象普及了京剧知识,又成功演绎了与歌舞结合的“推陈出新”,最对得起“国粹”二字;而且在美术、服装、化妆、舞台调度、镜头切换等方面处理得唯美精当、相得益彰,确可称之臻于完美的“一棵菜”。

  而避开合唱歌曲“高、亮、硬”的常有通病,《天耀中华》以其柔性的刚韧,内在的张力,让一位自强不息的歌手引领亿万中华儿女深情祈祷祖国美好、天耀中华,听后令人回肠荡气、震撼心灵、长久感动。

  看完整场歌舞类节目的大体表现,着实让咱从“捏了把汗”到放心地“擦了把汗”。由此,如果把本届春晚较受欢迎的部分作为标本,总结什么样的节目更容易得到百姓的认可,甚至上升至执导春晚的理念,其结论或许是:紧接地气而非奢华;追求朴实而非矫情;展示时尚而非皮毛;拥抱真情而非虚假。

  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创新

  历届央视春晚的创新,实际已成为对抗大众审美疲劳的代名词;刻求创新,也就成为每届导演苦心积虑寻求破局的神钥。然而,春晚的特殊时间节点和传统赋予的特定内涵,以及官方与民间各种因素的限定,都决定了它在内容方面不可能有颠覆性的改变,而以往过于标新立异的尝试确也曾遭失败。不知不觉中,春晚节目的构成已经沉淀为难以突破的定式。在不满现状又突围无果的情况下,导演们有意无意间采取既保险又显效的做法,就是寻求某些形式方面的突破,比如舞台的升降旋转,现场全方位的多媒体与视频化,策划“反串表演”、“节目混搭”,炫卖网络语言,以及邀请境内外名角儿“赚人气”、“博眼球”等等。 

  实在说,这些创新与改变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时间一长,眼花缭乱的视觉变幻就再难转换为观众心理上的冲击力,进而形成新的审美疲劳,而其后的某些创新,甚至沦为取悦观众、换汤不换药的“无土栽培”式努力。

  简要搜索马年春晚能让普通百姓看到的明显变化:

  一是在主持人方面增添新面孔,有限度地在风格上幽默了一点儿;二是邀请法国影星苏菲·玛索与刘欢共咏《玫瑰人生》;三是让香港知名影星梁家辉以歌舞范儿演绎颇具爵士味的《最好的夜晚》,四是请台湾歌坛“常青树”与韩国红星联袂演唱《情非得已》;五是由匈牙利舞蹈艺术家巧构中国元素的剪影创意舞蹈《符号中国》;六是首推“侧躺舞”“魔幻三兄弟”;七是邀郎朗和克罗地亚“摩羯二人组”及草根明星雪儿构成技惊四座的“超级混搭”;八是从全国各类歌赛中选拔出来的冠军选手同台炫技;九是破例让未经春晚海选的创作型歌手霍尊以一曲《卷珠帘》“直通春晚”;十是在台湾腹语表演《空空鸟拜年》中穿插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动物出场秀;十一是将京剧节目打造得灵动出奇、惊艳全场;十二是安排杨丽萍的徒弟小彩旗在舞台侧翼充当提示季节变换的“旋转钟”……

  以上举例都获得了良好的现场效果,较受观众喜爱;但从深层剖析,马年春晚根本的创新亮点是敢于放手力推新人与新作;另外在镜头组接、场景切换、舞美灯光、服装化妆、音响视频以及国际视角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进与提升。当然,有些倒也不能算作原本意义上的创新,或许称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推新更为妥切。

  这里,我们亦须指出的是:2014春晚也同样存在近几届春晚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通病,这就是:有些“创新”,功夫用在了树梢上,无暇或忽略对树根的培植与爱护,致使水土流失,导致作品的“空心化”和“乏味化”仍难掩其形。譬如:征集渠道尚窄,形式大于内容,多媒体过度使用,节目内容空洞,桥段老套流俗,演员表演浮泛,现场缺乏互动,以及为争夺“网络”观众,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以电视为观看主体的中老年观众的趣味需求等。

  应该制造什么样的“笑果”

  今年春晚最为叫响的语言类节目应是“快乐麻花团队”创作演出的小品《扶不扶》。

  该作品不仅目光犀利地瞄准了“写什么”的问题,也幽默智慧地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怎么演”的问题,而小品令人捧腹的活脱表演和“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想扶都扶不起来” 的经典台词,直接挑开社会现实问题的脓疮,不但振聋发聩,令人警醒,而且已经得到和必将得到更多的点赞与好评。

  笔者认为: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初衷点——还是应该精选面对现实而非主观臆造的“笑果”;应该挖掘喷泉式而非挤牙膏式的“笑果”;应该提炼智慧幽默而非肤浅低俗的“笑果”;应该深化具有观赏性,容易“抖包袱”又兼具劝诫和警示意义的“笑果”。

  若此,才像是语言类节目创作和表演追求的正途。

  应该如何评价春晚

  回顾以往,央视春晚从1990年以前“无意识”接地气的互动式联欢,逐步转换为“有意识”负载国家意志的文化“庆典”;随着网络的兴起,“春晚”也随之出现“互联网前”与“互联网后”的分野。多元互立的文化现实与时代变迁造成的心理落差,使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愈加变得各自为“正”。如果说电影还可以“私人订制”,以满足某一阶层的特殊需求,那央视春晚就明显得走“大众路线”。所以,每年春晚长成什么样? 既取决于百姓的喜好,也取决于导演对百姓需求与要求如何平衡与怎样表现,或者说导演在多大程度上能突破和化解来自不同方面的诉求上。

  有人叹息:如今的春晚再也回不到当初万人空巷的年代了,其实,换一个角度就该看到,这实在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因而不必再用“刻舟求剑”的眼光来苛求我们的春晚,大家也不必再以挑剔的口感去寻找当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从早期春晚自然形成的本质内涵来说,应该办成全民性的大联欢,并逐渐积淀为新时代的新年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