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王韵:仰天之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0日09:17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 韵

  重阳节,出青州城区,取道西行。路渐高渐细,绿意渐浓。山路的两边,是起起伏伏的丘陵,高高低低的树木,深深浅浅的村庄。不时有柿树擦肩而过,在深绿的乡野底色上,一树通红的柿子显得格外醒目,给原本寂静的乡野平添了几多喧闹。

  一座山矗立在那里,就像一棵树,它是如此地丰茂端庄。盘根错节的山路,是它的一些须根。我们是小小的昆虫,在须根上蠕动着。

  比起三山五岳来,仰天山并不显赫,却也非籍籍无名。初到仰天山,“仰天槽”、“摩云崮”这名字,就已让我震撼。不仅只是因为其山峰云林所呈现的险峻雄绝,而是觉得这称谓里,蕴集着一股冲天之气。闻“仰天”之谓,来自山中的“千佛洞”——深达500尺的溶洞,洞顶有一天然石隙,仰视可见天光。据说,每年中秋月圆之夜,银盘当空,清辉尽洒,人叹 “仰天高挂秋月圆”。或许,这也是宋太祖赵匡胤顿悟此为接天之山,于此敕建文殊寺的原因?和许多香火炽旺之地相似,因有神灵的喻示,更有皇帝的倡导,千佛洞、仰天山,便日渐为人瞩目。

  我知道“天意从来高难问”,也没有膜拜神佛的激情,然而,我如此向往千佛洞,因为我向往那清辉遍洒的诗意。

  忽然醒悟过来,不禁莞尔——已是九月初九,即便有月,也不过上弦之月,你还要去等什么“清辉遍洒”,岂不让人笑翻?

  我知道,更多的人会笑我,倒不是因为这迟到的失误,而是因为这残存的“文青”心态。今人看来, “文青”的浪漫已属幼稚,功利是硬道理。比如,今天的仰天山,更令人崇尚的,似乎是它曾经有过的腾龙起蛟的魔力——明万历状元赵秉忠,传说即是参拜仰天山之后始得高中的。环顾左右,恍然大悟,何以行走于山路的人流中,多有莘莘学子和他们的长辈。

  其实奔着“状元梦”的人,有几位读过赵秉忠的状元卷?今存青州博物馆的那张由万历皇帝御批“第一甲第一名”并钤“弥封关防”的长卷,是今存于大陆惟一一张殿试状元卷真迹。我曾在友人处见过它的复制件。鞭辟入理的策论,洋洋洒洒的文风,或应比他高中状元更有价值——“人君一天也,天有覆育之恩,而不能自理天下,故所寄其责者,付之人君……用是所居之位,则曰天位;所司之职,则曰天职;所治之民,则曰天民;所都之邑,则曰天邑。故兴理致治,要必求端于天……”诵读时我就想,有研究家称赵秉忠表述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称之为“君责神授”岂不更准确?赵秉忠之言“天”,是借天以言“君责体大”,用以发挥他的政治主张。我不禁感慨,天子堂前的赵秉忠,或不免功名之心,但为文之道,并不仅只于功名,他“仰天”而务实,发心中积郁之声,献颓世重振之策,岂不是中国文人感时忧国精神的承继?为之人者,总是要“仰天”的,即使“高难问”,又岂能折断精神飞升的翅膀?

  周边是葳蕤草木,纷繁的鸟鸣此起彼伏,天空湛蓝如大海,流云逃匿,一派清净与幽雅。我终于来到仰天山得名之所——千佛洞。千佛洞体量宽阔,洞内1040尊佛像造型精美,无论从洞的容量还是佛像的数量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佛洞。从石壁上尊尊佛像下走过,已迷醉于肃穆中散发的仁慈与悲悯之氛,忽觉头顶一闪,循光望去,一洞高远嶙峋,云峰最高处,一线天光流泻,神秘而幽微。“一窍仰穿,天光下射”,原来就是这感觉的重现。一起进洞的朋友中,早已有人惊叫起来。忽想,一座千年洞窟,仿佛我们内心的幽晦,一缕来自天宇的光,是亮彻的呼唤。这呼唤看似遥不可及,却因为对视的专注,变得与我们如此接近。想到此,这一缕阳光,这一声呼唤,渐渐地使内心澄澈起来。想起行走作家嘎玛丹增所说:“心是你的本原神祇,漂移在宇宙世界最深的地方,可以澄澈光明,也可以长夜漫漫。而宗教意义的修炼,其实就是把心打开,让心看见,最终回归人性深处,皈依那个等同于宇宙无限的自己。”

  一缕天光,心门洞开。感悟的心,犹如走过了万水千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