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安德的游戏》与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30日09: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祝 上
 电影《安德的游戏》剧照 电影《安德的游戏》剧照

  1985年,一个并不得志的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出版了一本太空题材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从此涅槃为一代科幻宗师。从那时起,《安德的游戏》成为了一粒种子,它不仅围绕着天才少年安德·威金的成长生发为一个长达12本小说的宏大系列,更成为后世无数经典太空题材亚文化作品的灵感来源。近30年后,《安德的游戏》终于被搬上银幕,科幻迷唏嘘不已——以它的江湖地位而言,这样的等待未免太久了。

  《安德的游戏》影片如何,观众心中自然已有见解。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作品,身处好莱坞视效大片大潮中容易泯然众人矣。然而,以《雨果》一战成名的童星阿沙·巴特菲尔德却奉献了他最精彩的一次表演。安德·威金这一终于得以影像化的形象,为他身后代表地球或某一太空阵营对抗强大敌人的孩子们进行了完美的总结:深邃的目光、忧郁的面容、极度聪颖、有自成一派的价值观与行事方式、与家人割裂、与人群疏离。在他们背后,总是担负着难以想象的任务与宿命。

  安德与他的缔造者奥森·斯科特·卡德是当之无愧的先驱。在他们之前,“拯救地球”的任务一般是由男性英雄、外星人中的开明人士、瘟疫等完成的。如H·G-威尔斯的小说《世界之战》算是外星人攻击地球人题材的鼻祖,最终外星人敌不过地球疾病鸣金收兵;海因莱因的小说《星船伞兵》(后改编为电影《星河战队》)中,人类依靠大量受过良好训练、为了公民权努力的士兵来抵御外族入侵;上世纪50年代的老电影《地球停转之日》更是另辟蹊径,外星人本来就是和平使者,给了地球人一点小教训后自行退去,深藏功与名。

  而对于英雄们对手的塑造,在《安德的游戏》前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几乎找不到根本难以抵抗的外星力量。于是,安德的对手“虫族”出现了。《安德的游戏》电影版大大简化了虫族的凶悍与战斗的惨烈,几乎一笔带过,但从只言片语中我们还是能够知道,占压倒性优势的虫族几乎毁灭了整个人类文明,所幸安德的指挥官马泽·雷汉神勇,击退了虫族的入侵。而后穷途末路的人类想出了对策——组建战斗学院,招募了以安德为代表的儿童,试图将他们训练成太空战争的指挥官、人类的救世主。

  奥森·斯科特·卡德就这样用一群孩子替代了狡诈谋略、核武器、传统英雄。至于他的动机,我们只能猜测:孩子们代表了一种现代文明早已抛弃的纯真、一种理解世界的陌生方式。成年人永远无法揣度一个聪慧孩子下一步的行动,他们身上凝聚着强大的灵性、神秘感,甚至毁灭欲望。与此同时,天平一头是外星人占压倒性优势的太空舰队,另一头只是一个沉默不语的儿童,这种极致的不平衡可以造就强烈的戏剧张力。

  虽然如今这种设定司空见惯,但在《安德的游戏》推出时,不少读者曾拍案叫绝。《安德的游戏》之后,“一个孩子对抗全世界”的设定深深渗透到了影视、小说、游戏组成的大亚文化中。虽说良莠不齐,但确实百花齐放。制作粗糙者如1999年寇特·罗素主演的动作片《兵人》,战斗学校的设定与《安德的游戏》如出一辙;一家独大者如《星球大战》,其前传用了一个系列讲述天才少年天行者阿纳金堕落为达斯·瓦德之前的少年传奇;当然还有一部超级大作,虽然不属于科幻,虽然进行了大量“接地气”的处理,但还是能看出这种“天才少年”叙事的痕迹——那就是鸿篇巨制《哈利·波特》。

  真正将《安德的游戏》精髓领悟透彻的作品,不是电影也不是小说,而是一部游戏——《光晕》。虽说是游戏,但不可小觑。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球外太空殖民地突然遭到一股高度文明的外星势力圣约人的入侵,这些外星人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对宇宙秩序的亵渎,必须除之后快。圣约人的科技是人类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节节败退,走投无路下亮出了最后的王牌——斯巴达计划。斯巴达计划用近乎卑劣的手段从普通人家中绑架了一批基因出众的孩子,对他们进行长达数十年的训练与生化改造,最终制造出智力与体力双重优异、能够与圣约人抗衡的完美士兵——斯巴达战士。这些几乎没有情感的斯巴达战士装备着最先进的武器,他们被投入战斗,在战火中磨损、牺牲,完成无法想象的艰巨任务,但他们也开始被迫思考敌人的动机,甚至在更大的危机降临时选择与圣约人联手……

  《光晕》系列对太空战争的叙述更真实、更现代化,也更残酷,但它周身都是向《安德的游戏》致敬的痕迹。更重要的是,《光晕》敏锐地把握了《安德的游戏》系列的灵魂,并予以提高,那便是儿童形象的另一层含义:和解。

  《安德的游戏》及其续作反复强调一个主题——用他者的方式思考。安德本人正是以这种方法理解并击败了虫族,但也因此对其产生了同情,而后自称“死者代言人”,为消逝的外星文明代言。他孩童独有的纯真、善良、开放的心灵令他不可能痛恨他的敌人,反而开始思考战争的必要性与文明交流的可能。

  《光晕》系列作为科幻里程碑作品,同样树立了一个类似的著名形象“士官长”。士官长是斯巴达中最优秀的战士,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虽然战功卓越、智力奇高,心智却依旧停留在他加入项目时的童年时代,因而心地善良、寡言少语。然而最终他却得以成为两个死敌文明之间的桥梁,甚至与圣约人将领建立了某种友谊。虽然他是一名士兵,他却代表着人类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人性复归。

  安德、阿纳金、士官长,这些亚文化经典形象身上都承载着某种读者与观众渴望的美好意象与优越品质。童年,这个单词本身就有着无穷的魅力,它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隐藏着巨大力量,以及能够驾驭这种力量的未经磨损的高贵人性:真诚、克己、朴实、包容。并且,创作者们总是通过这些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令我们反思自身:在宇宙尺度上,成人世界的纷争与欺瞒是否有必要存在?这正是《安德的游戏》系列及其之后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安德”们令我们移情的原因:童年也许终将过去,但淳朴的人性永远闪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